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28

老牌白癜风专家会诊 http://m.39.net/pf/a_5777843.html

第三章

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

以下的药物原不见于神农本草经,但是因为张仲景医圣在伤寒与金匮中有使用到这些药

物,我想必然在仲师所依循的胎胪药录该书之中可以找到,由于该书已经失传,我不揣冒昧

地将它们另外列出,并附上使用说明,以求使经方更为完善。

一、青盐

——即戎盐,补肾,泻血热。

产于我国内陆青海之盐。

甘咸而寒。入肾经。

助水脏,平血热,坚骨固齿,明目乌发。

治目痛赤涩,吐血溺血,齿舌出血。

不假煎炼,方棱,明莹,色青者良,

普通五分至一钱。

多食伤肺,走血,渗津,发渴。凡血病,哮喘,水肿,消渴人为大忌。

二、诃黎勒(诃子)

产我国广东等地,其实六棱,又名诃黎勒。

味苦酸涩,性温,无*。

诃子为涩肠治痢,保肺调气要药,主胸膈结气,心腹胀满,消痰,化食,通津,开

胃,治心腹虚痛,肠风下血,崩带,胎漏,久痢,虚嗽。

主冷气。

破胸膈结气,通利津液,止水道,黑髭发。

消痰下气,化食开胃,除烦治水,调中止呕吐,霍乱心腹虚痛,奔豚肾气,肺气喘

息,五膈气,肠风泻血,崩中带下,怀孕漏胎,及动胎欲生,胀闷气喘,痢人肛门急痛,产

妇阴痛,和蜡烧烟熏之及煎汤熏洗。

下宿物,止肠澼久泄赤白痢。

治痰嗽咽喉不利,合三数枚殊胜。

实大肠,敛肺降火。

普通一至二钱。

气虚宜缓缓少用,以此虽涩肠,而又泄气也,凡咳嗽痢疾初起者,均忌。

三、红花

——本经无记载。

产我国北地,今处处有之,园圃亦可栽植,为两年生之草本植物,花开色红,故名。

味辛,性温,无*。

红花为活血行瘀要药,主暴吐紫血,(紫则有瘀),产后血晕,痘疮血热有*,(血

行则*解),治月经不调,腹中结块。

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

多用破血,少用养血。

普通五分至钱半。

忌沉香麝香,能使红花变色,可下死胎,孕妇忌用,过用红花,能使血行不止而毙。

色赤自入血分,味苦专能泄血,而花性专主轻扬,上行外走,故能泄肌肤脉络在外

在上之血,有谚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血足则肝阳不动,而风自熄。观仲景之红蓝

花酒,治风气百疾,则知治风先治血的道理。色红能生血,而味苦,又能泻血。

番红花——红花之产于新疆者,味甘性平无*,主活血开郁,治心忧气闷,惊悸,伤寒发狂

今多用为开胃行经之品。

藏红花——红花之产于西藏者,性味同红花,以入滚水内色如血,可冲四次不变色者为真,

主活血通经治吐血(各种痞结冲汤服,忌食油荤盐),功用最良。

土红花——红花之产于福建者,根叶入药,味甘,性微寒,无*,(或作有*)治劳热瘴疟,

骨节疼痛。

四、蜘蛛

——本经无记载。

生原野,处处有之,种类甚多,取大腹深灰色,空中作圆网者,入药。

味缺,性微寒,有小*。

蜘蛛主口瘑,瘰疬,结核,治蜈蚣蜂虿螫伤,宜外用,内服治干霍乱呕吐,脱肛,

小儿大腹疳。

小儿大腹丁奚,三年不能行者。

蜈蚣蜂虿螫人,取置咬处吸其*。

主蛇*,温疟,止呕逆霍乱。

取汁涂蛇伤,烧啖治小儿腹疳。

斑者治疟疾疔肿。

普通一至二钱。

有*之物,可外用,少内服。凡使,去头足用,落在饮食中者不可食,畏蔓青雄*,

被蜘蛛咬中*者,(一)用大篮汁一碗,入雄*麝香少许,搽患处,仍服其汁。(二)用艾叶

烧烟熏之。(三)羊乳灌之。(四)雄*末敷之。

五、赤小豆

——本经无记载。

处处有之,以紧小者为良。

味辛(或作甘酸)性平,无*。

赤小豆为行水散血,消肿解*要药,主排痈肿脓血,水气肿账,治脚气,利小便,

疗一切痈疽恶疮发背,内外可用。

疗寒热,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下腹胀满,吐逆卒澼。

治热*,散恶血,除烦满,通气,健脾胃,令人美食,捣末同鸡子白涂一切热*痈

肿,煮汁洗小儿*烂疮,不过三度。

缩气行风,坚筋骨,抽肌肉。

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暴痢后气满不能食者,煮食一顿即愈,和鲤鱼煮

食,甚治脚气。

解小麦热*,煮汁解酒*,解衣粘缀。

赤小豆发芽,则能透达脓血。

普通钱半至三至四钱。

合鱼鲊食成消渴,作酱,同饭食成口疮,久服则降令太过,津血渗泄、令人肌瘦身

重。

黏涩又味甘,能填补止泻利。

六、艾叶

——本经无记载。

生田野间,处处有之,陈久者良,有香味。

味苦,性征温,无*。

艾叶为炙百病要药,并可作煎剂,主暖子宫,调经,止血,安胎。

捣汁服止伤血,杀蚘虫。

主衄血下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止崩血肠痔,血搨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捣汁饮,冶心腹一切冷

气*气。

治带下,霍乱转筋,痢后寒热。

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艾叶味苦而气温,其茸又能发火,是以能温肝补火,禀母木火之气,能入血室,女

人经痛,乃凝血作痛,艾叶可去血室中之冷气也。补火之药是火能化水也,故能行血。

普通数分至钱半,炙用无定量。

妇女血热而月经超前者,宜慎用之。

七、紫苏

——本经无记载。

处处有之,为一年生之草本,叶之背面皆紫者佳,有香气。茎叶与子皆入药。

味辛,性温,无*。

紫苏为发表散寒解*要药,功能降气化馾,发汗祛寒,主伤风寒热霍乱,肺气喘急,

心腹胀满,安胎,妇人胎前宜之。

主下气,除寒热,其子尤良。

除寒热,治一切冷气。

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角气,通大小肠。

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

下气消缓,虚者宜之,主安胎。

叶梗普通八分至二钱,苏子钱半至三钱。

凡阴虚因发寒热,或寒头痛者,宜敛宜补,不可用苏叶,火升作呕者亦忌,惟可用

子,忌鲤鱼,同食发恶疮。

紫苏色红味辛香,能散血分肌肉中之寒,枝叶披离,故主散之性多,而主升之性少。

苏子——主上气咳逆冷气,及腰脚中湿气,风结气,调中止霍乱,消五膈呕吐反胃,消痰止

嗽,利大小便,治肺气喘急。

苏叶——主发散,盂铣曰苏子与苏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宜用子,近世多用以

发散风寒,至化痰之力,则不如子也。主散气分之热,如喉为气之海。

苏梗——主顺气表散,汪昂曰,叶发汗散寒,梗顺气安胎,子开郁降气,消痰定喘。

八、饴糖

——补中益气。

处处有之,乃以米麦制成者。

味甘,性温,无*。

饴糖为滋润肺脾,健胃补中要药,主补虚冷,益气力,治胃气枯燥,脾弱不运。

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治唾血,消痰,润肺止嗽。

健脾胃补中,治吐血,打损瘀血者熬焦酒服,能下恶血,又伤寒大*嗽,于蔓青薤

汁中煮一沸,顿服之良。

脾弱不思食人多用,能和胃气,亦用和药。

普通二钱至三钱。

丹溪曰,饴属土,成于火,大发湿中之热,多食助脾风,能生胃火,此损齿之因,

凡中满呕吐,酒病、牙疳,肾病及湿热证,不得轻投。

九、柏叶(侧柏叶)

处处有之,山野最宜种植,树高大可作木材,叶侧生者入药,名侧柏叶。

味苦涩,性微寒,无*。

侧柏叶为滋阴凉血要药,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治冷鞥湿痹,傅汤火伤,生肌杀虫。

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

治冷风历节疼痛,止尿血。

灸罯冻疮,烧取汁涂头,黑润鬓发。

傅汤火伤,止痛减瘢,服之疗蛊痢,作汤常服杀五脏虫,益人。

普通一钱至三钱。

畏菊花诸石,忌面,得酒良,焙干用。

侧柏子壳——和鸡子清调服,解砒霜*。

侧柏子枝节——治风痹,历节风,疗虫疥。

侧柏油——外用治诸癣痈*,游丹秃疮,头面耳部*水疮,杀虫虱。

侧柏根皮——主凉血,生毛发,治火灼烂疮。

十、豆豉

——又名香豉。

处处有之,为一般食物调味之用。

色黑味咸,无*,形如心,色如肾,味咸入肾,故治火中之木,令水火相济。

主治心中懊憹也,旁治心中结痛及心中满而烦也。

经方中之栀子豆豉汤主治心中懊憹,一般多用于病愈后之失眠烦躁。

一般一钱至三钱。

多无禁忌。

十一、鸡矢白

——(鸡矢白散)

处处有之。为鸡食砂岩后排出之大便中,色白者。

味苦,性微寒,无*。

主行水消积,治鼓胀,疗转筋入腹,破石淋,利二便,下气破血,治伤寒寒热中风

贼风风痹白虎风,贴风痛头痛,止遗溺,灭瘢痕,小儿客忤惊啼,解金银*,酒服疗乳妒乳

痈乳头破裂,外敷秃疮耳疮瘰疬。

治臌胀。

普通一钱至三钱。

酒服最佳。

十二、蒴翟细叶

——现无资料可查(出于王不留行散中)。

十三、没药

产我国南部热地,为树中流出之脂液,凝结成塽者,入药。

味苦辛,性平,无*。

没药为散血消肿定痛生肌要药,主破血止痛,治折伤瘀血,消肿*。

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瘘,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堕胎,产后心腹血气痛,并入丸散服。

破症瘕宿血,损伤瘀血,消肿痛。

心胆虚,肝血不足。

普通五分至二钱。

凡骨节痛,胸腹胁肋痛,非由血瘀而由血虚者,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者,痈疽

已溃者,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均忌。

打扑跌损,皆伤筋络,气血不行,瘀痈作痛,乳香没药,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

二药多相兼而用。

十四、乳香

产西南热地及西藏等处,为树中流出之脂液,凝结成块者,入药。

味苦辛,性微温,无*。

乳香为活血伸筋要药,主通行周身经络,去风散瘀,活血定痛,托疮*,消痈疽。

主风水*肿,去恶气,伏尸,痈疹痒*。

治不眠。

下气,益精,补腰膝,治肾气,止霍乱冲恶,中邪气心腹痛疰气,煎膏止痛长肉。

补肾,定诸经之痛。

普通五分至二钱。

痈疽已溃,不宜服,诸疮脓多时,未宜遽用。

十五、白芷

——行手足阳明,入手太阴而为阳明主药、故治头面诸疾。

处处有之,根有轮节或隆起,外面色淡*褐,气味甚香。

味辛,(或作甘)性温,无*。色白入肺。

白芷为散风发表要药,功能通窍去湿,疗风行血,止头痛,和肠胃,烧之辟邪气。

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头眩目痒。

能蚀脓,止心腹血刺痛,女人沥血腰痛血崩。

治目赤努肉,去面皯疵瘢,补胎瘘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一切痈疮

疥癣,止痛排脓。

解利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风痹燥痒。

普通五分至钱半。

呕吐由于火,瘘下赤白,阴虚火炽,病由血热所至者,均忌,恶旋覆花,制雄*硫

*。

白芷为肺胃大肠三经气分药,亦入三经血分,擅散风去湿之功,配白芷治偏正头

风,齿痛,带下者,成方颇多。

十六、粳米

——粳:硬也,糯:懦也、补脾清肺。

我国东南诸省。粳乃稻米之总称,有早中晚三收,晚者得金气多,性凉,尤能清热。

俗话:北粳凉,南粳温,白粳凉,红粳温,新米食之,动气。陈米佳,冲淡可以养胃。煮汁

煎汤,取其调胃,利小便,去湿热,除烦渴之功。

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色白入肺。

和胃补中,除烦清热,煮汁止渴。

以清热补不足。

粥能畅胃气,生津液,每晨空腹食之,所补不细。与脏腑相宜者唯此最佳。

可以日常服用。

无禁忌。

十七、甘李根白皮

——本经无记载。

即李树之根。

味咸性大寒。

为解热药,治消渴,奔豚气逆。

李根白皮治消渴,止心烦,逆奔豚气。

将之炙*煎汤,日再饮之,治女人卒赤白带下。

治脚下气,主热*烦躁,煮汁服止消渴

一般三钱至五钱。

津液不足者忌。

十八、三七

——本经无记载。

产我国湖广一带,山野自生,庭园亦可栽植,茎高二三尺,根作团块。

味甘,微苦,性温,无*。

三七为散瘀定痛要药,功能散一切恶血,保一切新血,治血瘀成肿成痛,外敷能消

肿止血。为云南白药之主药。

金鱼将死,入山漆叶(三七叶)汁于鱼口,即活,无名疮疖,捻叶敷之。

举凡内外伤,诸烂疮,乳痈等都可以用,镇痛止血。

普通钱半至三钱,大剂一两左右。

无。

十九、鸡子*

——本经无记载。

处处有之。

味甘性平。

镇心安脏,益气补血。清咽开音,散热定惊。止嗽止痢,利产安胎。用醋煮食,治

赤白久利。胎衣不下,吞卵*二三枚,解发刺喉,令吐即下。取蛋壳,细研,调以麻油,擦

痘*神效。

一般一日二三枚。

多食另人滞闷。

二十、猪胆、猪肤

处处有之。

猪胆汁味苦性寒,无*。

主清心明目,凉肝胆,治目赤目翳,小儿疳瘦,著名方剂有猪胆汁方。(用猪胆汁

和醋少许,灌入谷道中,少顷大便出宿垢),治阳明热结于下,大便不通者。

一次一枚。

寒实者禁忌。

二十一、郁金

产四川广东及台湾琉球等地,为多年生之宿根草,根茎似芋,内暗褐色或*色,其

香能及远。

味辛苦,性寒,无*。

郁金为凉血破瘀要药,功能开血中之郁,泄血中之热,治吐血。溺血,恶血留积,

失心癫狂。

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单用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傅之,亦治马胀。

治吐衄,妇人倒经,痘*入心。

凉心。

治阳*入胃,下血频痛。

普通一钱至三钱。

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迫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肝气不平,以

致伤肝吐血者,均忌。

二十二、木通

木通古名通草,多自生山野,庭园亦可栽植,各省有之,茎入药。

味辛苦(或作辛甘)性平,无*。

木通为导湿热,利小便要药,主降心火,清肺热,化津液,止大渴,治淋沥,水肿。

疗脾疽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

折,齆鼻息肉,堕胎。

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唾,主水肿浮大。

利诸经脉寒热不通之气。

理风热小便数急痛,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饮有效。

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

止痛推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下乳。

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

主诸痿疮,喉痹咽痛,浓煎含咽。

通经利窍,导小肠火。

普通七分至二钱。

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忌,孕妇禁用。

二十三、新绛

——主止血行血。

即大红帽之纬也。

烧炙后用,味苦辛。

主要用于止血行血。

一般五分至一钱。

忌与活血化血之药同用。

二十四、薤白

——调中助阳,散血生肌,泄下焦太肠气滞。

处处有之,叶似韭而阔,多白而无实,入药去青留白。

味辛苦,性温,无*。

薤白为滑利散结要药,主胸痹剌痛,泄痢后重,温中助阳,下气散血,除寒热,治

带下。

主金疮,疮败。

归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作羹食利病人,诸疮中风寒水气肿痛,捣涂

之。

煮食耐寒,调中补不足,止久痢冷泻。

治泄痢下重,能泄下焦阳明气滞。

心病宜食之,利产妇。

治女人带下赤白,作羹食之,骨哽在咽不去者,食之即下。

白者补益,赤者疗金疮及风,生肌肉。

与蜜同捣,涂汤火伤甚速。

主治心胸痛而喘息咳唾也,旁治背痛,心中痞。

普通一钱至三钱。

发热病不宜多食,不可与牛肉同食,令人作症瘕。

二十五、白前

——长于降气,下痰止嗽,治肺气壅实,胸膈逆满。

山野多年生草,根死似细辛而大。白色,坚直易折,嘉谟曰,似牛膝短小柔软,能

弯者为白微,长坚易折者为白前。

辛苦味甘,性微温,无*。

白前为下气降痰要药,主治咳逆上气,肺病痰喘。

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呼吸欲绝。

主一切气,肺气烦闷,贲豚肾气。

普通一钱至三钱。

肺虚哽气者忌。

白前能祛痰而利肺气,寇氏称其能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左尤佳,而时

珍谓其性无补益,虽寇氏称其能保肺气,但其功能专于降气,气降故痰亦下,故惟肺气壅实,

兼有痰凝塞者,用之无不奏效,若虚者则不宜,之二说者,可并存也,盖惟其泻肺不补,而

痰乃能降,气乃能平,惟其祛痰降气,而肺乃得保,气乃得安,正可以互相发明也。

二十六、神曲

——辛能散气,甘调中,温开胃,化水谷,消积滞。

处处有之,乃以青篙苍耳野蓼自然汁杏仁泥赤小豆未和白面,如造酱法酿制者,药

铺多于伏日为之。

味甘,性温,无*。

神曲为消食化痰要药,主化水谷宿食,行气调中,健脾开胃,治症结胀满,泄泻痢

疾。

痰逆症结,泻利胀满:回乳下胎,治目病。

主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胃。

养胃气,治赤白痢。

普通一钱至三钱。

脾阴虚胃火盛者忌之,虚胀者亦不宜,又能落胎,孕妇宜少食。

二十七、小麦

——养心除烦,利溲止血。

处处有之,北方者为良。

味甘,性平,微寒,无*。

小麦主除客热,养心气,为服食滋养之品。

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女子易孕。

养心气,心病宜食之。

煎汤饮治暴淋。

麦属火,心之谷也。

小麦饭治疗烦热少睡多渴。

普通二至三钱。

脾虚作胀者,不甚相宜,入药,宜完用,皮肉不可分拆,拆则性温,明面不能消热

止烦也。

浮小麦——麦之性轻,入水浮起者,味咸性寒无*,主益气除烦。治盗汗自汗,骨蒸虚热,

妇人劳热。

麦苗——味辛性寒,主消酒*,暴热,酒疸目*,并捣汁日饮。

二十八、灶心土

——治吐血,下血,胃家损伤之重症者。今人称伏龙肝。

乡下土灶烧之多年者佳,新土无效。

味甘性温平,功能补土利湿,修补胃壁之损伤。

胃出血,呕吐血,大便黑等。

*土汤用之,治疗便血吐血等。

一般三钱至五钱。

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zy/75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