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羽管键琴家、管风琴家江禹杉将登台中山音乐堂,带来“小步舞曲—遇见羽管键琴·孩子们喜爱的键盘曲音乐会”,用羽管键琴倾情演绎《小步舞曲》等适合小朋友们聆听的优美键盘曲!
羽管键琴家、管风琴家江禹杉
带你走进早期音乐
巴洛克时期的作品,许多没有出版过,哪怕是相对知名度已经很高的作曲家,比如路易·库普兰(LouisCouperin)。
L.库普兰的几乎全部作品都收录于Bauyn以及Parville手稿里,市面上可以买得到的编订版不多(比如AlanCurtis或者Moroney),除此之外就是抄本的影印版了。
Curtis的编订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分组(这些舞曲并没有被分为几首组曲,而只是按调性排列而已)、加了一些装饰音标记(原谱中是没有的)、把谱号移到现代演奏者们惯用的高音谱号与低音谱号、修正了一些明显的笔误。他并没有像现代的编订者一样,加入指法或强弱标记以及其他的表情术语。在演奏这些作品的时候,人们需要自己挑选相同调性的舞曲,把它们拼凑在一起组成组曲——就是巴赫英国组曲、法国组曲那样的形式。
法国巴洛克时期的羽管键琴家HenriDanglebert在生前就亲自出版过自己的作品,他是法国巴洛克音乐中至关重要的一位作曲家,甚至比起大名鼎鼎的弗朗索瓦·库普兰还要重要。他和L.库普兰都写了许多无小节线前奏曲——顾名思义,即从头到尾就都不分小节,全部音符都只标记音高,而没有时值。Danglebert在出版自己作品的时候,加入了方便演奏者理解的一些简单注释:舞曲中加入了详细并且严格的装饰音标记,正如之后F.库普兰所做的那样,而前奏曲也有相对明确的指示——有黑白音符之分,实心的黑色音符,是相对不重要的,或者说不具有和声功能的音符,而那些白色的空心音符,则是起到骨架的作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对比手稿与印刷版。关于无小节线前奏曲的问题,可以参考另一篇文章。
但由于L.库普兰的作品没有正式雕版印刷的版本,所以他的无小节前奏曲就全都是白音符,当然,还包括后面舞曲的装饰音。
羽管键琴作为一种近几十年才复兴的乐器,也许有很多特殊性,在此我们不过多地讨论兰多夫斯卡以及她的一些弟子。不过钢琴及管风琴这两种乐器都一直有传承。当我们今天聆听某些历史录音的时候,抛开演奏者本身的时代情怀,他们的演奏是否还符合今日听众的口味呢?当然,这种不满并非由于录音效果太差、大师们的“技巧”不如现代演奏家炫目造成的,同样还因为几十年前的人们演奏得太“老派”了——他们或者太过随意,又或者太过死板。如同上面所说,人们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不仅仅是品味:20年前人们认为严格按照乐谱演奏是好的,二十年后再这么弹就是无聊了,甚至本身“严格按照乐谱演奏”的标准也是一直在变的,随之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的出现,乃至新的历史资料重见天日,都不断地修改着人们的“阅读”乐谱的方法。门格尔贝格如果活在今天一定大呼冤枉:我明明严格按照作曲家本人的指示演奏,却被现在的听众说成是“自由风格”。
所以早期音乐演奏,或历史风格演奏是一个非常独特而又艰深的领域,需要每一个演奏者做大量的工作。而且这种所谓的“本真”演奏的目的并非如同音乐学领域所追求的“历史正确”,而是必须要在实践当中本身打动听众,否则这样的演奏没有任何学术之外的意义。艺术不可随性胡来,“美”虽然不是全部,但至少也是其终极追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创作艺术(演奏乐器、绘画等)是非常困难的,但正确地欣赏艺术也并不比前者简单。
(以上内容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