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心理辅导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05269.html
23南师大
有问题咨询小笃
大家好,我是橙子学姐。22考研一志愿南师文艺学,初试总分,英语75,*治74,专业一,专业二。复试答得一般,不过初试还行所以没拉垮,最终总排名第一上岸。
在备考期间也看过不少前辈写的经验贴,大多都是以时间为线索回忆考研经历,因此本文是一篇非主流的经验贴,我希望围绕自己备考时几个比较有感触的点展开论述。同时因为我其他科目都勉勉强强但专一考得还可以,因此本文会比较偏重专业一文学基础的学习心得。
Part1认识你自己德尔斐神庙里刻着的这句话千年以来一直影响着西方文明,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个体。复习的第一步或许就可以从认识你自己开始。无论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都可以拿出一张纸,梳理一下自己现有的基础。本专业可以问问自己:我哪一部分的文学史学得最好?看的书最多?最有把握?哪里最没把握?比如我自己,本科的时候就是文学理论和古代文学学得还可以,当代文学就有些问题了。可以把这些都罗列下来。跨专业也可以这样梳理,毕竟你一定会有喜爱的作家和作品吧!不过说到这里还是建议跨专业的同学尽量报班学习,毕竟有人带着梳理一遍至少可以初步搭建一个框架,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史能有个整体的把握,不至于到最后还是一盘散沙。
到了这一步你就可以初步拟定复习计划了。千万要记住:从难的开始,从最不会的开始。从看得最少的开始。人都有惰性,但人也该有理性。在复习的时间段内不能一味让感性驾驭着自己行动,抓着最喜欢的部分一顿狂学,最后其他部分转化到卷面上一分没有。抓住一个方向深入研究这件事情推荐大家上岸之后仔细考虑,或者在每天休闲的时候去做。总之,在复习的开始首先攻克难关对后面复习的时间安排和心态调整都有很大的好处。
Part2学而不思则罔无论复习哪一门科目,思考都应该是贯彻始终的。学习文科有时会陷入抄书、死背和做完美笔记的三大误区。这三项的共同点就是不太需要动脑思考,还可以带来感动和成就感。文学史是抄不完的,也不可能一字不差背下来然后默写到卷子上,做精美的笔记更是消耗精力。好的复习不能离开思考。最基础的思考就是在每天学习过之后及时“复述”。合上书想一想,这一章讲了什么,什么思想内容?什么艺术特色?再进一步可以思考文学史前后的关联,可以把原典拿出来看,可以对比其他版本的文学史,可以思考课本之外的可能……总之,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断追问自己,才能有新发现。
复述和思考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可以找到很多漏洞。有一些“以为自己会了”的东西很有可能在复述的时候说不出来。(那其实就是不会)不会就要及时补习,在考试的前一秒填补漏洞都不算晚。而抄书和做精美的笔记,会让你在心中暗示自己:“我现在把它做好放在这里,以后看就很方便。”明日复明日,“以后”究竟是何时呢?
我个人推荐的方法就是抓重点写思路,或者买一些现成的笔记在上面进行删补(我就是在笃学的宝典上直接圈画重点或者贴小纸条),没有必要从第一个字开始自己写。人一天能够高度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要用在刀刃上。
Part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学考研的参考书也许只有那么几本,但肚里只有那几本一定考不高。比如今年姚鼐的那道题,光靠参考书上的东西是答不了的,而我也是恰好看到了相关的专著才能答出这道题。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阅读作品很重要。直接去背诵别人整理好的论述题,如果不是每天复习的话就会忘记。但是如果自己阅读过相关的书籍和专著,即使没有背到过原题,也可以在考场上写出不错的答案,甚至比背诵的现成的答案更好。比如今年的一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艺术特色。如果你看过《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等作品,那这题的得分一定不会太低。再前一年的“论述托尔斯泰的三部作品”更是把考察阅读量摆在了明面上。文学史离不开作品,文学理论更不是无根之木,它一定是有适合自己的土壤才会生根发芽。
这时候一定会有弟弟妹妹担心自己大学前三年读得不多,怕复习时间不够。实际上如果愿意一天抽一节课的时间出来读书,一年也可以读下去不少东西了。另外读书也要伴随思考,不要盲目从第一章翻到最后一章,这样看完了在大脑里也是雁过无痕,属于无效工作。可以挑选经典的短篇作品阅读,长篇的作品有选择性地看重要片段(比如陀陀的宗教大法官)或者借助影视剧、戏曲表演等其他手段辅助阅读。看书的核心是要提高文学积累的量。同样考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别人可以诗、词、文论信手拈来,引经据典,而你抓耳挠腮只想到个“明月几时有”,其他都是反反复复文学史里的“非常伟大”、“很有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套话来回讲,写上十面都很难得高分。此外还有弟弟妹妹喜欢融合网络上各种论文的观点在答案里,但是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如果没有看过原典,那你将以什么标准去判断哪些论文值得整合进答案呢?这些观点真的有经过你的思考和筛选吗?这些恐怕都是要打问号的。
总之,作品是基础,是上考场的底气所在。没有作品垫底,背再多的答案和笔记都是无源之水,很快就会断流。南师的考题都不算太偏,扎实的基础一定可以帮你取得理想的成绩。
Part4保持乐观接触自然良好的心态可以在复习时为你保存很多精力,完成更多任务。这一点我本人很有发言权。因为我的复习历程真的是一波三折,以至于在十二月跑去和面包姐哭诉要弃考(丢人了)。曾经我自诩最倒霉考研人,所以如果弟弟妹妹觉得坚持不下去可以把我这段文字掏出来看一看,你一定不会比我更倒霉······经历如下:七八月正常复习,原定九月开始的中学实习因为疫情延期了一个月,于是变成了实习到十二月。然后好巧不巧小区开始大改造,挖土机凿地机、电钻、电锯轮流在窗边高分贝干活,但是人却因为疫情出不了小区,只能在家忍受噪音两个多月,很多业主直接心态崩溃,天天都有人在楼下和施工队吵架,本人就这样戴着耳机坚强看书两个月。中间还和实习学校一起去郊区带了一个礼拜的*训。回校后以为终于可以开始复习了,结果当晚操作不当开水烫手,于是半个月没拿笔,纯靠眼睛和脑子在宿舍床上复习(思考有效)。期间拒绝了老家的一所四星高中的校招,拒绝完又后悔没留条退路然后半夜偷偷抹泪……总之,挺魔幻的,一般人没这么精彩。但就这样还是坚持下来了,所以这真的就是一场普通的考试而已,不用给他上太多价值,去考试,写满卷子,一切就结束了。
到了后期我还是摸索出了一套缓解焦虑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就是运动,其次是接触自然。本人作为一个曾经厌恶八百米的人在考研期间竟然前所未有爱上了跑步,这是真的有效,推荐大家后期尝试。哪怕只是在操场走路都是好的。浮士德的第一步就是走出书斋,没有必要为了考研把自己钉死在书桌前。
Part5其他建议关于公共课
英语单词为王,*治选择题为王。其他花里胡哨的技巧都不用太相信。只有扎扎实实的背单词才是最可靠的。公共课的本质是过关考试,考英语是为了检测读研时期看外文文献的水平,考*治就是督促你了解国内国外风向变化,关心时事。所以英语的核心是看懂文章,能做简单的表达。弄懂了这个逻辑,就能走出很多名师的套路。不管是英语*治还是专业课,基础扎实都是最重要的。
关于答题
我当时选择笃学的一大原因就是为了参加模考。推荐大家积极参与模考,这对我来说甚至是最有价值的部分。真实的模拟可以帮你查漏补缺,调整做题节奏,控制答题时长,完善答题排版布局,这是比较应试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在答题时要控制自己的答题逻辑,有观点、有论据、有例子、有对例子的解释、有总结、有自己的想法,能结合当下实际等等,这些都是加分项。还是和上面说的一样,光是一句话颠来倒去的说,或者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写得再多都拿不到分数。模考是最后的升华,前面的部分同样重要,前期的工作务必也要做好。
不要攀比时长
有很多考研人会在网上晒一天十五六个小时的学习时长,我个人觉得不太可取,时间不是能否上岸的决定因素。抄书一天抄十三个小时除了手指其他根本不累,但是高强度地思考,集中精力工作一天最多七八个小时就会筋疲力尽。所以不要去网上攀比时长,也不要去逛某瓣的考前emo组什么的,沉浸在负能量中只会在不知不觉中耗尽精力,这是没有意义的。
把握真题
文学考研=70%基础+20%真题研究+10%拓展内容、运气加成(必须承认有一定的运气,毕竟只有九道题)。复习要抓重点,真题就是指示最明确的重点。任何时候感到迷茫,就去翻翻真题吧,一定可以重新找到方向。
最后祝愿每个人都实现自己的梦想!加油~
放一张哭诉那天疯狂安慰我的面包姐姐!(大声表白)
一张笃学宝典图
往期推荐23南师大全程班开课啦,文末有试听!
辞职三跨考研第一上岸
南师大文艺学专业介绍
南师大文艺学历年真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