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
又到了学习的日子
先来复习一下上周的止血药活血祛瘀药吧
1.既能收敛止血,又能消肿生肌的药物是()
A.三七
B.茜草
C.白芨
D.蒲*
E.白茅根
2.蒲*入汤剂,其用法是()
A.先煎
B.后下
C.冲服
D.包煎
E.久煎
3.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功效的药物是()
A.延胡索
B.丹皮
C.赤芍
D.乳香
E.姜*
4.常用于经产诸证及小便不利、水肿、疮痈肿*、皮肤痒疹等证的药物是()
A川芎
B.红花
C.益母草
D.当归
E.石韦
5.患者女27岁,肋胀痛、腹痛、攻窜不定、时轻时重,生气之后加重,苔白,脉弦。宜选()
A.延胡索
B.沉香
C.木香
D.青木香
E.青皮
答案见本期文末
下面就是新的内容啦,同学们一定等不及啦!
第十八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或辛或苦,或温或凉,多入肺经,辛开苦降,温以散寒,凉可清热。
(二)配伍方法:常配伍理气药,“气滞则痰凝,气顺则痰消”。
01温化寒痰药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治湿痰寒痰之要药)
姜制降逆止呕;法半夏燥湿且温性较弱;
半夏曲则化痰消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
天南星
(与半夏鉴别)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善治风痰证
半夏善治脏腑湿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多种痰湿证、呕吐、痞证、结胸等证
天南星善除经络风痰,祛风止痉,治风痰眩晕、中风癫痛及破伤风等证
白芥子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除皮里膜外之痰
旋复花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包煎
白前
降气化痰
02温化热痰药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川贝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反乌头
川贝甘寒润肺,善治燥痰干咳和肺虚久咳
浙贝苦寒清泄,善治热痰和风热咳嗽
浙贝母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瓜蒌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瓜萎皮长于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瓜萎仁长于润肺化痰,润肠通便
竹茹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
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一般冲服
天竺*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前胡
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桔梗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海藻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竹沥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海蛤壳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03止咳平喘药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苦杏仁
(与桃仁、紫苏子比较)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苦杏仁长于宣肺,治肺气不宣之咳喘,作用较强。紫苏子长于降气化痰润肠,治痰壅气逆之咳喘。
桃仁作用稍弱,活血化瘀,治血瘀及经闭等证
紫苏子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紫菀
润肺化痰止咳
款冬花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枇杷叶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桑白皮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
(桑白皮鉴别)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桑白皮甘寒性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善治肺热咳喘、水肿
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善治喘满不得卧,利水较强,兼治鼓胀、胸腹积水
白果
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第十九单元安神药
(一)本类药主入心、肝经,具有镇惊安神或养心安神的功效,即体现了《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惊者平之”,以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治疗法则。此外,部分安神药分别兼能平肝潜阳、纳气平喘、清热解*、活血、敛汗、润肠通便、祛痰等。
(二)注意事项:多属对症治标之品,特别是矿石类重镇安神药及有*药物,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应中病即止。矿石类安神药,如作丸散剂服时,须配伍养胃健脾之品,以免伤胃耗气。
01重镇安神药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朱砂
清心镇惊,安神解*
入丸散服,每次0.1-0.5g
磁石
(与朱砂鉴别)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脾胃虚弱慎用
朱砂有*,清心镇心而安神,善于治疗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
磁石无*,益肝阴潜肝阳,主治肾虚肝旺、痰火扰心之心神不安。
龙骨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滑脱诸证
琥珀
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研末冲服。不入煎剂。忌火锻
02养心安神药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酸枣仁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
柏子仁
(与酸枣仁鉴别)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酸枣仁长于益肝血,善治心肝血虚之心神不宁,敛汗治虚汗
柏子仁长于治心阴虚及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润肠治肠燥便秘。
合欢皮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解郁安神之要药
远志
安神益智,祛痰,消肿
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佳品。
首乌藤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啦
下期继续为大家介绍中药学的知识
敬请期待哦
本期答案:1.C2.D3.D4.C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