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白前

白前

白前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

添加义项

?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

?中草药

收藏

8

白前(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

编辑

声明

本词条可能涉及专业知识,中草药并非没有*副作用,请遵医嘱服用,请勿轻信网上用药建议。

白前,别名:芫花叶白前、石蓝、嗽药、水竹消、溪瓢羹、消结草,拉丁学名:Cynanchumglaucescens(Decne.)Hand.-Mazz.,直立矮灌木,高达50厘米;茎具二列柔毛,叶无毛,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入药功效:辛、苦,微温。降气化痰,止咳。生长于海拔-米的江边河岸及沙石间,也有在路边丘陵地区。在中国江南、西南分布广泛。

中文学名

白前

拉丁学名

Cynanchumglaucescens(Decne.)Hand.-Mazz.

别称

芫花叶白前、水竹消、溪瓢羹、消结草,

二名法

Cynanchumglaucescen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捩花目

萝藦科

亚科

马利筋亚科

马利筋族

鹅绒藤属

催吐白前组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地理分布

4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

?田间管理

?采收

5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功效

?化学成分

形态特征

编辑

白前的图片(26张)

直立矮灌木,高达50厘米;茎具二列柔毛。叶无毛,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5厘米,宽0.7-1.2厘米,稀7×1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近无柄;侧脉不明显,约3-5对。

伞形聚伞花序腋内或腋间生,比叶为短,无毛或具微毛,着花10余朵;花萼5深裂,内面基部有腺体5个,极小;花冠*色、辐状;副花冠浅杯状,裂片5,肉质,卵形,龙骨状内向,其端部倾倚于花药;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柱头扁平。

蓇葖单生,纺锤形,先端渐尖,基部紧窄,长6厘米,直径1厘米;种子扁平,宽约5毫米;种毛白色绢质,长2厘米。花期5-11月,果期7-11月。[1]

生长习性

编辑

生长于海拔-米的江边河岸及沙石间,也有在路边丘陵地区。[1]

地理分布

编辑

产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和四川等省区。[1]

栽培技术

编辑

喜温暖湿润气候,忌干燥,适宜土层深厚肥沃的腐殖土壤栽培。[2]

种子繁殖

用种子或分根繁殖。种子繁殖:春季2月、3月播种育苗,4月底或5月初苗高15cm左右即可移栽。分根繁殖:宜在春季3月、4月进行,每株根茎应带有芽1-2个,栽,每穴1株,覆土压实。[2]

田间管理

生长期应注意除草、浇水。苗高30cm左右,追肥1次。[2]

采收

白前在春季育苗栽种,在11月份左右采收,白前亩产—公斤之间。[2]

药用价值

编辑

功能主治

泻肺降气,下痰止嗽,咳血。治肺实喘满,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白前(4张)

[3]

1、《别录》: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3]   2、《唐本草》:主上气冲喉中,呼吸欲绝。[3]

3、《日华子本草》:洽贲豚肾气,肺气烦闷及上气。[3]

4、《纲目》:降气下痰。[3]

5、《本草备要》:泻肺。[3]

6、《福建中草药》:行气消积,健脾和胃。[3]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

降气化痰,止咳。

应用:咳嗽痰多,气喘。该品性微温而不燥烈,长于祛痰,降肺气以平咳喘,

无论属寒属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

化学成分

柳叶白前根茎中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高级脂肪酸和华北白前醇(hancokind)。[2]

2.芫花叶白前根中含有白前皂甙(glaucoside)A,B,C,D,E[2],F,G,H,I,J[4],K[5],白前皂甙式(glaucogenin)A和B,白前皂甙式C单-D-*花夹竹桃糖甙(glaucogeninC-mono-D-thevetlside)[6],白前新皂甙(neoglaucoside)A和B[5]及白前二糖(glaucobios

词条图片(2)

白前的图片(26)

白前枝叶(1)

白前花果(3)

对叶草植物形态...(6)

精彩图册(18)

白前精选图片(1)

赞赏

长按







































北京有哪些医院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能不能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jg/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