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立县于唐开元廿九年(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而如今县内所沿用的地名,绝大多数属于唐宋以来命名。
宋时,尤溪县划分为四乡八里,地域虽广,人口只有多人,且居住地相对集中。到了元、明时期,不少姓氏从周边迁入建祖立业,尤溪境内得以开发,乡村分野越来越细,人口有了发展。为了适应管理,明洪武元年(年),尤溪属延平府,辖四乡八里,以“都”划分,尤溪设50都,并行都图制,统图。
明嘉靖十六年(年),尤溪县尚辖31个都,统62图(清康熙间增1图,共63图)。至此,尤溪县疆域才逐渐固定。
宋代尤溪县建置尤溪50都的分布情况[50都] 都尤溪50都 宋太平兴国四年(年),尤溪辖区内设四乡八里。而四乡八里的50都分布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一起随小编看看吧!
▼
四乡八里
50都
▼
一
常平乡
1.进溪里
一都:洪坑、香山、刘地、鲁坑、马坪
二都:真地、上田、罗岩、鹿角、厚福、南段、西坑
三都:皇会、上第、馆前、湖上、东家山
四都:南山、麻溪、澄头、小溪、龟洋、吴坑、大坑
五都:后浦、*源、池坑、大洞源、湆下、溪柄、湆头、香坑
六都:后隔、七尺、枣岭、濯水、白前、漆、吉坑、双桥
七都:县城、将坑、小溪、山后、璠山、林坑
八都:台口、火甲、三圭头、小村
九都:梅营坂、彭坑、东门、徐家山、通演、圳头、下渡、云潭、鱼濑
管前镇
城关镇
梅仙镇
2.和顺里
二十二都:吉华、熊坑、田坑、下洋
二十三都:西华、漈头、东华、华口
二十四都:西林、西园、溪灌、楼洋、山兜、渡头
二十五都:盖竹、后池、台溪、浮流、云水村
二十六都:龙门场、玉剑、演溪、文汤
二十七都:肖坂、吴坑、官田
台溪乡
中仙乡
二
兴文乡
明景泰三年(年),割宝山里以西的四十至四十三都隶永安县
1.安福里
十都:源湖、玉石、白沙坑、大池、根竹坑、丁地、大炉、后山、蕉林坑
十一都:有、桥头、岭头、七里、连坑、上驿、大牌、上漈、岭下
十二都:瑶坑、南山、王源、坑柄、西边、洋边、塔兜
十三都:厚泽、竹溪、坂兜、施坑、软坑
十四都:西岸、前溪、王坑、炉村、山林
十五都:雍口、刘洋、后楼、宋坑兜
十七都:台兜、樟溪、梅坪、塝坑、猫坑、新墙
洋中镇
西滨镇
联合乡
2.长安里
十六都:桂峰、漈头、蓦口、上塘、沙石、浮竹坪
十八都:溪尾、半岭、彭坑、大宁、小宁、松洋、蒋狮洋
十九都:漈下、筠竹溪、上桨、(东洋后寮今属闽清县)、仓下埕、吴坑
二十都:汤川、三径、仁寿、登龙、德星、龙源、星拱、茱溪、云盖
二十一都:上云、玉溪、长林、东溪
溪尾乡
汤川乡
三
进贤乡
1.大田县
二十八都:后塘、芹洋、上坂、下坂、渡头、古积口
二十九都:包溪、下尾、渡头、山岩、八尺洋
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都明嘉靖十六年后隶属大田县。
坂面镇图片作者:陈启创
2.宝山里
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都明景泰三年后隶属永安。
四
丰城乡
明嘉靖十六年(年),割径田、万定二里的卅至卅九都、四十四至四十八都隶大田县。
1.万足里
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都明嘉靖十六后隶属大田县。
2.迳田里
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都明嘉靖十六年后隶属大田县。
四十九都:*澄、登地、石龟、嵩村洋、*砂
五十都:葛竹、溪坂、南坑、钱洋、新桥
新阳镇
历史上尤溪县每次区域划分,都带来不少新地名的产生和旧地名的消失。消失、废除的过程往往官方文牒停用了,民间交际还在沿用。如“都”代替了“乡”和“里”后,31个都的区划一直沿用到民国初期,并在都下设保、甲、牌。
直到现在,乡间百姓还有用“都”称呼地名。
八字桥乡
西城镇
尤溪口镇
来源:《尤溪县地名志》
编辑:福建微尤溪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走进溪尾:逢春寨、秀石走廊、稻草龙...这里不仅是休闲驿站,还因为这件事让百姓幸福指数飙升!
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10月15日开始报名,众多职位等待招录,尤溪有这几个...
尤溪四大美女曝光!竟然是……有你认识的么?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有望涨5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