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烟花”台风正式携风带雨逼至合肥,这样的天气适合打车去跟诊,提前十五分钟到达老国医堂,在楼下的早餐店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老师每每遇到不吃早餐的患者都会热心地劝导说道“丰盛的早餐,胜过补药”。巧合的是,今天前三个患者都是来看咳嗽的,说起咳嗽这毛病,我曾经就饱受过它的折磨,那种撕心裂肺的咳嗽,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见风就咳,日咳夜咳,特别是晚上咳厉害的时候,怕打扰室友,跑到厕所悄悄地咳,当时能吃的各种止咳的西药中成药,吊水都试过了,管不住,基本都是死扛一两个月扛过去的。上了大学,自己学了中医,开始请老师开中药,后来自己开,就几乎不用这么“咳”骨铭心了,一周左右就能好。看完倒数第二个病人,才刚到十点,老师幽默地说道:“今天来看病的人少啊,看来都被台风吓退了呀。”师姐接着说道:“老师,还有一个病人在路上还没到,时间还早,要不再给我们讲讲课”。“好,那就讲咳嗽吧,刚好今天咱们前三位病人都是看咳嗽的。咳嗽这个病,临床上很常见,急性的慢性的都有,像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老慢支、慢阻肺、肺部感染、肺结核以及其他的一些肺病,包括其他疾病比如心衰、反流性食管炎也可以引起咳嗽。咳咳是一个症状,但是好多病都可以引起咳嗽。从书上讲,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往往病人来的时候有痰也有咳,干咳无痰的也有,脾虚老吐痰不咳的也有,痰声并见多。咳嗽这个病,在《内经》里面有几处论述,最突出是有‘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五气所病,即五脏气机失常所出现的病症,肺气失调则咳嗽。还有说道‘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把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胃都列出来,哪一类的咳嗽什么症状,但是最后讲‘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与肺胃最密切。历代对咳嗽分的比较细,到了明朝张景岳,他就说没必要分这么细,就分内伤和外感两大类就行了,然后在这中间辨别阴阳虚实即可,这是张景岳的主张。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专门设了‘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一篇,开篇讲的就是肺痿,虚寒肺痿的用甘草干姜汤,虚热肺痿的用麦门冬汤。第二列的是肺痈,这个现在在中医比较少见,肺痈肺脓疡,出现高烧,咳嗽,胸闷,一查血象高的不得了,胸片一看肺发炎化脓了,赶紧住院吊水消炎,病好了,咱们中医几乎没有用武之地了。肺痈分三期,第一期瘀热期,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第二期酿脓期,用千金苇茎汤;第三期排脓期,用桔梗汤。讲完这两个病,紧接着就讲咳嗽上气,咳嗽就是刚才讲的声痰并作,上气指的是喘,张口抬肩。张仲景所讲的咳嗽上气除了见于现在的支气管病以外,还见于慢阻肺肺气肿。咳嗽上气的第一个方就是射干麻*汤,喉中水鸡声;第二个方是越婢加半夏汤,肺热痰热;第三个是皂荚丸,治痰;第四个是痰饮化热偏表的厚朴麻*汤,‘咳而脉浮者,厚朴麻*汤主之;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一个偏于急性的偏在表,一个偏于慢性偏在里,以脉浮脉沉代表病机,偏表的厚朴麻*汤里有麻*杏仁石膏,就是麻杏石甘汤的三样药,然后加姜细味(干姜细辛五味子),这是张仲景治疗咳嗽的专药,另外又加厚朴、半夏降气化痰,还加大量的小麦护心气,因为有麻*偏走表。第五个,咳而脉沉者,泽漆汤,我们经常用泽漆汤治疗肺结节,痰水内郁,偏于里。最后一个是小青龙加石膏汤,‘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烦躁就是有热,所以就用小青龙加石膏,小青龙本身治疗寒饮内郁,加个石膏就很全面。所以说治疗咳嗽,首先要把张仲景的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治这篇弄熟弄透,每一个方的病机、指征、加减变化都应该熟悉牢记。在中医内科学里面,病因病机还是分外感和内伤。外感六淫之气,风寒暑湿燥火,为什么会咳嗽呢?肺为华盖,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它就跟一个国家的宰相一样,主管气血的调节,气机吸入呼出的调节和血液全身循环的调节,所以说古人对人的生理方面观察得相当仔细,现在讲肺循环,除了呼吸以外,血氧交换、血液循环,古人就知道了肺的这个生理功能,定个名叫“主治节”。另外又讲“肺为钟,撞则鸣”,把肺就像一个大钟一样,外邪一攻击,咚就响了,就咳嗽了。咳嗽是个自然反射性的症状,等于说是想把外邪排出来,是自身保护性的反应。内伤的咳嗽,病因第一个是不良生活习惯,喝酒抽烟导致痰火内郁,另外多食胃肠积热,还有气郁化火,肝火熏灼肺脏也就是肝火咳嗽。此外脾虚生痰,痰湿内蕴的舌苔白腻,经常咳嗽痰多。第四个就是肺肾阴虚,长期的虚损久病。这些情况都是内伤引起来的,内伤也分虚实,实的痰浊和肝火,就两个字痰和火,痰分寒热,火分虚实,痰要分清是寒痰还是热痰,虚要分清是实火还是虚火。虚有脾虚、肺虚和肾虚,要看是脾阳虚、肾阴虚还是肺阴虚,还有一种是肺阳虚,书上很少提到肺阳虚,但是甘草干姜汤就是治疗肺阳虚的,肺痿咳嗽吐白唾沫白痰。病机方面,无论是内伤外感,影响到肺的正常气机宣降和治节就会咳嗽。内科学里,外感分风寒、风热、燥邪咳嗽。风寒咳嗽用三拗汤,实际上麻*汤效果更好,咳嗽重的加紫菀、前胡、杏仁、陈皮、苏梗、苏叶都行。风热咳嗽用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燥邪咳嗽轻的用桑杏汤,重的用清燥救肺汤,干咳痰少,舌红,苔*或少苔,这种燥邪咳嗽多半都是慢性病导致的,外感秋燥得了咳嗽,本质上也是肺阴不足,脾阴虚,在阴虚的基础上受了燥邪的侵袭才出现这种现象,体质壮的人几乎不会出现,秋燥都是体质虚弱的人。内伤咳嗽,一个是痰浊,二陈汤加三子养亲汤,痰稀白咳嗽,老慢支、慢阻肺都能用这个方,很好用的。肝火咳嗽用黛蛤散合泻白散清肺泄肝、降气泻火。还有一个肺阴不足,用沙参麦冬汤。慢性咳嗽后期,要辨别肾阴亏肾阳亏,六味地*丸、八味肾气丸都能用。作为咳嗽来讲,教科书也好,《金匮》也好是这样论述论治的。但是具体我怎么治咳嗽,我治咳嗽很简单,基本就两个方化裁。第一个方就是小青龙汤,按照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里说的,无论是寒咳还是热咳,新咳还是久咳,小青龙汤最好。有热的加石膏,痰浊的加三子养亲,瘀血的加活血药加当归,加减随机变化。咱说说小青龙汤有什么好处,小青龙汤的病机是外寒内饮,外边受了寒邪内里头是饮邪,它的主药是麻*、桂枝两样药,辛温解表发散;干姜、细辛是臣药,温肺化饮止咳;佐药是五味子敛肺气,白芍和营敛阴,半夏化痰;炙甘草既是佐药又是使药,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健脾温中。所以说这八样药兼顾内外上下、有守有散,有开有阖,有升有降,符合肺的生理特性。针对外寒内饮的咳嗽,张仲景考虑得很全面。那么我喜欢在这个方子里加上当归,为什么呢?因为肺为多气多血之脏,肺主治节,既要调气化痰也要活血,当归又能润肺止咳,《神农本草经》里面讲当归治‘咳逆上气’(‘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这里没讲到活血养血,开头就是咳逆上气四个字,后期大家用入血分了,血药妇人专用。可以加杏仁降利肺气,止咳平喘,效果很好。我还喜欢加前胡或者白前、紫菀,增强化痰止咳作用,一般七副药,只要辨证准确,舌苔白腻水滑、咳嗽痰不*的,遇寒遇冷就咳或者加重的,基本上都有效,可以控制住。第二个喜欢用的方是止嗽散,程钟龄《医学心悟》里面的方子,别看这7样药,他设计得很好,以紫菀、百部、白前为主,化痰利肺,润肺止咳,荆芥走表疏风,陈皮、桔梗化痰宣肺、炙甘草调和诸药。这个方解表驱邪不伤正,寒温适宜,驱邪不留寇,比较温和,治疗慢性咳嗽或者感冒后余邪未尽的咳嗽,我临床上用了几十年的效果,确实跟他书上说的那样,可以查查他书上关于咳嗽的论述,写的很好,具体我记不清了。这是我常用的两个方,在用药方面,要辨清,化痰有寒痰和热痰,止咳有降肺气和宣肺气,有宣有降,要顺应肺性。临床上如果是顽固的咳嗽,老是痉挛性的咳嗽,我喜欢用罂粟壳(米壳),复方甘草片里面就有罂粟壳,6g,最多10g,效果肯定很好,这个药用了几十年,,但是现在由于*贩子的因素,药品管理局已经禁用了。这个是好药,但是用不着了。那怎么办呢,可以用芍药甘草加桂枝,这三样解痉效果也相当好。还有一个小方,治疗小儿非特异性咳嗽的,小孩子咳得不得了,老是咳嗽,我用麻杏石甘汤加上蝉蜕、僵蚕、白前、防风、荆芥这些祛风化痰的药,祛风西医叫抗过敏,顺尔宁(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激素),我们不用激素就用祛风的药一样也能止住痉挛性的咳嗽,有痰火内郁的的可以合用升降散(僵蚕、蝉蜕、姜*、大*)也很好。大家慢慢体会,反正咳嗽就这些内容,我平时常用的就这些。”老师话音刚落,随之而来的依旧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结束之后,老师把我请赐的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