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百部药材的基本情况
▲药材简介百部,又被称为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或药虱药,是一种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其原植物为对叶百部,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在采收加工方面,通常在移栽后的2-3年进行采挖,最佳时机是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或春季萌芽之前。采挖出的块根需要去除细根、泥土,并在沸水中煮透后晒干或烘干,也可以直接使用鲜品。
▲形态特征百部药材的特点是其块根肉质,形态纺锤形或圆柱形,而茎则具有缠绕性,这一特征使得它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长并发挥其药用价值。
叶片常呈对生状态,叶柄的长度在3至10厘米之间。其叶片形态广卵形,尺寸较大,长度可达8至30厘米,宽度则为2.5至10厘米。叶片的基部设计成浅心形,边缘或全缘或微波状,增添了其独特的形态美感。此外,每片叶片上还分布着7至15条叶脉,这些叶脉不仅增强了叶片的结构稳定性,也为百部药材的药用功效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叶百部的花梗是腋生的,并不会紧贴于叶片的中脉。其花朵通常单生或由2至3朵聚集成总状花序,呈现出黄绿色并带有紫色条纹的色彩,而花药的附属物则呈现出钻状或披针形的形态。
02百部的药用特性
▲药用价值百部能清金润肺,宁嗽止逆,对于寸白蛲蛔等寄生虫以及树木蠹虫都有疗效。此外,它还能治疗疥癣瘙痒,并有助于消除水气黄肿。同时,百部也是洗衣去虱的良方。
▲性味与用法对叶百部药材的性状特点为:其形态长纺锤形或长条形,百部味甘苦,微温,质润肺下气,常用剂量为3~9g,使用需小心中毒。断面则呈现黄白色至暗棕色,其中中柱部分较大,而髓部则呈现出类白色的特点。品尝时,其味道带有苦味。
03百部的临床应用
▲治疗方法优等品的百部,以其粗壮的条形和坚实的质地为上品。百部可与其他药材组合使用,治疗咳嗽、黄肿、牛皮癣等多种病症。《得配本草》中也指出,使用百部时需根据自身体质情况来选择。
列举一些治疗方法:
①治疗肺寒壅塞、微有痰症,可选用百部三两(炒制后),搭配麻黄和杏仁四十个,研成细末后炼蜜制成丸药,如芡实大小,用热水化开后服用,效果更佳。
②针对寒邪侵皮毛、连及肺部导致的咳嗽,推荐使用桔梗、甘草、白前、橘红、百部、紫菀等草药,水煎后服用。
③若为卒得咳嗽,可尝试生姜汁与百部汁混合煎煮,服用二合。
④对于暴嗽症状,可用百部藤根捣取自然汁,与蜂蜜等分混合,用沸汤煎成膏药后噙咽。
⑤治疗久嗽不愈、咳吐痰涎等症状,可选用百部、薏苡仁、百合、麦门冬等草药,搭配桑白皮、白茯苓等,水煎后服用。
⑥对于三十年以上的久嗽,可尝试使用百部根二十斤,捣取汁后煎如饴糖,每次服用一方寸匕,日服三次。
▲历史记载自古以来,百部被用于治疗咳嗽、虫病、风症等,现代药典中也广泛认可其疗效。历史记载显示,《抱朴子》指出百部能够治疗咳嗽和驱除寄生虫,《别录》中提到,百部主要用于治疗咳嗽和上气。陶弘景则指出,经过火炙和酒渍的百部可以用于治疗咳嗽,同时也能去除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