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卓克)
泡沫
一项新的科研成果出现,总会引发很多人的热情,有些人是为科学欢呼,有些人则希望从中渔利,于是泡沫从中诞生。识别出泡沫,不但有利于保护我们自己,也能在识别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科学的本质。
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容易出现泡沫,因为这里有很多可以忽悠人的点,比如最近两年的区块链。
技术含量低的行业一样有泡沫,比如这次我们说的牙膏。
可以说近30年来,这个行业在技术上没有什么新的突破,但宣传中却是花样百出。
牙膏的基本特点有坚固、美白、防蛀,高级一些的特点有防出血、脱敏。甚至说自己的牙膏不含氟。
这些泡沫一样的宣传怎么识别?
好像很难,因为每一个功能好像都是一项新出现的技术在背后提供的保障,那要都查明白,感觉好像是把牙膏行业的发展史都得了解得透彻才行啊。
其实,要识别泡沫,大都是靠其它更为基础的知识来识别出来的。
就拿牙膏来说,无论它怎么宣传,出现多么稀奇古怪的特点,我们只要知道这一条基础知识:
只要是你发现牙齿出现了问题,几乎只能找牙医解决,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所有偏方,自我治疗、牙线、牙膏、优化、清洁、美容的工具都没有用。
具体来说,牙膏这些特点哪个是实打实有用的呢?
其实只有一个:
就是让牙齿坚固,它是通过含氟来实现的。
所以,凡是那些喊“无氟”的牙膏,就连这个仅存的用处都丢掉了。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一个技术水平停滞的产品,仅靠堆积各种噱头做营销,最后竟然能走到产品功能的对立面上。
牙膏一定要含“氟”
最早膏状的牙膏是随着工业革命出现的,那个时候用的材料是最常见的一种石头,叫碳酸钙。
直到今天,碳酸钙还是牙膏的最主要的材料,它起到研磨的作用,牙膏蘸着碳酸钙,可以把牙齿表面上的脏东西蹭下来。因为是膏状物,所以比古埃及以来一直用的粉状物更能在刷牙的时候附着在牙面上,所以刷牙的效果更好。
这种只靠碳酸钙做成的牙膏大概卖了年左右,到了年,世界上第一款含氟的牙膏上市了,佳洁士这款含氟的牙膏到现在依然非常畅销,当时牙膏里加氟化物是美国针对过去几十年来对龋齿的研究,他们发现:
氟化物跟牙面接触之后,氟离子会取代原来牙齿表面上的氢氧根离子,牙齿表面的成分会从磷灰石变成氟磷灰石。而氟磷灰石比人类牙齿表面本来的成分更耐磨,更耐腐蚀,从前能慢慢溶解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现在也很难消融掉用氟处理过的牙面了,所以加氟是有好处的。
更早摆脱温饱问题的美国,从二战之后就开始关心牙齿健康,对儿童来说,龋齿高发一直是一个难题,他们实在是太爱吃糖、喝各种甜饮料了。那现在突然有了优化方案,所以美国上下都很热心,不但在牙膏里加氟化物,还在饮用水里加少量的氟。
美国这一波加氟的动作现在来看是有一些过猛,所以造成了著名的氟斑牙,就是牙齿上有风险的*斑。
这是怎么回事呢?
就是在小的时候,在牙齿表面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吃进了过量的氟,结果牙齿表面的牙釉质没有长好,就被氟化物取代了,于是牙齿不但没坚固,反而出了问题。
但这个问题还是出在饮用水里加了氟,这些氟是被喝下去的,如果不喝,只是长期地刷牙,通过牙齿表面跟加了氟的牙膏接触,完全不会出现氟过量的问题。
所以尽管FDA对药品的审核那么严格,含氟牙膏却一直没有中断,只是专门给儿童用的牙膏含氟量作了一个限制,比成年人的低了一些。
这个规定从年一直持续到今天。
到了这一步,差不多也就是牙膏进化到位的标志,所以牙膏应该买什么,答案非常清楚:
只要买含氟的,然后选价格最便宜的,就对了。
此后牙膏里宣传的任何其他功能,我们都可以看作是泡沫。
牙膏的其他功效
我们来挨个说说:
首先是无氟牙膏,那这就属于是年之前的配方了,科技含量极低。
美白效果呢?
在牙膏广告里,你会看到很多煞白煞白的牙齿,其实那些都是做出来的效果,牙齿的本色是以白为主的,但是它略带一些乳*色,不信,你可以看看动物世界里那些哺乳类动物的牙。如果是雪白色的话,那都是P过或者是染色之后的效果。
牙膏所说的美白效果,一般是怎么实现的呢?
就是通过增加颗粒的摩擦,还有会添加一些效果非常非常微弱的氧化剂,希望人们在刷牙的时候能把喝茶、喝咖啡留下的痕迹,或者是抽烟熏出来的痕迹去掉。但是,这可不是做化学实验,反应物与反应物之间是充分接触的,不是那样。牙齿上的斑痕跟牙膏几乎没有什么充分接触,所以它的影响微乎其微。
美白牙膏会不会像广告宣传里那样刷完了之后牙会那么白呢?
只能说,有一丝的可能,那需要我们坚持20年、30年一直这样做,根本不是我们期待的那种刷几次就能见效的。
而这世界上还确实有立刻见效的安全方法,能让你的牙变得美白,那就是洗完牙后抛光加美白。这只需要半个多小时,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你真的要想牙齿美白,去做一个全套的洗牙,而不要指望用牙膏来实现。
咱们再说第二个特点,就是脱敏的功能。
这指的是一些牙齿受不了凉水跟热水的人,就是因为各种牙病造成牙齿内层暴露出来了,热水凉水更容易刺激神经,让人受不了。有些暴露是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严重磨损,有的地方漏了洞,这个冷水热水就会从漏洞直接刺激牙本质。
为了不让漏洞进水,造成对温度的敏感,只能在刷牙之前先给牙齿涂抹一层膏状物,把漏洞堵上,然后过5分钟你再刷牙,这个时候确实是含凉水也没有感觉了,随便怎么刷。但是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这种耐心,要刷牙直接就刷了,所以这类正规的,也是有效的脱敏牙膏用起来好像没有效果。
另外一种脱敏牙膏就直接使用的是麻醉效果,比如说它的成分里就有“硝酸钾”,会让神经对牙本质上的刺激没那么敏感,虽说凉水是敢喝了,但是敏感和疼痛是一种健康提示,都麻醉掉了,都没有痛觉了,并不是好事。牙釉质出了问题,或者牙根暴露了,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找牙科医生。
脱敏一点不能改善牙齿的问题,也不利于牙齿的健康。
最后要说的就是防止牙龈出血的功能了。
像大名鼎鼎的什么什么白药牙膏就是以这个为卖点的,其实起效的成分根本不是什么什么白药,而是成分表里最后一项“氨甲环酸”,这种化学物质是医疗上专门用于急性外伤或者手术出血的。
你说,我出血,它帮我止血还不好吗?
这当然要分情况,如果你是割伤的,划伤的,大出血,那根上的问题就是出血导致的,出血一旦止住了,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所以氨甲环酸才专门用于急性出血。
可牙龈出血的根源不是牙龈被划伤了,而是口腔内的厌氧菌,还有食物残渣在牙齿里,甚至深入到牙根的地方,都长满了,都发酵了,都腐烂了,牙龈的粘膜跟周边组织处于一种溃烂的状态,才会出血。
出血也是免疫系统对抗局部感染的一种措施,这个时候用一种抑制大出血的药,这就属于彻彻底底的治标不治本。
比喻起来就有点像:
平时家里不注意卫生,叫的都是外卖,自己吃完的方便面碗堆积成山,泛着臭味,飞着苍蝇,爬着蟑螂。
那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正确的处理办法就应该是把垃圾彻底清扫出去,把厨房的墙面、地面,用刷子、清洁剂彻底刷干净。
但是有人却偷懒,买了两瓶空气清新剂,全喷了出去,然后在垃圾堆上盖了一层塑料布,眼不见心不烦,也闻不见臭味了。
所以,一旦用这种止血牙膏把出血控制了,牙周病还会继续恶化的,直到真的有这么一天,牙龈全面坏死,牙齿掉下来,才会让人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可这会儿也晚了。
如果这种产品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审核下,会有这么几个问题: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在牙膏里添加药品成分,那么这个牙膏也属于药品了。
既然是一种新的药品,那通过药品的安全性跟有效性的测试了吗?
咱们知道,要通过这一步平均是10年跟10几亿美元的成本,可不是某个厂家自己在研发部搞几个月的实验,完了就能开卖的。实际上这类牙膏也根本没有经历过这道审核,如果真的送测送审FDA,氨甲环酸根本就不被允许这么用,这属于是典型的滥用药,所以它连申请做临床一期试验的批准都拿不到。临床一期试验都做不了,那就更别提最后的上市了。
我们退一万步说,就算它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它仍然存在一个一定会遭到巨额罚款的问题,就是它在包装上的宣传存在有意的误导,因为实际起效的成分跟广告宣传中的成分是不一致的。
今日内容小结
美白跟脱敏特性,属于牙膏中的夸大效果的泡沫,如果你有那个耐心,还不如花几个小时去洗一次牙。
打着无氟卖点大卖特卖的牙膏,就属于是新年看老*历,二战结束的时候那类牙膏早就应该被淘汰了,现在还拿出来卖,这就属于是反科学的泡沫。
同属反科学泡沫的,就是防牙龈出血的牙膏,非但无益,反而有害,钻了监管的漏洞。
几种泡沫都抹去之后,最终留下来的就是最便宜款的含氟的牙膏。
它为什么这么便宜呢?
其实就是广告花费比较少。
那这节课,我们得到的一个科学思维就是:
识别泡沫往往不需要对泡沫有什么特别深入的了解,泡沫都是一些夸大或者反科学的东西,我们只要知道几条基础知识,就能一眼识别出一大批同类的泡沫。
比如说股市、地震是复杂系统,不可预测,所以一切教你看K线图买股票的,一切以预报地震为由申请课题经费的,就算他们说得再天花乱坠,都不用深入了解他们采用的是什么理论。
今日思考题
在你的生活工作里,有没有一条准确把握住就能识别出一大批泡沫的例子呢?
如果你想到了,就留在评论里,你的留言对其他人也会有很大帮助。
划重点
1.日常生活中发现牙齿出现问题,几乎只能找牙医解决,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偏方、牙膏等自我治疗方法,都不可靠。
2.牙膏的最大用处就是通过含有的“氟”让牙齿更坚固,美白和脱敏属于效果夸大,防止牙龈出血掩盖了牙周问题,不利于长期的口腔健康,“无氟”牙膏属于反科学。
3.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夸大宣传,不一定需要特别深入的了解,我们只要知道几条基础知识,就能识别其中的泡沫。
用户留言
Xullnn赞
刚好在去超市买牙膏的路上听到这期……省下几十块来续订专栏。
年2月28日
作者回复
及时雨了
年2月28日
凌晓雯88赞
卓老板,这个是朋友圈一个朋友看完了我分享的这篇文章后写的,你觉得该怎么回复他好呢?感谢抢听了[转圈][转圈]听后感:作者大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全文的观点"买牙膏,只要买含氟的,然后选价格最便宜的",这个观点是多么误导人的。文章的基本说得有理有据,对于很多缺乏生活经验的大妈或者文科生来说,也就信以为真了。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就牙膏来讲,你可以买3块钱的含氟牙膏,再买一个30块钱的其他牙膏,各刷一年,一年后对比自己的牙结石和牙齿颜色。你会发现,贵的牙膏,是有道理的。任何东西,都是有泡沫,但是,你会发现,即使有泡沫,30块钱的牙膏的效果远比3块钱的好。这是肯定的。市场有他的选择机制,不可能说价格高了,就是泡沫。另外,作者说牙膏是一个低技术含量的东西,是多么主观的,就是外行人的话。牙膏很普遍,但不代表它技术含量低。牙膏里面的成分组合是很讲究的,不是作者这么单个成分领出来讲就可以否定他的功效的。这是多么单一的思维。我的日常做法:牙膏要用不同类型的,早上用的牙膏和晚上的牙膏要区分开来,不要一直用一个牌子的牙膏。最好同时用3-5种牙膏。这在投资领域叫风险分散。对于日常生活来说,这个理论是非常有效的。我们不可能识别到每一个产品的风险,也没必要。但是我们要懂得分散风险。市场有善也有恶,产品有好有坏。不要因为恶就否定善。另外,针对这些专业领域的知识,一定要听专业人士的,不要听信这些非专业人士的言论。不是说不可信,我只能说术业有专攻,不专业是很可怕的。
年3月1日
作者回复
他的回复存在很多问题,梳理一下,方便你回复此人。
1.前后矛盾先说“思路是正确的,文章是有理有据的”,紧接着说“观点是多么误导人”2.观点没证据“3块钱和30块钱牙膏各刷一年,贵的牙膏牙结石少”。他特别举了一个例子,牙膏防止牙结石的功能。年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说“国家《功效型牙膏标准》虽然是强制标准,但绝大部分牙膏生产企业均未进行功效临床验证。”所以,是他脑补出来的实验,既没做过,所以结论不成立。
3.反对文中没有出现的观点“市场有选择机制,不可能说价格高了就是泡沫”,是在反对“高价就是泡沫”这个观点,而原文里没出现过这个观点。
4.市场有善恶、分散风险等内容和原文无关。
5.科普也是专门的职业,否则这篇回复里就不会有多名牙医站出来支持文章了。所以你可以请问他是哪个专门职业的,是牙科的还是专门搞科普的。
年3月1日
ONE24赞
我很想知道其他保洁产品比如面膜。洗面奶润肤露爽肤水这些产品是不是也跟药膏一样,我们买的差不多都是广告和包装。
年3月1日
作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