各位好,我是小周,今天我们讲升降浮沉、归经这两个知识点。升降浮沉和归经。归经就是药物作用的定位,作用于心肝脾肺肾等等,就归什么经。升降沉浮是药物的趋向,药物作用于病,因此与病势是相反的,因此利用病势可以判断药物的沉浮。
知识点:
三、升降浮沉
(一)含义 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治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治疗疾患的病位相同。(二)确定依据1.药物的质地轻重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
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等。2.药物的气味厚薄 味薄(辛、甘、微苦)者升,味厚(酸、苦、咸)者沉; 气薄(寒、凉、微寒、平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3.药物的性味 从四气讲,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从五味讲,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4.药物的效用 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白前能祛痰降气,故性属沉降; 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故性属升浮。
升降浮沉确定依据
质地轻重
花、叶类质轻的药—升浮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沉降
气味厚薄
味薄—升,味厚—沉气薄—降,气厚—浮
性味
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升浮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沉降
效用
能降泄、通便—沉降能升提、宣发—升浮
(三)所示效用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升浮类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沉降类药: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四)临床应用1.顺其病位选择用药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 病位在上之风热目赤肿痛—升浮的薄荷、蝉蜕、蔓荆子等; 病在表的风寒表证—升浮的荆芥、紫苏、防风等。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 病位在下的脚气肿痛—沉降的*柏、苍术、牛膝等; 病位在里的热结便秘—沉降的大*、芒硝、枳实等。2.逆其病势选择用药病势下陷类病证,宜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病势下陷之久泻脱肛—升浮而能升举阳气的升麻、柴胡等。病势上逆之肝阳上亢—沉降的夏枯草、磁石、熟地*等。病势外泄之虚汗不止—沉降而能收敛止汗的麻*根、煅龙骨等。
(五)阴阳属性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六)影响因素①炮制:某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可因炮制而改变,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等。②配伍:少量性属升浮的药,在同较多的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制约;反之少量性属沉降的药,在同较多的升浮药配伍时,其沉降之性可受一定制约。
四、归经(一)含义 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二)理论基础1.脏象学说、
2.经络学说 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足太阳膀胱经主表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羌活归膀胱经
(三)确定依据1.药物特性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味辛——归肺经;
甘入脾——甘草、*参均味甘——归脾经。2.药物疗效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咳喘为肺功能失调——归肺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心悸、失眠为心功能失调——归心经。(四)表述方法归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心包、三焦经等;或入少阴、入太阴、入厥阴、入少阳、入太阳、入阳明。
(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指导医生根据疾病表现的病变所属脏腑经络而选择用药。
(2)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
练习题:
1.升浮性所示的功效是
A.清热
B.息风
C.开窍
D.消积
E.潜阳
2.宜用沉降性药的病证是
A.病位在上,病势下陷类病证
B.病位在里,病势上逆类病症
C.病位在下,病势上逆类病证
D.病位在表,病势下陷类病症
E.病位在上,病势上逆类病证
3.不属于沉降性的功效是
A.泻下
B.清热
C.解表
D.止呕
E.平喘
答案与解析
1.C
一般说,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C对)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2.C
本题考查“证”与“症”的概念辨析和药物升降浮沉的临床应用。病位在下,病势上逆类病证宜选用沉降性药(C对)。病位在上,病势下陷类病证(A错)宜选用升浮性药。病位的上下表里和病势的上逆下陷等应为“证”而非“症”(BD错)。病位在上,病势上逆类病证(E错)宜升浮性和沉降性药配伍使用。
3.C
本题主要考查沉降性药物的功效。不属于沉降性的功效是解表(C对)解表多为升浮类药物的功效。沉降类药物功效为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A错)、清热(B错)、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极导滞、降逆止呕(D错)、收敛固涩、止咳平喘(E错)等作用。
小周药师说:
今天难点在于升降沉浮的判定,个人认为升浮性的功效和沉降性的功效是难点。从字面理解,升浮指向外发散,包括出汗(蒸发)、呕吐(人体上部排出)、开窍(上部大脑通了哈哈)这些功效,沉降则是利水泻下(排泄、排尿)、清热(热向上,清热则是向下沉降),止吐、止咳、平喘沉降(呕吐升浮,咳嗽、呕吐、喘息都是从人体上面排出,不让从上面排出,所以都是沉降),潜阳息风(太阳潜入海底、没风浮不起来了)。此外,顺其病位,逆其病势是选用药物升降沉浮的因素,病位在上病势向下选升浮,病位在下病势向上选沉降,药物功效是和病位一个方向,和病势相反,这个是一定要记住的。那如果病位病势都向上或者向下,则升浮和沉降要配伍使用。归经比较简单,了解归心肝脾肺肾哪里就行,药物治疗哪里,就归哪里哦。作为一个西药师,只能用西医的眼光去想中药,这可能也是我们一开始慢慢接触中药的方法吧,如果不妥,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在留言处告诉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