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喜宾,一位不应忘却的革命前辈
30年来,我一直想给柏喜宾写点东西,但迟至今日方才动笔,是因为柏喜宾的材料总是零零散散的,而我总希望能知道更多的柏喜宾的生平事迹,虽然我翻阅了大量的胶东地方*史资料和著作,虽然我看到了柏喜宾年的档案材料,虽然我到过柏喜宾的村庄进行了采访,虽然我采访了他的子女……
想写,是因为柏喜宾是胶东*史上一个重要人物,是一位不应被忘却的革命前辈。说他是重要人物,是因为,柏喜宾参加了历次中共胶东革命的重大行动。这,首先要从《于得水革命回忆录》说起。
年秋……我晚上到柏家庄柏喜宾家。敲门无应,转到附近翠峡口村东北庵丁力序家。方知坏分子于无*查学,发现特委书记(张连珠)的爱人在柏喜宾所办学校,汪疃区公所派兵来抓,落空,便把柏的父亲抓走了。
(年一一四暴动后),我去昆嵛山后一带联络关系,到英武和柏家庄一带……又找到柏喜宾、柏永升同志,知道柏喜宾父亲、二弟、小弟三人被捕,小弟被杀害,卖了房产,赎回父亲和二弟,家门被封,只得流浪。
于得水,是胶东革命的传奇人物,他的英雄事迹在胶东敢说是家喻户晓。《于得水革命回忆录》中的这段文字,传递的信息量很大。于得水讲述的,年震撼胶东的“一一四暴动”中的故事。这一年的农历十一月四日,中共胶东特委发动反抗国民*暴*的农民暴动。特委书记、暴动总指挥张连珠率领一大队在低湾头村遭到国民**八十一师展玉堂部和文登县反动武装的包围,激战两个多小时,伤亡惨重。而于得水率领特务大队奔袭石岛后,闻讯前来救援,未及赶到,暴动已然失败。
柏家庄,从文登城出发向北,沿初(初村)张(张家埠)公路至汪疃,自汪疃西转沿省道西北方向大约3公里。这个村庄,离低湾头(又被写作“底湾头”,今名地文头)村直线距离大约7公里,离翠峡口村大约2公里。
柏喜宾,一般的地方史著均写作“柏希斌”,这是传抄者不加考究的缘故。我看到的年柏喜宾自己填报的材料上写作“柏喜宾”;我在柏家庄见到柏喜宾儿女柏继武、柏秀兰、柏秀英为其所建墓碑上,也写作“柏喜宾”。我希望今后我们出版的史著,能严谨认真,不再以讹传讹,还原“柏喜宾”这个真名字。
“柏喜宾父亲”,据柏喜宾女儿柏秀英讲,原名“柏永昶”,参加革命后使用的名字是“柏开路”,曾长期担任*的地下交通员和联络员。据96版《文登市志》记载,柏开路(.10.~.10.),年入*,为支持*的活动,卖掉养家糊口的几亩薄地,让3个儿子打工挣钱。7次被国民*当局逮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第8次被捕遇难于卧龙村。我在柏家庄采访时,47年任村支书的老*员于云海告诉我,柏开路是当年“九月十七号被郑(维屏)部抓走的,何时被杀不知道,当时是埋在晒字南吕家上口再往南的窝窿村西面。”而据柏喜宾女儿柏秀英讲,当时柏开路是“被敌人用铡刀铡死的,身体被铡成了三截”。烈士死难之惨烈,堪比刘胡兰!
“柏喜宾所办学校”,按照张连珠妻子段培兰《回忆我的爱人张连珠》的记述,应该是柏喜宾在柏家庄所办的“青年识字班”;年4月前后,段培兰在这个“青年识字班”任教,而“张连珠正住在西山柏喜宾家”。“西山柏喜宾家”,指的是柏喜宾家在柏家庄西山的山庵子。
柏开路有三个儿子,柏喜宾、柏仁江、柏连众。于得水所说的“柏喜宾父亲、二弟、小弟三人被捕”,说的是柏开路一家参加了“一一四暴动”,柏喜宾因为追随于得水而没有被捕,他的小弟柏连众在低湾头村被捕。据于云海讲述,当时张连珠因腿部中弹,隐藏在低湾头村一家富农家中,伪装雇工,结果被富农告发而被抓走。当时被抓走的17人,“拉到文(登)城后,第一个被杀的就是柏连众。”柏连众,年8月生,年3月入*,牺牲时年仅22岁。
张连珠,中共胶东特委的第三任书记,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带领胶东*组织,顽强地开展着工作。张连珠被捕后,关押在文登城。面对酷刑和引诱,张连珠不屈不挠,几天后被拉到文城西门外护城壕沟中,慷慨激昂,宣传*的主张,临死还高呼口号,头颅被砍下示众。据王亮《回忆“一一·四”暴动》的记述,张连珠在文登和柏永昶即柏开路关押“在一个监狱里”,柏开路(永昶)对张连珠说:“你可不能死啊,要活着出去领着穷人继续干。我年纪大了,也没有多大用处了,要死我去替你,我已打定主意,想办法让外面的同志把你保出去。”但张连珠坚定地说:“我的情况敌人都掌握,而你的情况敌人不一定清楚,你一定要争取出去。如果您能出狱,请你向*组织汇报狱中的情况,要同志们振作起来继续战斗,并且代我向同志们问好。”小儿子柏连众被杀,而做父亲的却要替同志去死,砍头只当风吹帽,这一门英烈,为信仰而不惧牺牲的无畏精神直薄云霄!
(柏喜宾、夏云华夫妇)
柏喜宾,和父亲柏开路一样,也是年入*。“一一四暴动”之后,柏喜宾参加了于得水领导的昆嵛山红*游击队,在山区坚持斗争。柏喜宾在自述中介绍自己的特点是,“枪打的准”“做事敢作敢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济南山东省交通厅离休干部夏元凯家里,老前辈给我讲述了于得水、柏喜宾在昆嵛山游击队的故事时告诉我,于得水手下有4员得力干将,号称黑白明亮:黑,即孙宝山(有著作中写作“孙保三”);白,即柏喜宾;明,即李启明;亮,即王亮。又据于云海的讲述,当时盔甲山(即昆嵛山)周边的老百姓传得“很凶”,“于得水、王亮、柏喜宾这些人,都会飞檐走壁,个个神通广大,连树上的麻雀、空中的飞鸟,一枪都能打下来。”
年春夏间……界石西蒿塂村张浑斯报告,是汪疃区联合界石区的敌人配合县大队袭击老蜂窝的……大家决定拔掉界石区联庄会这颗钉子……外面警卫、宣传由石匠玉、王洪、柏喜宾负责,带李富贵……等20多人进行。……(此战)胜利缴获长短枪20枝,子弹多发。
这还是《于得水回忆录》的内容。于得水讲述的是,昆嵛山游击队拔除界石联庄会的经过。柏喜宾作为红*游击队的骨干,参加了这场战果不小的战斗。
根据王亮回忆录《半岛烈火》和其妻子王利华《理琪在我家》,理琪来到胶东恢复中共胶东特委工作期间,曾住在柏喜宾的家中,而柏喜宾还和王亮、王洪(王利华的长兄,“岭上事件”时被文登县国民*当局杀害)一起,担任保护、护送理琪转移的工作。
柏喜宾的革命生涯中,还有自豪的一页,那就是在“李岐介绍”下参加了威震胶东的天福山起义,“李岐”即理琪。这,在张修己的回忆录《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的诞生与发展》中有记述:
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天刚拂晓,于得水、柳运光等带着红*游击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从昆嵛山里分批赶来了。接着,金牙三子、柏喜宾以及其他参加起义的同志,也都冒着凛冽的寒风赶来了。”
于得水回忆中提到的“柏永升同志”,年9月入*,也是柏家庄人,也参加了天福山起义,并担任“三*”一大队二中队队长。“三*”西上抗日后,柏永升在山纵五支61团担任排长,于年2月蒙阴芋头地战斗中牺牲。
天福山起义后,根据柏喜宾44年留下的自报履历,他“在司令部特务队工作”,在高村东西一带“起枪”即收缴地主富农家家中所藏枪支。
“岭上事件”后,胶东特委于年1月15日组织发动了威海起义。根据姜克《“三*”在威海的斗争》中回忆,起义成功之后,柏喜宾这位红*战士“身背两支匣枪,和年纪较大的孙镜秋同志一起,保护着两辆拉着枪支弹药和其它*需品的大车,走在队伍的前面。”而这两辆运送战利品的大车,就是王亮、柏喜宾在起义的前一天遵照特委副书记吕志恒的指示紧急返回乡间找到大车、又连夜赶回威海的。
威海起义的成功,“三*”力量得到极大的增强。年1月19日,胶东特委在大水泊召开会议,成立**委员会和“三*”司令部,将部队编成两个大队,和一个特务大队,前述和柏喜宾一起押弹药的孙镜秋担任特务大队*委。而柏喜宾则编入新成立的孙端夫任大队长的第一大队第一中队。
在天福山起义的鼓舞下,中共胶东特委同时在各地继续发动武装起义,抗日烽火在半岛遍地燃烧。在此形势下,受特委指派,柏喜宾和昆嵛山红*游击队的老战友王亮一起,在收缴了荫子夼乡农学校的枪后,又带领小分队奔赴牟海边区的古镇育黎。年2月7日晚,在育黎乡校地下*员贺致平的配合下,王亮、柏喜宾等在育黎乡校一举缴获枪支30馀支,被服、自行车的物资一宗,并发动部分乡丁参加了抗日队伍。9日,在“三*”临时驻地崔家口,以育黎乡校起义人员为基础,“三*”第五大队成立,王亮任大队长,柏喜宾出任一中队队长。
年3月14日,理琪率领“三*”一大队、特务队等,自崔家口奔袭牟平,一举攻克牟平城,并于当天下午在雷神庙激战日*,打响胶东抗战的第一枪。据柏喜宾年提交的履历材料,柏喜宾参加了雷神庙战斗。虽然我在一些参战当事人的回忆资料里没有见到柏喜宾的名字,但我相信那个年代向*组织提交履历是不可能造假的,更何况这份材料上有审核人的签字。
“三*”西上开辟蓬*掖抗日根据地后,柏喜宾的经历直到年是清楚的,因为他留下了自写履历。我这里照抄如下:
年4月,参加第一大队特务队工作。
年5月,去掖县任……林一山当特务长。
年10月,去鲁南一个月,回来后,去东海区……。
年2月,去栖霞任二中队长。
年2月,任东海五营副营长。
年1月,任牟平县大队副。
年6月,任威海大队副。
年1月,任东海特务队长。
年三月,任昆嵛县管山区武装部长。
年六月,去东海地委整风。
以上文字,虽然照搬,但需要说明的是,柏喜宾用的时间应该是农历。柏喜宾年六月参加“整风”时提交的履历材料,所有参加的战斗经过,均没有提及。但,我们在他的战友和其它当事人的回忆文字里,可以看到柏喜宾的一些战斗事迹。
根据杨岫庭《青石岭下歼日寇》中回忆,年春天,东海地委宣布成立东海区司令部,文登县地方武装编成第五营,杨岫庭任营长,柏喜宾任副营长,这是“一起做过地下工作的”两位同志在搭档。同年8月11日,杨岫庭、柏喜宾率五营在青石岭伏击日寇,柏喜宾率二连参加战斗。“战斗持续了一小时”,“全歼日*13人,生俘伪*16人,缴获机枪1挺,掷弹筒1个,长短枪二十余支,子弹三千多发,并迫使日*将大水泊据点放弃。”而“那16个伪*”,是“被二连捉了活的”。
柏喜宾所称的“大队副”,即副大队长。年9月14日,威海抗日大队在副大队长柏喜宾率领下,由文登民兵武装配合,夜袭洪水岚北台大刀会总部,因失密加之敌情不明、地形不熟,反遭敌包围。抗日武装遭受重大伤亡,11人牺牲,十几条枪被抢走。
年2月,柏喜宾还率部参加了我山纵五支二团三营在翠峡口彻底歼灭顽*郑维屏部的战斗。据柏家庄92岁的老*员于云海讲述,他当时“亲眼看着柏喜宾带着人从疃西头的山沟里向北跑,手里都提着枪。”
年11月,侵华日*对胶东半岛拉网合围“大扫荡”,为掩护逃难的百姓,我威海县大队、文东县大队、胶东五旅青年营某连、胶东*区警卫连以及东海*分区特务连的部分干战,在荫子夼、崖头集一带,联合作战,龙飞任指挥,柏喜宾任参谋长,一夜突出百里,使大批的干部群众幸免于难。(张建华《回忆我的父亲张孟浪》)
柏喜宾在44年的自报履历中,称自己有“痰喘”病。这个病的起因,是因为父亲柏开路被郑维屏部杀害埋在窝窿村西时,柏喜宾冒险前往搬尸回家,当挖开泥土,看到父亲尸身被铡成三截的惨状,当场气涌心口,昏厥过去,从此留下了“痰喘”之病。这个“痰喘”病,从此一直折磨着柏喜宾。年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侵略者,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又发动内战,人民武装开始了新的征程。就在我*南征北战的时候,柏喜宾因为身体的原因,没能参加主力部队,继续在地方武装工作,保卫着家乡。解放战争期间,柏喜宾担任海防工人大队教导员、昆嵛县人民武装指挥部副指挥(年10月~年12月)等职。
柏喜宾一家,和张连珠、理琪这前后两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一起并肩战斗,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柏喜宾没有居功自傲,始终低调做人、勤恳干事儿。新中国成立后,柏喜宾担任过文登专区、莱阳专区公路段段长。年,为响应“号召”,柏喜宾让妻子夏云华带着5、7岁的两个儿子,回乡务农(两个儿子由此失学,长子于68年在生产队劳动间隙洗澡而溺水身亡)。夏云华(.09.25.~.06.06.),年入*,解放前一直在*工被服厂工作。而柏喜宾,在年上级调其担任山东省交通厅副厅长时,未及就任即旧病发作,也为就近照顾妻子,选择就任文登园艺场场长、书记,直到医院去世。
柏喜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事迹,我仅收集到了两个。这,是两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济南山东省公路局老干部夏元凯家里,老两口告诉我:新中国刚成立,王亮主持山东省交通厅(时为交通委员会)的工作,希望柏喜宾在省厅工作,但柏喜宾坚决拒绝了高位安排,回到家乡为乡亲们铺路架桥,一干十几年。一个真正的共产*人的初心,还真就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的父亲与柏喜宾妻子夏云华有过接触,老太太给我父亲讲述了柏喜宾教育子女的故事。柏喜宾的大女儿柏秀兰高中毕业后,问她父亲怎么办,也就是工作如何安排?柏喜宾答复:怎么办?回家种地,别人的孩子能种地咱就不能么?可是,世间事就有别人能办而自己不能办的,柏秀兰一个女孩子,高度近视,在农村实在受不了那份苦,就自己跑到济南,找柏喜宾的老战友李耀文。李耀文是参加天福山起义的老同志,时任济南*区*治部主任。可是,那一代的老同志,就是那么的脑袋一根筋。济南*区那么大,怎么也可以安置下这位老战友的女儿吧。出人意料的是,李耀文给安排了,把柏秀兰安排到了新疆石河子建设兵团,还是去种地!
柏喜宾的事迹,我能够收集到的,也就是这么多。最后,我还应该补述柏喜宾生平的一个关键的情节:柏喜宾生于年2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逝于年10月14日。这,是我在柏喜宾墓碑上读到的。
写于年12月1日
文章已于修改拉萨治疗白癜风医院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