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消*丹,止咳散经方解读十五

甘露消*丹——经方解读

飞滑石十五两(15克),绵茵陈十一两(15克),淡*芩十两(12克),石昌蒲六两(12克),川贝母、木通各五两(各10克),藿香(12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白豆蔻(6克),各四两。

各药生晒研末,每服三钱(9克)开水调下,日二次;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9克重),开水化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本方为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热并重的主方。其病以身热倦怠肢楚,胸闷腹胀,咽喉疼痛,口渴溲赤为主证。此病多发生在夏季。方中藿香、茵陈芳化清利,为君药。*芩、连翘清热解*;石昌蒲、白蔻仁宣畅气机,开清湿浊,共为臣药。贝母、射干清咽散结化痰;滑石、木通清热利湿,薄荷辛凉透热,使热从里达外,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化浊利湿,清热解*之效,使湿化热清,气机畅利,则湿热并重之证可除。

本方临床应用甚广,尤其夏令暑湿季节,更为常用。多用于湿温、暑温、时疫等病,属于湿热并重,邪在气分者。其症见身热口渴,肢痠倦怠,胸闷腹胀,咽肿颐肿,身*溲赤,舌苔白厚而腻或干*,脉濡数等。

亦可用本方治疗吐泻、疟疾、*疸、淋浊诸证,但必属同一病机,即湿热并重,邪在气分。故王孟英推崇为“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本方与三仁汤均有清热利湿之功。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之证。但三仁汤功效重在宣畅气机,主治湿温初起,湿重热轻者;而本方除清热利湿作用之外,解*利咽之功颇著,适用于湿温、时疫,湿热并重,蕴*上壅者,临证之时,当区别用之。

另有一方,名为*芩滑石汤。组成:*芩、滑石、茯苓皮、猪苓、大腹皮、白蔻仁、通草。主洽湿温邪在中焦,湿热并见者。症见发热自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竟不渴,舌苔淡*而滑,脉缓。功效:清热利湿,二者兼顾。

王士雄曰:“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六元正纪,五运分步,每年春分后十三日,交二运。征,火旺,天乃渐温。芒种后十日,交三运。宫,土旺,地乃渐湿。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温热经纬·卷五》)

止咳散——经方解读

桔梗炒(12克),荆芥(12克),紫苑蒸(15克),百部蒸(10克),白前(12克),甘草炒(10克),陈皮去白(12克)。

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现代用法:共为末,每服6克,温开水或姜汤送下,亦可做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本方主治风寒犯肺,咳嗽不止,咽喉作痒的病证。治宜止咳为主,化痰解表为辅。方中用紫苑、百部味苦性温,均入肺经,皆可降气止咳化痰,而且紫苑味辛,百部兼有甘味,辛甘相合,既有发散为阳之功能,又有甘苦肃降为阴的作用,故本方药性微温而不热,润而又不寒,对于新久咳嗽均可取效,共为君药。桔梗、陈皮宣肺理气以化痰;白前肃降肺气,除痰止咳,三味相合,有宣有降,可使肺气宣降正常而咳止,故为臣药。荆芥祛风解表,使邪从肌表而解,则肺气得宣。然本方用荆芥其意,不在解表,而在给邪以出路,邪气去,则肺气得宣,故荆芥有佐助之功。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与桔梗同用,既能利咽,又可止咳化痰。因此本方可奏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功。且具有温润平和,不寒不热的特点,为治一般感冒咳嗽之有效方剂。临证运用得宜,可用于诸种咳嗽。

本方虽然药性平和,但还是偏于温燥,惟阴虚劳嗽勿用,如肺热喘咳,则应加减,不宜单独使用。

本方是治外感风寒咳嗽通用之方,对咳嗽痰多,表邪未尽,喉痒而咯痰不利者效果较好。临床应用若能正确加减,效果更佳。

如风寒初起,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而咳嗽者,用本方加苏叶、大青叶以疏散清解表邪;如暑气伤肺,口渴心烦溺赤者,其症最重,用本方加*连、*芩、生石膏以直折其火,生津止渴;如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可加制半夏、茯苓以燥湿化痰;若燥邪伤肺、干咳无痰,用本方去荆芥、陈皮加瓜蒌、贝母、知母、桑白皮、枇杷叶以清肺润燥化痰。

旋复代赭汤,平胃散——经方解读(十二)

茵陈蒿汤,三仁汤——经方解读(十三)

                







































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zy/6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