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监测服务中心主任)
编者按
“夜郎无限草,苗地多灵药”,在我国四大药材产地中,贵州省以物种丰富性、生物多样性而蜚声海内外。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生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贵州中药产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产业经济乃至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将会日益呈现,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综合产业。让我们从发展现状出发,肯定成绩、看到不足、整理思路、鼓足干劲,贵州省中药产业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刘书真
贵州省中药资源概况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内陆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省地貌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国土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其中喀斯特地貌地形面积万亩,总耕地面积.37万亩,林地面积万亩,荒山荒地资源万亩,分别占国土面积的6.7%、3.3%、49.79%和29.4%。独特的生态、气候环境和物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据《贵州中草药资源研究》(年)记载,贵州境内有中药资源种,其中药用植物种、药用动物30种、药用矿物82种。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个重点药材中,我省就有种,占90.3%。道地药材天麻、石斛、杜仲、半夏、吴茱萸、何首乌质量上乘,有“黔地无闲草,处处皆灵药”的美誉。
2贵州省中药资源分布
2.铜仁地区位于贵州东北部、下辖6个县、2个自治县、个县级市和个特区,总面积平方千米。区内有武陵山脉,海拔米,此处多为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湿度大,日照少。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壤、*棕壤、石灰土、紫色土,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等。区内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其代表性的药材有:吴茱萸、半夏、杜仲、金银花、首乌、天冬、麦冬、百合、木瓜、桃仁、杏仁、枳壳、枳实、陈皮、南沙参、百部、栀子、钩藤、瓜蒌、骨碎补、茵陈、独活、石菖蒲、白及、白芍、朱砂、雄*等。
2.2黔东南州地区位于贵州东南部,下辖6个县,总面积平方千米。区内有雷公山、月亮山,最高海拔.8米。最低海拔37米,属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主要土壤为红壤或红*壤,主要植被为常绿栎林及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内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其代表性的药材有:茯苓、首乌、天冬、南沙参、淫羊藿、钩藤、山慈菇、桔梗、吴茱萸、百合、山药、龙胆、白及、枳实、*柏、厚朴、官桂、菊花、*精、前胡、续断、骨碎补、淡竹叶、香附子、*药子、天花粉、樟脑等。
2.3黔南州地区位于贵州南部,下辖2个县市,总面积平方千米。州内有斗篷山,最高海拔96米,最低海拔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土壤类型为*壤、红壤、山地灌草丛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河谷季雨林、常绿栎林等。区内中草药资源丰富,其代表性的药材有:首乌、艾纳香、桔梗、马槟榔、木蝴蝶、天冬、龙胆、通草、百部、乌梅、鸡血藤、百合、瓜蒌、白及、决明子、南沙参、管桂、拳参、钩藤、夜交藤、山乌龟、淫羊藿、狗脊、山豆根、苦参、果上叶等。
2.4黔西南州地区位于贵州西南部,下辖8个县,总面积平方千米。州内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为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类型有红壤、红壤、*棕壤、石灰土、冲积土等,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山地季雨林、常绿栎林。区内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其代表性的药材有:石斛、杜仲、苏木、儿茶、天冬、厚朴、*柏、金银花、龙胆、倒提壶、拳参、通草、桔梗、半夏、陈皮、木蝴蝶、*药子、大牛膝、*精、紫草、白薇、天南星、益母草、白及、薏苡仁、白部、姜*、郁金、果上叶、山乌龟、地下容、山豆根、夜交藤、雄*等。
2.5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下辖8个县,总面积平方千米。区内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为米,属高原性气候,土壤类型为*棕壤、山地草甸土,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山地灌草丛甸等。区内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其代表性的药材有:天麻、杜仲、五倍子、天冬、厚朴、*柏、*参、半夏、龙胆、乌梅、续断、川牛膝、首乌、天南星、桃仁、杏仁、*精、茯苓、猪苓、独定子、木瓜、秦艽、防风、桔梗、泽泻、栀子、玄参、射干、草乌、麦冬、火麻仁、木姜子、重楼、金果榄、云木香、地不容、牛*等。
2.6遵义地区位于贵州北部,下辖3个县市,总面积平方千米。区内有大娄山脉,海拔高达米,最低海拔22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日照少,阴雨多,土壤类型为*壤、*色石灰土等,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柏木混交林。区内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其代表性的药材有:杜仲、天麻、金银花、天冬、半夏、*柏、厚朴、云木香、桔梗、五倍子、*精、*连、*参、白术、续断、石斛、吴茱萸、栀子、陈皮、南沙参、百部、白芍、红花、决明子、白芷、木瓜、山慈菇、草乌、花粉、牙皂、玄参、官桂、麦冬、雷丸、银耳、九香虫等。
2.7安顺地区位于贵州中西部、下辖6个县市,总面积为平方千米。最高海拔为米,最低海拔为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壤类型为*壤、红壤、石灰土等,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及常绿栎林、马尾松林和柏木林。区内中草药资源丰厚,其代表性药材有:山药、杜仲、*柏、厚朴、龙胆、天冬、续断、桃仁、首乌、佩兰、*精、天花粉、重楼、拳参、紫菀、青木香、白及、陈皮、补骨脂、射干、岩豇豆、果上叶、牛*等。
2.8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下辖3个县级特区,总面积为平方千米,最高海拔为米,最低海拔为米,属高原性季风气候,自然土壤有*壤、*棕壤、山地灌丛草旬土、石灰土、紫色土、沼泽土等,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常绿栎林、马尾松林等。区内中草药资源丰厚,其代表性药材有:杜仲、厚朴、防己、乌梅、龙胆、续断、川牛膝、丹参、*柏、枳壳、百部、山楂、拳参、*芩、半夏、*参、枳实、*精、钩藤、天冬、白药子、重楼、升麻、马尾连等。
2.9贵阳市位于贵州中部,下辖6区市3县,总面积平方千米。市内有苗岭山脉,海拔高达米,最低海拔为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类型有*壤、*棕壤、石灰土、紫色土,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等。区内中草药资源丰厚,其代表性药材有:天麻、苦参、地榆、金银花、前胡、杜仲、半夏、头花蓼、白术、川牛膝、射干、鱼腥草、白薇、白及、白茅根、贯众、岩乌头、菖蒲等。
3贵州省中药资源种类
3.道地药材与珍稀名贵药用资源贵州道地药材指主产地在贵州,具有质优、药用价值较高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中药材,代表品种有:天麻、石斛、吴茱萸、半夏、南沙参、白及、*柏、天冬、首乌、银花、淫羊藿、五倍子、黔*参、桔梗、射干、艾纳香、金果榄、朱砂、雄*、穿山甲等。珍稀名贵药材指在贵州有分布,但资源十分稀有的药用植物,其代表种类有:乌天麻、竹节参、狭叶竹节参、珠子参、羽叶三七、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梵净山石斛、翅茎绞股蓝、峨参、云南翠雀花、狭叶瓶尔小草、贵州八角莲、金铁锁、湖北贝母、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昆明山海棠,平伐重楼、扇脉杓兰、金线兰等。
3.2贵州特有药用植物资源目前在贵州境内发现有分布,并具有药用价值,而在中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各地无分布的品种,其代表种类有:银背叶*参、梵净山小檗、梵净山冠春花、贵州柴胡、疣点开口箭、梵净山紫菀、短茎淫羊藿、威宁翠雀花、黔蒲尔根、贵州柴胡、贵州*连、长苞景天、大方栝楼、三苞小柴胡、贵州白前、绥阳雪里见、贵州石仙桃、贵州鹿蹄草、花溪娃儿藤、兴仁金线兰,贵阳鹿蹄草、贵州橐吾、贵州金丝桃等。
3.3药用新资源通过近年来调研发现,在贵州有分布并在民间有药用价值的物种,其代表种类有:霍克斯虫草、皱盖假芝、华东蹄盖蕨、中国繁缕、古宗金华小檗、蝙蝠葛、长苞景天、深紫木蓝、细梗胡枝子、长柄山蚂蝗、越南葛藤、中华兔尾草、鼠掌老鹳草、小花远志、尾叶雀舌木、紫花卫矛、云南泡花树、光叶蛇葡萄、鸡腿堇菜、新叶堇菜、蜜腺小连翘、巴东胡颓子、伏毛八角枫、毛叶楤木、白花鹿蹄草、桃叶杜鹃、老鸭柿、粗壮女贞、光萼小蜡、巴东醉鱼草、华南半蒴苣苔、西南拉拉藤、新耳草、广西鸡失藤、蕊帽忍冬、无柄沙参、聚叶沙参、宽伞紫菀、贵州天名精、翅茎灯心草、疏花粉条儿菜等。
3.4民族药资源民族药资源是指以苗族医药理论为指导使用的中草药,其代表种类有黑骨藤、倒提壶、米槁、观音草、水金凤、艾纳香、八爪金龙、金铁锁、头花蓼、重楼、马蹄金、飞龙掌血、云实、一支箭、一朵云、九龙盘、连钱草、阴行草、红姨妈菜、灯盏细辛、朱砂莲、血水草、血三七、对叶莲、四块瓦、水冬瓜、元宝草、落新妇、接骨木、骚羊古等。
3.5栽培及大宗药材资源栽培药材指贵州野生变家种,引种成功并具有一定规模及产量的中药材,其代表品种有:天麻、杜仲、厚朴、半夏、淫羊藿、四季红、艾纳香、丹参、太子参、*精、天冬、*参、吴茱萸、银花、白术、桔梗、*连、*柏、南沙参、毛慈菇、冰球子、白及、米槁、岩桂、灵芝、川乌、何首乌、大力子、瓜蒌、南板蓝、射干、玉竹、百合、白花前胡、银杏、喜树、薯蓣、鱼腥草、薏苡仁、芦荟等。
大宗种植药材指在贵州省分布较广、种植产量较大、经济效益较高的中药材,其代表品种有:续断、龙胆草、天冬、葛根、大青叶、银花、桔梗、白芍、瓜蒌、首乌、独脚莲、益母草、板蓝根、百合、淫羊藿、泡参、白及、玉竹、*精、半夏、头花蓼、牛蒡子、苍耳子、夜交藤、女贞子、钩藤、夏枯草、前胡、天南星、苦楝子、茜草、地榆、蒲公英、土茯苓、苦参、蜘蛛香、车前子、百两金、石菖蒲、桑寄生、十大功劳、木通、山楂、石松等。
3.6其他经济价值的中药材既有药用价值、又有其他重要经济价值的中药材,其代表品种有:五倍子、山药、土茯苓、女贞子、鱼腥草、蜘蛛香、魔芋、银杏、木姜子、山苍子、百合、硫磺、石膏等。
4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品种与分布
目前,贵州省人工种植及保护抚育面积上万亩的中药品种有37个,总面积.97万亩(其中种植面积.50万亩,保护抚育面积64.47万亩,总产量32.93万吨(其中:鲜品产量00.04万吨,干品产量29.65万吨,野生采集量3.23万吨),总产值56.8亿元。在37个药材中,种植0万亩以上的中药材有2个,面积.75万亩(其中种植面积29.83万亩,保护抚育面积46.93万亩);5~0万亩的药材有9个,面积56.25万亩(其中种植面积48.58万亩,保护抚育面积7.67万亩);~5万亩的药材有6个,总面积38.97万亩(其中种植面积29.09万亩,保护抚育面积9.88万亩)。贵州种植的山银花(金银花)、太子参、杜仲、花椒四个品种的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生姜、厚朴、钩藤、薏苡四个品种的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见图~3。图贵州省各市(州、直管市)中药材种植分布图
注:统计数据来自各市(州、直管市)*府上报的《年度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和调查统计。
图2中药材单品种植面积0万亩以上的品种统计图
注:统计数据来自各市(州、直管市)*府上报的《年度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和调查统计。
图3中药材单品种植面积5~0万亩的统计图
注:统计数据来自各市(州、直管市)*府上报的《年度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和调查统计。
贵州省的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含野生保护抚育)达.84万亩(其中人工种植面积.83万亩,保护抚育面积76.0万亩),种植面积近万亩,居全国前列。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为遵义市(4.0万亩),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30.75%;其次为黔西南州(70.37万亩),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5.34%;增幅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安顺市(99.46%)和贵阳市(87.42%)。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表贵州省各市(州、直管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及增长情况
市(州)
年种植面积(万亩)
年种植总面积(万亩)
增长比例(%)
总面积
(万亩)
人工种植面积
(万亩)
野生抚育面积
(万亩)
贵阳市
9.96
8.23
.73
0.65
87.42
遵义市
4.0
7.58
23.52
38.87
.6
六盘水市
5.52
5.52
—
3.3
6.60
安顺市
25.65
25.32
0.33
2.86
99.46
毕节市
32.8
30.45
.73
59.00
-45.46
铜仁市
50.03
33.23
6.80
33.23
50.56
黔东南州
46.38
45.03
.35
32.46
42.88
黔南州
43.24
33.22
0.02
33.07
30.75
黔西南州
70.37
70.37
0.00
4.84
68.9
仁怀市
2.37
.84
0.53
—
—
威宁县
2.04
2.04
0.00
—
—
合计
.84
.83
76.0
.29
22.26
注:统计数据来自各市(州、直管市)*府上报的《年度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和调查统计。
5贵州省中药材产量情况
年,贵州省中药材产量达到65.05万吨,黔南州以40.68万吨位居第一,占全省中药材总产量的24.46%。中药材产值达到6.67亿元,遵义市以37.0亿元位居第一,占全省中药材总产值的22.95%,见图4。
图4年贵州省各市(州、直管市)中药材产值分布图
注:统计数据来自各市(州、直管市)*府上报的《年度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和调查统计。
6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区现状
6.黔北、黔东北中药材生产区包括遵义市和铜仁市各县(市),据全省中药资源普查,中药资源有多种(遵义市种,铜仁地区种,含重复品种,下同);尤以遵义的杜仲、赤水的金钗石斛、凤冈的天冬、湄潭的*柏、绥阳的山银花、务川的百合、德江的天麻、松桃及余庆的吴茱萸、道真的洛龙*参等较为著名。在上述地区,主要发展的中药材品种是天麻、半夏、石斛(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梵净山石斛、丹参)、续断、桔梗、头花蓼、白术、银杏、吴茱萸、淫羊藿、*参(洛龙*参)、太子参、丹参、杜仲、*柏、葛根、厚朴、玄参、白及、山银花(灰毡毛忍冬为主)、牛蒡子、益母草、*精、天冬、南沙参、百尾参、生姜、百合、鱼腥草、瓜蒌、斑蝥等中药材生产。
6.2黔西、黔西北中药材生产区主要包括六盘水市、毕节市各县(市、区),据全省中药资源普查,中药资源多种(六盘水市种,毕节市种);尤以大方的天麻,威宁的*参、赫章的半夏、水城的厚朴、盘县的银杏等较为著名。可主要发展天麻、半夏、续断、何首乌、桔梗、*参、白术、茯苓、丹参、苦参、银杏、吉祥草、山银花(灰毡毛忍冬、*褐毛忍冬为主)、杜仲、*柏、厚朴、*精、天冬、薏苡、头花蓼、山豆根、牛蒡子、太子参、虎耳草、百尾参、鱼腥草、益母草、瓜萎、百合、斑蝥等中药材生产。
6.3黔西南、黔南中药材生产区包括黔西南州、黔南州各县(市),有中药资源3多种(黔西南州种,黔南州种);尤以兴义石斛(环草石斛为主)、安龙及兴义山银花(*褐毛忍冬为主)、贞丰花椒、罗甸艾纳香、兴仁及晴隆薏苡等较为著名。可主要发展石斛(环草石斛为主)、艾纳香、何首乌、桔梗、淫羊藿、吉祥草、薏苡、*精、天冬、刺梨、米槁、南沙参、南板蓝根、益母草、厚朴、山豆根、葛根、虎耳草、百尾参、射干、花椒、生姜、鱼腥草、水蛭等中药材生产。
6.4黔东南中药材生产区中药资源有0多种,以施秉太子参、何首乌及头花蓼、凯里桔梗、雷山淫羊藿及山慈菇、黎平茯苓、剑河钩藤等较为著名。可主要发展太子参、何首乌、桔梗、淫羊藿、茯苓、头花蓼、钩藤、南沙参、厚朴、昆明山海棠、山豆根、葛根、虎耳草、百尾参、白及、山慈菇、瓜蒌、*精、天冬、射干、南板蓝根、鱼腥草、水蛭等中药材生产。
6.5黔中中药材生产区产区主要包括贵阳市、安顺市各县(市、区),中药资源有2多种(贵阳市种,安顺地区种);以乌当天麻及鱼腥草、紫云薏苡、息烽*柏、安顺山药等较为著名,主要发展太子参、续断、薏苡、何首乌、桔梗、白术、银杏、淫羊藿、丹参、吉祥草、头花蓼、钩藤、*柏、山药、玄参、苦参、射干、南板蓝根、刺梨、杠板归、牛蒡子、*精、益母草、南沙参、厚朴、山豆根、虎耳草、百尾参、生姜、鱼腥草、瓜蒌、白及、水蛭等中药材生产。
在发展上述重点品种的同时,结合市场需求与其药材生产适应性,将山苍子、麦冬、山药、玄参、杠板归、刺梨、白及、牛蒡子、米槁、益母草、虎耳草、南板蓝根、*精、天冬、南沙参、厚朴、山豆根、葛根、百尾参、昆明山海棠、花椒、生姜、百合、鱼腥草、山慈菇、瓜蒌、射干、水蛭、斑蝥29个列为鼓励发展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情况择优扶持,并加强有关野生药材保护抚育。
7GAP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
贵州是全国著名的四大地道中药材产地之一,目前已有何首乌、天子山、头花蓼等6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GAP认证,天麻、金银花、半夏、艾纳香等5个中药材获得中药材地理标志认证。但存在现有品牌优势未能充分利用、宣传力度不够、已有品牌市场份额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同时,缺乏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势品牌。
7.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情况施秉何首乌、施秉太子参、雷山淫羊藿、施秉头花蓼、赤水金钗石斛、绥阳金银花6个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并公告。年,这6个品种的种植规模达到9.6万亩,产量达到2.74万吨,产值8.0亿元。见表2。
表2贵州省通过中药材GAP认证基地统计表
序号
药材
名称
地点
规模(亩)
产量(吨)
产值
(万元)
认证公告时间(年)
何首乌
施秉、三穗、镇远、岑巩等县
2
2
太子参
施秉、*平、麻江、丹寨等县
3
头花蓼
施秉县
4
淫羊藿
雷山县
27
5
金钗石斛
遵义市、赤水市、旺隆镇、长期镇
6
金银花
绥阳县
40
合计
7.2贵州通过中药材地理标志认证的中药材品种情况至年,贵州省有大方天麻、龙里刺梨、罗甸艾纳香等5个中药材品种通过中药材地理标志认证,较年新增4个。通过中药材地理标志认证的中药材种植规模3.92万亩,产量3.88万吨,产值34.25亿元,见表3。
表3贵州省通过中药材地理标志认证基地统计
序号
药材
名称
地点
规模(亩)
产量(吨)
产值
(万元)
认证公告时间(年)
赤水市金钗石斛
赤水市
2
40
2
德江天麻
德江县
2
30
3
大方天麻
大方县
4
安顺山药
西秀区
00
45
0
5
剑河钩藤
剑河
22
20
6
威宁*参
威宁县
05
20
7
施秉太子参
施秉
8
罗甸艾纳香
罗甸县
49
9
绥阳县金银花
绥阳县
0
龙里刺梨
龙里县
大方圆珠半夏
大方县
49
93
2
施秉头花蓼
施秉县
3
赫章半夏
赫章县
60
4
道真县玄参
道真县
0
0
0
5
道真县*参
道真县
3
4
合计
8贵州中药材市场监测体系
贵州中药材的市场体系不健全,仍未建成在贵州省和全国较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目前规模较大的贵阳市中药材现代化交易市场、其他的区域性中药材市场也在建设中,全市中药材的交易主要靠省外批发市场(如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交易市场、湖南廉桥批发市场等)交易,因此全省很大一部分中药材交易通过散收的方式销往外省,造成省内企业从外面倒运本地中药材原料的尴尬局面。此外,由于本地药材基本上靠药商外销,由于运价、营销方面的成本较高,不仅丧失了就地加工升值、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机会,也降低了地产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贵州中药材的市场信息滞后,药农对种植品种的市场信息把握较少,中药材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尚未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农民难以把握市场信息,不能科学指导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造成生产和销售脱节,生产大起大落的现象比较普遍。
朱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