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琐细整治
寄语
有些药物长在水里,于是具无益水效用,比方泽泻、蒲*;有些药物成长靠近大地,大地湿气重,于是能够利湿,譬喻蒲公英、半边莲、白花蛇舌草;有些植物长在西北,由于西北土气厚,脾属土,故擅长补性子,如*芪、甘草;发汗解表药多为花、叶,寻常都较轻;补肾健脾药多为根、种子,寻常着重。多有昔人取象比类的寓意……
文字由谭雅琴纪录,图片多由隐士拍照,谨以此篇献给喜爱本草的列位挚友。
1
鱼腥草:有腥味,入肺经,善治肺痈。
2
白茅根:根甜,清热泻火。譬喻:婴儿伤风发烧的“三根汤”——芦根30g,白茅根20g,葛根20g。
3
*杜鹃:又称“羊徬徨”,有*,祛风湿。(图片源自网络)
4
桃仁:活血化瘀,其质量较润,故可润肠通便。桃胶:堪称“植物阿胶”,养颜保健。桃花:美容养颜,用量不高出五克,量大易致泻肚。
5
乌梅:安蛔驱虫;抗过敏,譬喻过敏煎;其性约束,可用于治久咳、久泄久痢;亦可约束元阳,用于虚阳浮越;其味酸,生津止渴,亦可治内热消渴。
6
钩藤:藤上有钩,质量轻。息风平肝,钩藤在进取攀登的历程中,用钩子往下勾住来保证不被风吹掉下去,于是能够平肝息风。钩藤和薄荷泡水喝,可医治伤风伤风后的喉咙痒痛,钩藤善息内风,薄荷善祛外风。
7
续断:顾名思义,把断了的接起来。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续筋疗伤,安胎,好似把要掉的宝宝接起来。常和杜仲一同配伍治腰痛。
8
棕榈:棕榈的纤维箦和叶柄,隔断氧气炭化成棕榈炭,收涩止血。人发炭化,则为血余炭,由于“发为血之余”,可化瘀止血。再有其余炭类药材,多可约束止血,如十灰散。
9
天冬、麦冬:同为百合科,都有养阴的效用,常二冬连用。百合科的植物,又如玉竹(葳蕤)、百合,块根质润多汁,均可养阴。有些药物属于统一个科属,有好似的效用。
10
白芍:味酸,入肝经,养血调经,由于酸入肝,肝藏血;其性阴柔,可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白芍与甘草等量,可治消渴——神效散(消渴神效散,白芍等草尝)。白芍与配伍生地,滋阴通便(重用生地与白芍,滋阴通便效当鳌)。
11
枇杷叶:降肺胃之气,治痘降火。历时刷去枇杷叶反面的细毛。
12
葛根:解表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解颈背强痛,解酒*。葛的种子称“葛谷”,葛谷、葛花,都有解酒*的效用。
13
紫花地丁:地丁,叶平铺于大地,可清热解*,常与蒲公英同用,善治一共化脓性疾病,用量宜大(炎症丁公英,量大热*清)。
14
石榴皮:涩肠止泻。石榴叶亦可止泻。通常虚证泻肚可用石榴皮泡水喝。
15
侧/扁柏叶:凉血止血,清肺热化痰止咳,乌须发,实用于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16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种子:很润,多油。五仁丸: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陈皮——润肠通便。
17
天花粉:栝楼(瓜蒌)根。清热生津、清热化痰。
18
瓜蒌:清热化痰,润化燥痰,润肠通便,宽胸散结。
19
辛夷:紫玉兰花苞未开之时,别名木笔。宣通鼻窍,散发风寒。
20
苍耳子:散发风寒,宣通鼻窍。苍耳子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苍耳辛夷芷薄荷)
21
蒲公英(*花地丁):清热解*,消肿散结,治乳痈要药。茎不分叉,根部药效最佳。
22
金银花:忍冬科,清热解*,分散风热,常与连翘同用。忍冬藤,金银花藤,工效与金银花好似,而擅长祛风通络。
23
狭叶十大功绩:工效似*柏,可清虚热。
24
*柏:清泄下焦湿热。*皮树的树皮。二妙散:苍术、*柏——清湿热。
25
苦参:清热泻火,燥湿,杀虫,多用于妇科外洗。很苦寒,胜*连,过服败胃,胃会受不了。
26
玄参:玄,黑色,新摘下来时玄参为*白透亮色,放久则变成黑色。擅长清热凉血,泻火滋阴。
27
白芷:伞形科植物,长得像芹菜。解表散寒,祛风静痛,通鼻窍。一味白芷都梁丸,止阳明头痛。
28
山查:消肉食,降脂化浊,消肿散结,活血化瘀(皮红入血分),祛痘(油脂多),胃病患者不宜多吃。
29
夏枯草:受不了炎天阳气重而凋零。性寒,阴气重。清泻怒火,明目,消肿散结,用于医治瘿瘤、瘰疬、乳痈、乳癖。
30
花椒(果皮):温中断痛。突矬杀虫止痒。椒目(种子),性凉,利水消肿,降气平喘。梨(肉白入肺)中央挖空放入花椒蒸熟吃,化寒痰。(此图由湘中大本草同盟陈教师供给)
31
桑树满身都是宝。桑叶:分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单味桑叶----碧云散,润肺养肝。桑叶泡水养肝。医治鹤发:桑麻丸---桑叶黑芝麻。桑椹:补益精血,黑发。桑枝:祛风湿(树枝外伸,伸通,调畅气机)。桑白皮:清肺热。与地骨皮实用---清虚热。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使宝宝寄生在妈妈身上)。桑螵蛸:收涩,固精缩尿。
32
菟丝子:根断寄生在别处。补肾固精,安胎。
33
络石藤:祛风通络。藤类植物大多有祛风湿的工效。
34
前胡:分散风热,祛痰降气。
35
山药(薯蓣):根深治土。气阴双补,补脾肺肾。久咳,山药配牛蒡子。久泻,铁棍山药带皮蒸着吃。
36
杜仲:枝断、叶断丝连。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37
玉竹(葳蕤):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38
乌药:樟科,叶表面皮革质,后背雪白色。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四磨汤:乌药,枳壳,槟榔,木香)樟科植物,叶表面平滑,有芬芳。
39
枳实:芸香科植物酸橙的未老练果实,(芸香科植物如橘子、文旦皮叶都对照香,有行气止痛的效用),破气消痞(但满而不硬痛),消食导滞。枳壳:酸橙的老练果皮,效用比枳实和气,机能与枳实不异。(此相片由湘中大本草同盟肖教师供给)
40
*箭羽:枝上长有木片,别名卫矛。破血通经,降血糖。
41
夜交藤:何首乌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42
石菖蒲:馨香,开窍醒神,化湿和胃。
43
艾叶:有小*,温经止血,祛湿止痒(突矬)。
44
栀子:入血分,凉血止血,清热解*。可医治急性胰腺炎。栀子根可医治丙肝。
45
虎杖:茎上有雀斑,工效似大*。
46
益母草:益母蒿(长得很高的草),活血调经(顾名思义,对妈妈无益)。很苦,牛都不吃。茺蔚子:益母草子,有小*,活血调经。
47
射干:开*花。清热解*,利咽,治白喉。
48
吴茱萸:芸香科,有小*,温中断痛。g粗盐和g吴茱萸热敷于个别医治寒凝肚痛。
49
*花菜:下乳。
50
凌霄花:破瘀通经。
51
仙鹤草(脱力草、金顶龙牙草):标本分身,收涩止血,补虚。仙桔汤(仙鹤草桔梗)治泻肚。
52
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地骨皮:枸杞根,退虚热,清肺火。枸杞嫩叶亦有与枸杞好似的工效。(此图由陈同窗供给)
53
败酱草:茎叶揉碎以后有败酱的滋味。清热解*。
54
白及:约束止血,消肿生肌。白及与乌贼骨(海螵蛸)同用,医治胃出血,白及止血,乌贼骨制酸。
55
皂荚:祛痰通窍,消肿散结。皂荚刺:(取象比类,刺破)活血消肿,托*排脓。
56
枸骨叶: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57
地榆:凉血止血。
58
槐花:凉血止血,治痔疮。
59
锦鸡儿:补肝肾,强筋骨。
60
菝葜:叶大而圆。祛风利湿,消肿止痛。
61
土茯苓(冷饭团):光叶菝葜(叶子比菝葜的细而长)的块茎。清热解*,利湿。
62
鸡屎藤:叶子揉碎有鸡屎的滋味。消食导滞。
63
半夏:有*,生姜解半夏的*。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半夏与秫米同用医治久病不寐(久病不寐夏秫米)。
64
*精:滋阴益精,补脾益气。辟谷之人所吃。
65
五倍子:涩,约束。(此图由湘中大本草同盟陈教师供给)
66
鼠妇:医治扁平疣。
67
无花果枝杈:外洗,治痔疮。
68
佩兰:馨香化湿。
69
龙葵:清热解*。
70
连翘:疮家圣药。分散风热,清热解*,消肿散结。
71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药性上行。医治疮疡久不愈:*芪,桔梗和甘草。
72
川楝子(金铃子):行气止痛,杀虫。
73
苦楝皮:杀虫,疗癣。
74
蔓荆子:分散风热,清利主脑。“诸子皆降,唯蔓荆子、苍耳子独升”。
75
*针草:降血压。
76
金荞麦(铁甲将领):清热解*,排脓去瘀。治肺痈。
77
雷公藤(断肠草):有剧*,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78
丹皮:洛阳牡丹花,安徽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79
海金沙:胞子,利尿通淋。
80
白前:中空似气管,入肺经,化痰止咳,降气平喘。
81
女贞子:补肾阴。清补,不腻。
82
墨旱莲:茎折断处出黑汁。补肾阴,清补之品,不上火。常跟女贞子同用。
83
木瓜:贴梗海棠的果实。
84
苍术:燥湿健脾。二妙散,苍术*柏。
85
白术:补气健脾。
86
金樱子(糖罐子):涩肠止泻。
87
青蒿:清虚热,解暑热,清湿热,治疟疾。
88
红枣:补气健脾,养血安神。与生姜同用,“表证得之,融合营卫;里证得之,融合脾胃”。
89
蝉蜕:分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治婴儿夜哭不宁。
90
决明子(草决明):清肝明目。决明子与荷叶、山查一同沏茶喝有降血脂的工效,但决明子肯定要煮熟。
91
马齿苋:清热解*。
92
南蛇藤:民间祛风湿。
93
萹蓄:利尿通淋。
94
五加: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徐灵胎:宁得五加一把,不要金玉满车。
95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防治肿瘤。
96
臭牡丹:祛风,治头痛,成果大概比天麻好。
97
杠板归:叶面呈三角形。清热解*,利水消肿。用治*蛇咬伤。
98
鸡血藤:补血行血,舒筋灵活。
99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
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橘叶,疏肝行气,消肿解*。橘络:通络化痰,顺气止血。橘核:理气,散结。
八棱麻:别名接骨草。活血祛瘀,接骨,用于各类跌打损伤。俗语说“打得地上爬,只怕八棱麻”。可与石菖蒲一同个别外敷。
节节草:分散风热,明目退翳。
紫金牛(矮地茶):止咳平喘,活血化瘀。
木芙蓉:清热解*。
玫瑰: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浙贝:清热化痰、消肿散结。
结语
通常去药植园,差未几也能够看这些、讲这些,现由谭雅琴同窗整治了文字,报答雅琴同窗。我今配图以抛砖引玉。不准确的场合,还望列位挚友教正。——隐士
隐士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