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民间实用偏方验方

槐花散疗便血

方药组成槐花20克,柏叶15克,荆芥穗10克,枳壳10克。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主治肠风脏*下血,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痔疮出血,色鲜红者为治。

方解方中用槐花专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为君药;侧柏叶养阴燥湿最清血分,助槐花凉血止血;荆芥炒用,疏风止血,与槐花共为臣药;枳壳理气宽肠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凉血止血,清肠疏风,风湿热*既清,便血自止。

在临床应用时可根据病情随症加减:如大便结者加当归15克、火麻仁15克、胖大海6克;合并肿者加赤芍15克、赤小豆20克、连翘15克、猪苓10克;出现头昏无力者加*参15克、当归15克、生地10克、*芪15克、阿胶10克;出血重时加仙鹤草20克。

白芷治便秘

用法取香白芷焙干为末,每服6克,食前温米饮入蜜少许调下,连进2服。本法适用于大便燥结,排便艰难者,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该病类似于现代的张力减退性结肠性便秘,中医称之为风秘。患者因感受风邪而出现大便秘结症状,多伴有眩晕、腹胀等兼症。可见于风热感冒,大肠燥结;或见于中风病人肠胃积热等。

治脑梗塞方

生丹参25克,当归、川芎各10克,三棱、莪术各10克,稀莶草16克。

随证加减:口眼歪斜加全蝎、僵蚕;言语蹇涩加远志、石菖蒲;心烦失眠、卧起不安加珍珠、生龙骨、生牡蛎;大便秘结加大*。

日服1剂,水煎三次混合,早晚分服。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宣痹的功效,有利于脑梗塞诸症状的恢复。

治中风失语偏瘫方

方药葛根粉克,荆芥穗50克,豆豉克。

用法先以水煮荆芥、豆豉,沸后加水至7成沸,去渣取汁。再将葛根粉加水和成面,擀成面条状,用荆芥、豆豉汁煮熟。空腹食用。

治声哑失音五方

方一取雪里蕻茎(老腌菜最佳)30克。将菜洗净切碎,用开水冲成汤,待水温后含漱多次,余汤可内服。每日一次。有宣肺利咽之功效。治声音嘶哑及风寒痰盛咳嗽症。因本品辛散,凡患眼疾、痔疮者不宜食用。

方二取咸橄榄5个,竹叶5克,乌梅2个,绿茶5克,白糖10克。用水共煮,饮汤。日服两次,每次1杯。可清咽润喉。用治久咳及劳累过度或烟酒过量所引起的失音。

方三取猪皮克,盐少许。将猪皮洗净,加水炖至极烂,分3次食猪皮饮汤。连用20天。适用于邪热所致的声嘶音哑。

方四取冰糖50克,梨2个。将梨洗净切块,同冰糖共放入锅中加水煮烂,日分2次服用。有清肺润喉,消痰降火作用,用治音哑及对嗓子有保护作用。

方五取花生米(连内皮)60克。用一碗水煮花生米,开锅后改用文火煨,煮熟后可吃可饮,一次用完,每日一次。有润肺利咽功效。用治因外感引起的声哑失音症。

白前前胡治咳喘四方

二前,即白前、前胡,有祛痰降气之功,为冬令祛痰止咳常用药,两者常配合使用,故称“二前”。

白前,为萝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柳叶白前和芫花叶白前的根茎及根,性味辛、甘、平,入肺经,有祛痰、降气、止咳之功,本品药性平和,长于降气,气降则痰涎自消,咳嗽自止,故有“肺家咳嗽要药”之称,对各种咳喘有效。

前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根,性味苦、辛、微寒,入肺经,有降气祛痰,宣散风热之功,本品苦降辛散,入肺经而降气祛痰,又可宣散风热,因此,对外感风热、痰热郁肺所致的咳嗽、气喘均效。

白前、前胡两者比较,白前微温不燥,以降为主,寒咳、热咳均宜。前胡微寒清热,即降又能宣散风热,主要用于肺热、痰热咳喘及风热表症咳嗽。

1、白前粥:白前10克,大米克。将白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2~3天。可祛痰、降气、止咳。适用于肺气壅实、痰多而咳嗽不爽、气逆喘促之症。

2、前胡粥:前胡10克,大米克。将前胡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2~3天。可降气祛痰,宣散风热。适用于外感风热,或风热郁肺所致的咳嗽、气喘、痰稠、胸闷不舒等。

3、二前冬花汤:白前、前胡、冬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宣肺止咳。适用于各种咳嗽、气促。

4、二前贝母冬花汤:白前、前胡、贝母、冬花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化痰止咳。适用于小儿咳嗽、咳嗽痰*等。

转发此文

一生好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gx/12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