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苑
青苑、紫倩、小辫、返*草、山白菜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均为栽培。春、秋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切嘴生用或蜜制。
辛、苦、温。入肺经。
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慢性咳嗽,尤其寒咳,有痰道壅塞,咳吐不爽,或痰中带血(例如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病之咳嗽),配百部、桔梗、荆芥等,方如止嗽散。如慢性咳嗽而偏于劳热,咳吐脓血,则需配养阴清热药如天冬、*芩、桑白皮之类,方如紫菀汤。
①《本草经疏》:"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
②《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
③《本草正》:"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观陶氏《别录》谓其补不足,其亦言之过也。"
④《药品化义》:"紫菀,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叶举,久嗽痰中带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窍有清凉沛泽之功。...用入肝经,凡劳热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热结气,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无不奏效。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宣通壅滞,大有神功。同生地、麦冬入心,宁神养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热凉血。其桑皮为肺中气药,紫菀为肺中血药,宜分别用。"
⑤《本草逢原》:"紫菀,肺金血分之药,《本经》止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取性疏利肺经血气也。去蛊*痿躄者,以其辛苦微温,能散结降气,蛊*自不能留,痿躄由肺热叶焦,紫菀专通肺气,使热从溲便去耳。《别录》疗咳唾脓血,大明消痰止渴,皆滋肺经血气之效。《金匮》泽漆汤用以治咳血而脉沉者,咳属肺,脉沉则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痛,与紫参同功。"
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1.本品并非润药,故凡肺阴不足,虚火上炎者慎用,必须用时,只能在滋阴重剂内酌加少许紫菀配伍。2.有实热者慎服。
①治久嗽不瘥:紫苑(去芦头)、款冬花各30克,百部15克。三物捣罗为散。每服9克,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②治小儿咳嗽,声不出者:紫苑末、杏仁泥等分。入蜜同研。丸芡实大。每服一丸,五味子汤下。(《全幼心鉴》)
③治吐血,咯血,嗽血:紫苑、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炼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丸)
④治小便不利:紫菀、车前子(布包)各12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⑤治习惯性便秘:紫菀、苦杏仁、当归、肉苁蓉各9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⑥止嗽散(《医血心悟》),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紫菀9g,前胡6g,荆芥6g,百部6g,白前6g,桔梗3g,甘草3g,水煎服。
⑦紫菀汤(王海藏方),慢性咳嗽而偏于劳热,咳吐脓血:炙紫菀9g,*芩4.5g,天冬9g,桑白皮9g,杏仁6g,桔梗6g,阿胶珠6g(溶化),川贝6g,知母6g,*参6g,五味子12粒,甘草1.5g,水煎服。
中医夏令营开营啦!夏令营开营时间8月15日至22日,有时间带着孩子们来九香堂中医小院参加中医学习的朋友们,这两天抓紧联系郭老师,确定下人数,此次我们考虑到让更多家长、孩子参与,价格方面给予特优惠,基本上是原价的六折,希望大家抽出时间参加,特此公告。
愿意留营继续交流和学习的孩子,可以留营至8月26日。
地点:山西运城河津市柴家乡玉泉寺九香堂中医小院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白癜风会不会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