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在朋友圈见到一种花,着实让从小生长在大山里的小编错愕了好一阵子,是兰非兰,是花非花,貌似又是那么熟悉。怀着好奇的心,小编在朋友圈留言询问此花为何物。后来,恍然大悟,原来是白芨花,以前咋没发现这么漂亮呢?
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是景。原来藏在深山老林的白芨花东一株,西一棵,自然没有人在意多看它一眼,更不用说观赏价值了。然而,当这些花汇聚在一起的时候,一洼一洼的,一坡一坡的,微风轻拂,心旌摇曳,那种视觉震撼就更不言而喻了。
在保康县马桥镇*龙观村水岩屋,就有这样一个矿老板赵义文,爱上了这种花。他放弃了在矿山当老板轻松赚钱的机会,回家大面积种植白芨。他自己笑谈,我不做“采花大盗”,是因为我想培养更多的“采花大盗”。希望更多的人到我这里来采花。
他说,白芨不仅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其根茎还是市场走俏的名贵中药材,不仅能治疗跌打损伤,还能治疗妇科病,甚至连称为世界医学难题的矽肺病(俗称尘肺病)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保康是全国八大磷矿产区,每年有相当数量的矽肺患者产生,而白芨正好可以缓解这种病情的蔓延,常年服用,多多益善。且这几年价格持续走高,白芨药材成品市场价卖到-元/公斤,大有钱图。
5年前,他开始回家种植白芨,从山上一棵一棵地挖白芨苗子,慢慢繁殖。如今,已发展白芨基地8亩,4年生,亩产值在25万元至3O万元之间。通过精细化管理,亩产年产值达到8.25万元以上。
无意之中,赵义文给小编发来了海量的白芨种植图片,希望借此平台作下宣传。当小编问他宣传的主题和目的是什么的时候,他却淡然一笑,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解这种堪比*金的药材呗。同时,希望寻求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扩大种植规模,成立白芨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且常年为种植户提供白芨种苗。这个貌似不是广告的广告,小编还是花心思为他写了个小序。不过,小编对天发誓,绝对没收他半文广告费哦,因为他这不是一种单纯的商品推销啊。而是让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荆山名药,在我大保康人人都能耳熟能详,也算功德一件啊。
最后,小编还是忍不住让他留下了联系。
不说了,直接上图吧,有图有真像。
科普一下(科普内容来自百度百科)白芨简介白及是兰科白及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叶4~5枚,基部互相套叠成茎状,中央抽出花葶。总状花序具数朵花;花紫色或淡红色,直径约5厘米,由3枚萼片、2枚花瓣和1枚特化的唇瓣组成;唇瓣3裂,上面有纵褶片;雄蕊与花柱合生而成合蕊柱,合蕊柱顶端有一个花药,前上方有一个柱头凹穴。地下有粗厚的根状茎,如鸡头状,富粘性,含白及胶质,即白及甘露聚糖,可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也可供作糊料。白及属共有6种,均产于东亚。
关于白芨的文献记载1.《纲目》:白及,性涩而收,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也。
2.《本草经疏》:白及,苦能泄热,辛能散结,痈疽皆由荣气不从,逆于肉里所生;败疽伤阴死肌,皆热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胃中邪气者,即邪热也;贼风痱缓不收,皆血分有热,湿热伤阴之所生也,入血分以泄热,散结逐腐,则诸证靡不瘳矣。
3.《本草汇言》: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涩,味苦气寒,善入肺经。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敛肺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如肺气郁逆,有痰有火有血,迷聚于肺窍气管之中,此属统体一身气道之故,理直清肺之原,降气之逆,痰血清而火自退矣,若徒用此药,粘腻封塞,无益也。
4.《本草经百种录》:白及,气味冲淡和平,而体质滑润,又极粘腻,入于筋骨之中,能和柔滋养,与正气相调,则微邪自退也。
5.《本草求真》:白及,方书既载功能入肺止血,又载能治跌扑折骨,汤火灼伤,恶疮痈肿,败疽死肌,得非似收不收,似涩不涩,似止不止乎?不知书言功能止血者,是因性涩之谓也;书言能治痈疽损伤者,是因味辛能散之谓也。此药涩中有散,补中有破,故书又载去腐、逐瘀、生新。
6.《重庆堂随笔》:白及最粘,大能补肺,可为上损善后之药。如火热未清者,不可早用,以其性涩,恐留邪也。惟味太苦,宜用甘味为佐,甘则能恋膈。又宜噙化,使其徐徐润入喉下,则功效更敏。其法以白及生研细末,白蜜丸龙眼大,临卧噙口中,或同生甘草为细末,甘梨汁为丸亦可。若痰多咳嗽久不愈者,加白前同研末,蜜丸噙化。
7.《本草便读》:白及,必虚而有热者,乃为相宜耳。虽禀收敛之性,而仍具苦泄辛散之意,与白蔹相近,故每相须而用。
8.《本草正义》:白及,《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别录》除白癣疥虫,皆以痈疡外敷及掺药言之。味苦辛而气寒,故能消散血热之痈肿;性粘而多脂,则能疗败疽之死肌;苦辛之品,又能杀虫,则除白癣、疥虫,外疡消肿生肌之要药也。主胃中邪气者,则苦寒之品,能除胃热耳。惟贼风痱缓不收,其义未详,不敢强解。白及治肺痈,世每疑其腻滞而不敢用,然苦寒本清肺胃,又能补伤,苟非火焰极盛之时,而臭痰腥秽之气,已惭退舍,即可用以兼补兼清,不致助痰留患,与二冬、玉竹等比也。
9.《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10.《别录》:除白癣疥虫。
11.《药性论》: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疹疱,令人肌滑。
12.《唐本草》:手足皲拆,嚼以涂之。
13.《日华子本草》:止惊邪、血邪,痫疾,赤眼,症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瘘,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14.《本草图经》:治金疮不瘥,痈疽方中多用之。
15.李杲:止肺血。
16.《滇南本草》: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17.《中国药植图鉴》:治矽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