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
嗽
散
加味治疗诸般咳嗽
组方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陈前百菀桔甘荆
功用
止嗽化痰兼解表邪(诸般咳嗽)
临床表现
为咳嗽频作,或有阵发性痉咳,喉痒、有痰或无痰,恶风发热不显。
治疗方法
以止嗽散(紫菀、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加杏仁、仙鹤草为基本方。
风寒加苏叶、生姜;
风热加桑叶、连翘、薄荷;风燥加沙参、玉竹、枇杷叶;
风痰加胆南星、天竺*、冬瓜仁;湿盛加半夏、茯苓、橘红;肺虚加太子参、百合;肾虚加仙茅、核桃肉;胸痛加郁金、枳壳、旋覆花。
肺主气,司呼吸,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医学心悟》曰:“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
肺体属金,畏火者也,遇热则咳,用紫菀、百部以清热,金性刚燥恶冷者也;遇寒则咳,用白前、陈皮以治寒,且肺为娇脏外主皮毛,即恶寒又恶热,邪气流连不解故用荆芥以解表。肺窍在鼻不开则咳,用桔梗以开鼻窍。
止嗽散即出自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第三卷:咳嗽门》。方中紫菀、百部味苦甘,其性微温而不热,润而不寒,皆可理肺止咳而为主药。白前祛痰止咳、桔梗升提肺气,共为辅药。荆芥祛风解表、通窍利咽为佐药,陈皮、甘草和中缓急止咳为使药。《医学心悟》谓之曰:“诸药合用,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今加入杏仁降气止咳平喘,配桔梗一升一降,以恢复肺气的肃降与宣通功能而使咳嗽能止。《本草从新》曰:“杏仁,辛苦甘温而利,有小*,泻肺降气,行痰解肌,除风散寒,利胸膈气逆,通大肠气闭。”一般用量为3~10g。仙鹤草既可宣肺驱邪,又可止血宁络,曾有报道治疗剧咳、痉咳效果明显。仙鹤草又能收敛肺气,使其不因久咳而耗散,对久咳虚咳亦堪称良药。一般用量为30~50g水煎服。民间也有用仙鹤草0.5~1两煎服,每日1剂,连服5~7天,对流感伤寒型的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预防作用。以上二药加入止嗽散中,增强了宣肺化痰、理气止咳之功,再随症予以加减,更能切中病源、标本兼治,而咳嗽速除。
哲眼看中医
匹夫结志,固若磐石
采山饮河,纵情游闲
陶冶情操,非求禄位
不贪天下,安然无惧
求医之道,本心为善
淡泊自在,医道宗源
问诊交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