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AHA第四波重磅研究马凡综合征

?

阿替洛尔与洛沙坦用于治疗儿童和青年马凡综合征患者的随机试验

作者:郭雪原文,刘屹编辑

来源:“心在线”官方网站

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致病原因是编码原纤维蛋白的FBN1基因突变,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近年来,研究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马凡综合征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而洛沙坦可抑制TGF-β信号通路。因此,研究者推测洛沙坦延缓主动脉根部扩展可能优于β受体阻滞剂。在11月18日的“Late-BreakingClinicalTrials”专题报告中,医院的RonaldVLacro报告了一项研究,旨在比较洛沙坦与阿替洛尔在延缓主动脉根部扩张的作用。研究纳入标准:年龄6个月~25岁,Ghent标准诊断的MFS,Arz>3.0。排除标准:既往或将要行主动脉手术、主动脉根部直径>5cm,主动脉夹层,Loeys-Dietz或Sphrintzen-Goldberg综合征,已应用ACEI、β受体阻滞剂或ARB,对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或禁忌。研究主要终点为体表面积(BSA)调整的最大主动脉根部直径的z-score(ARz)。次要终点包括:①主动脉根部绝对直径的改变;②不良临床预后: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外科手术、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③不良反应和症状。研究在21个中心开展,共纳入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洛尔组和洛沙坦组,阿替洛尔组患者每日接受阿替洛尔4mg/kg(最大剂量mg),治疗目标是24小时记录平均心率降低20%。洛沙坦组患者每日接受洛沙坦1.4mg/kg(最大剂量mg)。入选患者平均年龄约为11岁,成年患者(男≥16岁,女≥15岁)占25%,最大主动脉根部直径为3.4cm,最大主动脉根部z-score为4.0。随访3年结果显示,最大主动脉根部z-score阿替洛尔组降低0.±0./年,洛沙坦组降低0.±0./年(P=0.08)。主动脉根部绝对直径变化也无显著差异(0.±0.cm/年vs0.±0.cm/年,P=0.20)。洛沙坦组在不同亚组分析中均未显示出优势。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显示,年龄越小,两组治疗降低ARz效果越显著。无夹层、外科手术和死亡的比例两组也无显著性差异(0=0.10),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认为,尽管该研究中阿替洛尔用量较其他研究都大;但在随访3年后,两组主动脉根部扩张率没有显著差异,且在不同的亚组中结果相似。此外,两种药物对低龄患者更为有效,药物耐受性良好。然而,研究同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没有安慰剂组,关于洛沙坦的合适剂量也缺乏相关研究,由于事件发生率较低,在分析不同亚组时统计学效力不足,研究结论也不能外推至Arz≤3.0的MFS患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gx/6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