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漆到底该怎样保护,兜兜转转我选择这个

话说,其实我已经很久没买新车了,一入二手车深似海,客观讲目前我提新车早已没了那种激动,对于车更多的是理性,但是不论怎么说蔚来这毕竟是一台新车,就想到有无数车友都问过我漆面到底该怎么保护,镀晶打蜡还是贴车衣。

镀晶打蜡就不多说了,很传统的产品,施工的方法,产品市场上都很成熟,只要遵循用心靠谱的细节做法就可以了。但是很多车友问我车衣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正在思考。透明车衣这个装备,在大约6年前开始兴起,至今整个国内市场有若干种车衣品牌和多种产品,车衣的价格跨度从五六千到5万一台车的都有,今天只说透明车衣,不说改色膜,改色膜对车漆没有保护价值,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毁伤价值,只能在特定场景下使用。

至于透明车衣究竟要不要贴,是不是多此一举,贴什么牌子,我先简单的说一下,我认为。同时,对于刚刚进行了高价位整车做漆的老车,。

当然还有一种场景,就是有些车友觉得整车做漆才多少钱,我贴个车衣花那么多钱有意义吗?用超过整车做漆的钱来贴车衣不是本末倒置吗?这些问题我会在此文和大家详细交流。

以上是关于要不要贴车衣的两种场景的建议,如果决定贴了,又要贴什么牌子呢。一旦开始选购车衣,你就会很容易十脸懵逼,什么PVC,TPU,PPF,什么进口膜,韩国膜,国产膜,国产合资膜,等等等一坨信息源配在一起让你眼花缭乱。其实我的选购原则也很简单。

首先我们确认一件事,我愿意出钱贴这个东西肯定是为了保护车漆的,绝对不是为了花钱毁车漆的,我为什么要提到毁漆这件事呢。

因为车衣这个东西贴车上绝对不是贴个一两年就会撕下来,在我的构想中,我贴的车衣没有意外的话我至少会考虑5到7年甚至十年的使用时间,那么这就对车衣的产品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基于国内疯狂的仿制水平,再基于我这么多年对美国量子隔热膜的深切体会,我确定我必须贴一线品牌车衣才行,不然谁也无法保证在N年后这层看起来就是一层塑料膜的东西会不会把车漆毁的一塌糊涂,车漆和玻璃还不一样,玻璃膜再烂都可以被清干净,但车衣如果烂在车漆上那就真烂了,你不可能用刀片去把车衣从车漆上刮下来。

唯有一线品牌是质量的保证,效果参考量子膜,威固,这么多年这牌子还健在,隔热效果也持续一流,而且量子和威固这两个牌子虽然贵,但并没有贵出所谓的天际线。

车衣既然要贴一线,那么映入眼帘的的就只有两个牌子了,一个某某,一个圣科,还有没有其他一线品牌,恕我匆忙,没有继续深挖。

这个某某牌的车衣呢我也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首先,问了好几个代理商,一会说是美国的,一会儿说是韩国的,一会说是墨西哥的,一会儿说现在也有国产合资某某牌车衣,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就一个透明车衣产品系列还挺全,各种功能不同,,这差价相当的大,看的我不寒而栗,根据我多年的产品经验,差价大意味着猫腻风险大,而且这个某某牌的品牌运营风格,像极了那种国内人跑去国外注册个公司再把东西以洋品牌的方式高价卖进国内,这种风格是我个人非常不喜欢的一种,因为这样的产品往往特别重视营销和广告,产品可能并没有问题,但会让用户以高出一截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产品,这是我绝对不能接受的。

而圣科,相对来说就简单直白的多,隶属于美国化工巨头伊士曼集团,和威固膜是同门师兄,车衣产品也非常单一,只有透明车衣和哑光车衣这两种,哑光车衣比亮光透明车衣贵一千元每车,就这些而已,没有复杂的营销套路,没有高中低多个档次,产地全是美国弗吉尼亚,不扯什么韩国墨西哥国内合资,我每次一听到多种产地的我就凌乱了。

这次贴车衣,我用好基友的蔚来ES8和表弟新买的奔驰E,和我自己刚做漆的12代珍珠白皇冠,我们4台车一起打包,和商家聊了个非常优秀的价格,一起贴装圣科车衣亮光款,我手头目前没有什么车可以驾驭哑光车衣的,所以全部用亮光款,也更接近油漆的质感。不吹不黑,我很喜欢这家店的装修,尤其是他的车库门,这扇门很有感觉。

进门后,一台全新的W后期车正在贴车衣,此后施工的两天里陆续有多台奔驰未上牌的S级用板车托运过来贴车衣,沟通后才知道常州所有的奔驰4S店都在这家店贴圣科车衣,不过呢,百万级的S级贴车衣倒确实合适,净值越高的车越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不过这奔驰W后期居然简配了,我也是看呆了,机舱内塔顶处两块装饰板居然没有了,前期还有,奔驰不知道在想什么呢,奔驰老大哥也学坏了,世风日下啊。

全新商品车的内饰护板都在,对全新车施工是极具挑战性的,如果有任何意外,都会面临高额索赔,优秀的商家都是这样锤炼出来的。

我自己用几年时间把这件事弄明白了,又恰好有新漆面的需求时,再去花这个钱的时候自己就舒服很多,因为知道这笔费用的实际意义了,对于绝大多数玩车的男人来说,预算是永远需要考虑的,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必须做,实际意义未明确的是考虑着做,忽悠人的低价卖高价的坚决不做。

车衣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最早期手工裁剪贴,电脑裁剪专车专用,现在又逐步回归手工裁剪。

最早期手工裁剪,因为市场需求量也不大,产业链也不完善,那就只能手工贴了。后来随着市场的拓展,为了追求高效和免拆,开始出现了电脑裁剪,厂方存储版型数据,然而电脑裁剪出现了无法包边,很多细节处覆盖不到位,膜边接口暴露在外的问题,现在有些对细节要求高的店家又重新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zy/7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