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视频王逗逗喊你来学习啦

来来来,今天我们换个学习方式,看完一节课,顺带做课后练习,做完下翻对答案,一定要留言告诉我你对几题哦,内部学员做完题可以去我们习题班看视频解析哦~~~~

第1章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历代本草著作

一、最佳选择题(A型题)

1.()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拾遗》C.《本草经集注》

D.《新修本草》E.《证类本草》

2.()古代载药最多的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B.《新修本草》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

3.()清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拾遗》E.《本草经集注》

4.()首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本草纲目拾遗》

D.《本草经集注》E.《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5.()总结宋代以前的中药本草的本草书籍是

A.《神农本草经》B.《证类本草》C.《本草经集注》

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

6.()新增药物最多的古代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中华本草》

D.《本草纲目拾遗》E.《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7.()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A.《新修本草》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拾遗》

D.《本草纲目》E.《本草经集注》

8.()收载药物最多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

D.《中华本草》E.《本草纲目拾遗》

9.()首创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是

A.《新修本草》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经集注》E.《本草纲目拾遗》

10.()我国现知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新修本草》B.《神农本草经》C.《本草经集注》

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

二、配伍选择题(B型题)

[1-2]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

1.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药典性质的本草著作是

2.对国内外医药学和生物学科最具影响的本草著作是

第二节中药性能

一、最佳选择题(A型题)

1.(、)寒凉药性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

A.伤阴B.耗气C.伤阳

D.敛邪E.生热

2.()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的病变部位而选用药物的理论是

A.五味B.归经C.四气

D.升降浮沉E.有*与无*

3.()药性理论中,为药物作用定位的是

A.四气B.五味C.归经

D.升降浮沉E.有*与无*

4.()不属于沉降性所示的功效是

A.清热泻火B.利水渗湿C.平肝潜阳

D.涌吐开窍E.收敛固涩

5.()具有升浮与沉降二向性的药是

A.蔓荆子B.天花粉C.马齿苋

D.胖大海E.鹤草芽

6.()具有收敛邪气的药味是

A.辛味B.甘味C.酸味

D.咸味E.苦味

7.(、)升浮性所示的作用是

A.利水渗湿B.收敛固涩C.重镇安神

D.止咳平喘E.祛风散寒

8.()温热性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

A.腻膈B.助湿C.伤阴

D.败胃E.敛邪

9.()升浮性所示的功效是

A.清热B.息风C.开窍

D.消积E.潜阳

10.()寒凉性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

A.助火B.耗气C.伤阳

D.敛邪E.伤津

11.()沉降性所示的作用是

A.潜阳B.发表C.祛风

D.涌吐E.开窍

12.()依据中药药理论,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为

A.苦湿B.苦凉C.苦寒

D.苦平E.苦微湿

13.按中医五味理论,具有苦能清泄的中药是

A.芒硝B.大*C.牛膝

D.栀子E.苦杏仁

14.2.按升降学说理论,具有升浮和沉降二向性的中药是

A.桔梗B.白前C.前胡

D.紫苏E.*连

二、配伍选择题(B型题)

[1-3]()

A.能软、能下B.能燥、能泄C.能补、能缓

D.能收、能涩E.能散、能行

1.辛味的作用特点是

2.甘味的作用特点是

3.苦味的作用特点是

[4-7]()

A.淡味B.苦味C.酸味

D.咸味E.辛味

4.能行气活血的味是

5.能利水渗湿的味是

6.能降火坚阴的味是

7.能软坚散结的味是

[8-9](、)

A.凉血B.利湿C.理气

D.温里E.安蛔

8.寒凉性表示药物具有的作用是

9.温热性表示药物具有的作用是

[10-13](、)

A.能散B.能涩C.能坚

D.能软E.能和

10.酸味的作用是

11.辛味的作用是

12.咸味的作用是

13.苦味的作用是

[14-15]()

A.辛味B.淡味C.酸味

D.涩味E.甘味

14.表示药物能渗湿利水的味是

15.表示药物能补虚和中的味是

[16-17]()

A.清泄B.软坚C.渗利

D.和中E.活血

16.苦味的作用是

17.甘味的作用是

[18-19]

A.病位在上,病势下陷类病证B.病位在里,病势下陷类病证

C.病位在下,病势上逆类病证D.病位在表,病势上逆类病证

E.病位在上,病势上逆类病证

18.宜用升浮性药的病证是

19.宜用沉降性药的病证是

[20-21]()

A.辛B.苦C.酸

D.咸E.甘

20.能安蛔生津的味是

21.能行气活血的味是

[22-24]()

A.收敛固涩B.发散、行气C.补虚、缓急

D.坚阴、通泄E.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依据中药药性理论

22.辛味所示的作用是

23.苦味所示的作用是

24.咸味所示的作用是

[25-27]

A.辛味药B.咸味药C.酸味药

D.甘味药E.苦味药

25.能耗气伤阴,气阴两虚者应慎用的是

26.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湿阻、食积者应慎用的是

27.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与牌胃虚弱者不宜大量应用的是

三、多项选择题(X型题)

1.()属沉降性的功效有

A.泻下通便B.利水渗湿C.止咳平喘

D.镇惊安神E.散寒开窍

2.()确定中药有*无*的依据有

A.归经的多少B.药味的多少C.含不含有*成分

D.整体是否有*E.用量是否适当

3.()温热性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有

A.伤阳B.助火C.伤阴

D.耗气E.助寒

4.()寒凉性表示药物具有的作用包括

A.清热B.泻火C.凉血

D.散风E.解热*

5.()药性理论的内容主要有

A.四气五味B.升降浮沉C.有*无*

D.用药禁忌E.煎煮方法

6.()影响中药有*无*的因素有

A.品种来源B.采集时间C.炮制加工

D.给药途径E.制剂工艺

7.()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

A.个体差异B.配伍不当C.剂型失宜

D.辨证不准E.离经悖法

以下是答案哦

第1章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历代本草著作

一、最佳选择题(A型题)

1.《本草经集注》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故本题选C。

C。

2.《证类本草》载药种;《新修本草》载药种;《神农本草经》载药种;《本草纲目》载药种,是古代载药最多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拾遗载药种。故本题选D。

D。

3.《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故本题选D。

D。

4.《本草经集注》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神农本草经》,故本题选D。

D。

5.《证类本草》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故本题选B。

B。

6.《本草纲目拾遗》新增种药物,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故本题选D。

D。

7.《本草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故本题选D。

D。

8.《中华本草》仅中药卷就载药味,故本题选D。

D。

9.《本草经集注》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故本题选D。

D。

10.《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故本题选B。

B。

二、配伍选择题(B型题)

[1-2]《新修本草》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故1题选B;《本草纲目》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做出阜越贡献,故2题选D。

B、D。

第二节中药性能

一、最佳选择题(A型题)

1.寒凉性药有伤阳助寒之弊,故本题选C。

C。

2.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部位而选药的理论为归经理论,故本题选B。

B。

3.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故本题选C。

C。

4.涌吐开窍为升浮类药物所具有的作用,故本题选D。

D。

5.胖大海既具升浮之性又具沉降之性,故本题选D。

D。

6.酸味药多能收敛邪气,故本题选C。

C。

7.祛风散寒为升浮性所示的作用,故本题选E。

E。

8.温热性有伤阴助火之害,故本题选C。

C。

9.涌吐开窍为升浮性所示的作用,故本题选C。

C。

10.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故本题选C。

C。

11.潜阳息风为沉降性所具有的作用,故本题选A。

A。

12.清热燥湿药多苦寒,故本题选C。

C。

13.D。苦能泄、能燥、能坚。苦能通泄,如大*苦寒,功能泄热通便。苦能降泄,如苦杏仁味苦降泄肺气。苦能清泄,如*连、栀子味苦。

14.C

解析:有不少药表现为升浮与沉降皆具的二向性,如前胡,既能降气祛痰而显沉降性,又能宣散风热而显升浮性。

二、配伍选择题(B型题)

[1-3]辛味能散、能行,甘味能补、能缓、能和,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故1题选E,2题选C,3题选B。

E、C、B。

[4-7]辛味发散行气活血,故4题选E;淡味渗湿利水,故5题选A;苦味清热泻火坚阴,故6题选B;咸味软坚散结、泻下通便,故7题选D。

E、A、B、D。

[8-9]寒凉性药物可清热凉血,故8题选A;温热性药物可温里散寒,故9题选D。

A、D。

[10-13]酸味能收、能涩,故10题选B;辛味能行、能散,故11题选A;咸味能软、能下,故12题选D;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故13题选C。

B、A、D、C。

[14-15]淡味渗湿利水,故14题选B;甘味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故15题选E。B、E。

[16-17]苦味清泄、通泄、降泄,故16选A;甘味和中、缓急,故17题选D。

A、D。

[18-19]

选择升降浮沉的药物需要“顺其病位,逆其病势”,故18题选A,19题选C。

A、C。

[20-21]酸味收涩,安蛔生津,故20题选C;辛味发散、行气、活血,故21题选A。C、A。

[22-24]辛味发散、行气、活血,故22题选B;苦味清泄、通泄、降泄,坚阴,故23题选D;威味软坚散结,泻下通便,故24题选E。

B、D、E。

[25-27]

答案:A、D、E

辛味药能耗气伤阴;甘味药腻膈碍胃,令人中满;酸味药收敛邪气;苦味药伤津、伐胃;咸味泻下通便。

三、多项选择题(X型题)

1.散寒开窍为升浮性所具有的作用,其余均为沉降性作用,故本题选ABCD。

ABCD。

2.“是否含*害成分,整体是否有*,用量是否适当”这三点,为药物有无*性确定依据,故本题选CDE。

CDE。

3.温热性有伤阴助火之弊,故本题选BC。

BC。

4.寒凉性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的作用,故选ABCE。

ABCE。

5.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无*等,故选ABC。

ABC。

6.品种来源、采集时间、加工炮制、给药途径、制剂工艺均为影响药物有*无*的主要因素,故选ABCDE。

ABCDE。

7.各选项均为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故选ABCDE。

ABCDE。

更多免费课程请添加老师







































全身白癜风
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zy/5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