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嘉陵龙蟠曲流蛇行四川南充嘉陵江

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因流经陕西凤县的嘉陵谷而得名,它源出西秦岭和甘南高原的西倾山后,浩荡南下,成为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它不仅上切秦岭、龙门山,下穿华蓥山,形成峡江急流,更是在广元至合川,直线距离仅多公里的盆地丘陵中,走出了长达多公里的蜿蜒河道,形成百折千绕的曲流奇观,并在南充一带出现罕见的环形曲流群,演绎出千里嘉陵最为荡气回肠的河流乐章。

嘉陵江在广元附近穿越龙门山形成的清风峡。范晓摄影

嘉陵江在广元附近穿越龙门山形成的明月峡,峡谷崖壁上遗存有古栈道的桩孔。范晓摄影

广元昭化古城一带的嘉陵江曲流,嘉陵江由此开始了在川中红层丘陵蜿蜒多公里的曲流旅程。范晓摄影

曲流,又称河曲或蛇曲,常见于开阔平缓而又松软的冲积平原上,因河道水流的自由摆动,曲流得以充分的发展,例如江汉平原著名的荆江河曲。而穿行于四川盆地红层丘陵中的嘉陵江曲流,是世界曲流地貌中一个另类的典型。

由北向南望嘉陵江石梁至蓬安一带的曲流。年5月拍摄于成都至北京的航班上。范晓摄影

年,中国的地质地理学前辈李承三、周廷儒、郭令智等人,沿嘉陵江步行余里,首次对嘉陵江曲流地貌进行了科学考察,绘制了嘉陵江曲流分布图,开始了对嘉陵江曲流奥秘的探索。

嘉陵江曲流的发育,反映了四川盆地及其河流地貌的演变历史。当四川盆地在数十万年以前还是一个湖沼平原的时候,嘉陵江等水系已孕育了它的河曲雏形,这一时期河流堆积的卵石层,现在已残留在嘉陵江两岸红色山丘的顶面上,高出现代河床一般80至米,最高可达米左右,这正是几十万年以来,在地壳抬升和四川盆地疏干的过程中,嘉陵江河道逐渐下切的深度。

蓬安马回曲流颈部,红层基岩顶部覆盖的嘉陵江古河床砾石层。范晓摄影

在河曲下切的过程中,如果河床下的岩层比较坚硬,或地壳上升强烈,河流来不及充分地向两侧侵蚀,河曲将基本保留原来的外形;如果河床下的岩层较软,地壳上升缓慢,河曲将不断的向两侧发展,留下一级级的阶梯状古河床堆积层,河道曲率也不断加大,从而成为变形的深切河曲。

嘉陵江在流经蓬安经南充至合川的地段时,恰好穿过了软弱的侏罗系遂宁组泥岩分布区,而且相对周边的山区来说,广阔的川中地区地势平缓,河床的比降很低,岩层层理近于水平,这就为变形深切河曲的发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这里形成了高坪青居、蓬安马回、武胜东西关三大著名的环形曲流,其中又以被戏称为“°”的青居曲流为最。

南充境内嘉陵江的三大环形曲流分布位置

嘉陵江蓬安马回曲流的卫星图像。底图据googleearth

空中俯瞰嘉陵江的蓬安马回曲流,近处为曲流颈部。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航摄资料

空中俯瞰嘉陵江的武胜东西关曲流。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航摄资料

衡量曲流发育的完美程度,有两个主要的指标。一是曲率,或称弯曲系数,它是河曲长度与河曲颈宽度之比;二是封闭率,即河曲长度与河曲长度加河曲颈宽度之比。青居曲流的曲率和封闭率分别为42.75和0.98,在中国大河的曲流中无出其右者,而且可与世界上发育最完美的亚马逊河流域的曲流媲美。中国的地理学家有“嘉陵曲流甲天下,青居曲流甲嘉陵”之说。

嘉陵江青居曲流的卫星图像。可以看到青居电航工程修建后,大坝以上河面变宽,江流由凿通的曲流颈部流过,原曲流河段失水减水的状况。底图据googleearth

青居曲流如此完美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青居镇旁的烟山,因为山顶有坚硬的砂岩层,成为突出于周围浅丘的高点,嘉陵江在此受阻,不得不在青居镇北侧来了个近°的大转折,在绕行了17.1公里,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椭圆环后,又来到了青居镇的南侧,使青居镇正当这个仅宽米的曲流颈部,留下了“河上行一天,岸上一袋烟”的趣话,并成就了历史上拉船的纤夫们,朝发青居,暮宿青居的奇事,以及曲流中部曲水镇的居民到青居镇赶场,往返均向下游行的趣事。

图中的天蓝色线条,是旧时拉纤的船夫沿着青居曲流,朝发青居镇、暮宿青居镇的行船轨迹;紫红色、橙色线条,分别是曲水镇居民去青居镇赶场,往返均向下水行的行船轨迹。现在曲流河段因航电工程而失水,以及由于公路的扩展,青居曲流的水运已成历史。底图据googleearth

历史上因嘉陵江水运繁盛一时的水码头——青居古镇一角。范晓摄影

青居曲流中段曲水镇附近的村落。范晓摄影

阆中河溪镇的嘉陵江渡船。范晓摄影

嘉陵江畔的阆中河溪镇,赶场天的茶馆。范晓摄影

随着河曲曲率的不断加大,河曲颈部也会越变越窄,最终,河流会在这里冲开一条通道,自然地截弯取直。而原来河曲包绕的半岛,就会成为一个与四面隔断的孤丘或孤山。嘉陵江两岸有许多早期的河曲经自然截弯取直后,遗留的孤断山丘。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嘉陵江边的蓬州长史时,就发现了这种奇异的地貌,并形象地名之为“离堆”。地质学家李承三先生巧妙地借用其名,用来意译“meandercore”这一外来名词,创造了河流地貌学中“离堆”这一富有诗情画意的中文专业术语,这足以表明嘉陵江河曲在河流地貌学研究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上图引自《中国国家地理》7年第7期,范晓撰写的《嘉陵江曲流:荡气回肠的河流乐章》一文,范晓绘图。图中标为“在建”的电航枢纽工程现在均已建成。

蓬安石门离堆山及其嘉陵江故道的卫星图像。因下游金溪电站大坝的拦水,江水又倒淹于原已被废弃的曲流故道。底图据googleearth

空中俯瞰蓬安石门离堆山,因其形成时代最新,在嘉陵江中游众多的离堆山中,唯此处嘉陵江的曲流故道最为清晰,在平面上呈完美的“U”字形宽谷包绕离堆山,最具观赏性。顺此宽谷的走向,谷地中的农田、村舍、街道、小径,皆呈弧形展布,浑然天成。此照片摄于下游的金溪电站蓄水之前的7年,江水尚未倒淹于曲流故道中。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航摄资料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被贬谪蓬州(今仪陇大寅镇)任长史时,注意到嘉陵江曲流中的岛状孤山,他在当时所作的《鲜于氏离堆记》中称其为“离堆山”,并于新*对岸的白耳坝临江悬崖上留下如图所示的离堆山石刻。范晓摄影

高居于青居曲流颈部旁侧的烟山,雄峙江流,俯控驿道,加上山顶平整,四周为砂岩峭壁,形如天然要塞。南宋淳佑年间,蒙古铁骑大举入侵,南宋*民在在烟山采石筑城,迁顺庆府于城中,凭险据守,和合川钓鱼城、剑门苦竹寨等要塞一起,构成了嘉陵江防御体系,抗击蒙*达十余年之久,成就了中国战争历史中的一段经典。(延伸阅读,







































白癜风医院成都哪家好
白癜风治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gx/3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