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菊注射液 http://m.39.net/pf/a_4618876.html
在武汉,有种快乐叫你家楼下有宵夜。的确,对于好吃的武汉人而言,无宵夜不夏天。
宵夜品种虽多,却大都为重口味,以烧烤、虾子、火锅、小炒为首的四大天王占据了宵夜界的半壁江山。偶尔换换清淡的口味,也能品尝到这夜之美。粤式晚茶就是不错的选择。
武汉晚茶界的前辈
敦煌美食中心属于武汉晚茶界的老字号,虽然这家晚茶的店名起得很无厘头,但能在口味偏重的武汉生存二十载,敦煌本身就是个奇迹。
两年前从青年路搬到五福小路特1号晋商会所里的敦煌,据说让老一辈的武汉人对这里的晚茶赞不绝口,这让我有了些许期待。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饭点时分赶到敦煌才发现,大厅里空荡荡,并且被无情地告知晚茶只到21点,我恍然大悟,传说已经没落了。
怀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点了几道招牌菜,不一会儿虾饺率先上桌。最完美的虾饺应有十三层褶皱,这样不仅能使空间膨胀增加肉汁,又可令饺皮更有口感。敦煌只有八九道褶皱,算是中等水平。
虾饺个头不大,但内有乾坤,三四颗虾仁整齐的躺在里面。味道还算中规中矩,如果能用新鲜虾肉做内陷,口感肯定会翻上一番。
凤爪蒸得脱骨软烂,但并没有搭配豉汁,少了点浓油赤酱的鲜甜。
略微厚重的油水加上少许辣椒,感觉像一道改良过的汉版蒸凤爪。
叉烧肠粉除了两端有几坨肥肉外,中间竟是空的,这玩笑开得有点大。
牛百叶还算是可圈可点,鲜嫩多汁十分有嚼劲。有芋头打底,加入少许姜丝、胡萝卜和葱段一起蒸,既去腥又提鲜,很不错的搭配。
江边精致晚茶新贵
相比于敦煌的陈旧,位于沿江大道号的虾佬汇海鲜火锅晚茶走的是精致路线。
虾佬汇独占一栋三层楼房,一楼是堂食,二楼为包房,三楼则有清吧和露台,来这里喝酒聊天,还能坐赏无敌江景。
据说店里负责晚茶的主厨是老板高薪从香港聘请来的粤菜名厨,而负责海鲜火锅的则是十年前名震江城的原虾佬顶汤的厨师班底。
老火熬制的皮蛋瘦肉粥白如凝脂、似醴酪,浓稠却又清冽。皮蛋与瘦肉完美的交融,口感绵滑无比,着实是碗好粥。
唯一的不足便是太鲜香了,如果不加鸡精而是多费时间熬煮,粥的味道也一定不会差。
豉汁蒸排骨高度保留了排骨的原味,豉香浓郁而美味爽口,每块排骨都嫩得出水,一口咬下汁水四溢,非常地道的广东味道。
叉烧酥烤的恰到好处,金*光亮的外皮微焦而不腻,脆、软、松三重口感在舌尖上散开,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鲜虾蟹子烧麦皇味道很是鲜甜,汤汁里汲取了肉和虾仁的精华。美中不足的是虾仁颗粒太小,烧麦里几乎全是肉,名不副实。
作为一家高档餐厅,虾佬汇精致的环境和贴心的服务确实让人用餐愉悦。也许他家的海鲜火锅比晚茶更甚一筹,期待下次再来发现惊喜。
晚茶爱好者的大本营
身为美食界的第一代网红,以晚茶闻名的广东商会酒楼任然屹立在新华下路22号的某酒店内院。即便现在翠华与稻香均纷纷在汉开店,但最爱吃晚茶的人,依旧将这里当做大本营。
重新装修的大堂比之前明亮了许多,橱窗也都一尘不染,比起以前旧旧的茶楼模样,现在这里的环境更对得起“酒楼”的名号。
正统的茶楼文化至今流传着“叹一盅两件”的口头禅,一杯茶两份点心,这样的搭配很广东。
雀笼形的叉烧包蒸熟后顶部会自然裂开,叉烧内陷甜咸适中,肥瘦相间的肉块口感香滑,让人欲罢不能。
更为惊艳的还有流沙包,必须趁着热气腾腾才能品出其中精华,当那混合着咸蛋*的甜内陷流入口中时,脑海里瞬间闪现出幸福二字。
肥美的金钱肚意外的多汁鲜嫩,脆脆的口感Q爽弹牙,鲜甜的酱汁随着蒸汽已经渗透到肚片的每一寸角落,想不入味都难。
打底的萝卜也完全吸收了汤汁的精华,美味的同时也起到了消食解腻的奇效。
这里还有并不常见的莲藕酥,金*色的外皮酥脆可口却一点也不油,里面包裹着一根根素白的藕条,味道很是清淡。
如果主食只知道点干炒牛河那就太low了,他家的隐藏美味里有绝对不容错过的湿炒牛河,这可是菜单上没有的,需要在下单时嘱咐服务员,老司机的专属福利。
河粉虽是经过炒制的,但加入了汤汁,口感非常爽滑,更重要的是,一点也不油腻。
牛肉处理得也恰到好处,鲜嫩弹牙,一点也没有肉腥味。配菜选用的是芥蓝而不是菜心,口感更为清爽。一份普通的河粉,能在细节上做到这种程度,味道想不好都难。
短暂的假期就这么结束了,没有比用一顿宵夜安抚你受伤的心和胃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晚茶你最中意吃什么?
文:周先森
图/编辑:成老师
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