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前和白薇,虽然都姓白
但不是一家人
长相确实不同?
生长环境也不一样
按理说不至于引起混用
但在以前却存在长期混用的情况
清朝张志聪先生就在《本草崇原》眉批写到:
“苏州药肆,误以白前为白薇,白薇为白前,相沿已久”
这么看来,两个药材直接就对调了名字呀
想想看来,古代各地药用多就地取材
各个地方有自己的用药特色
没有互联网,信息掌握不及时
又没有手机,不能拍照识花
甚至在唐朝,用来统一植物形象手绘图都没有
所以,名字混用,好像也有好几个理由
但是,由于名字混用
将两个不同药材混用起来就不得了!
从功效上来说,白前,白薇截然不同
白前是化痰降气,止咳药
用于肺气不降,多痰,咳嗽等症
而白薇是清热凉血,除烦药
可以清虚热
当然不能混用
这样种功效的差别
就好比令狐草和令狐冲
虽然都姓令狐,实际上...
再回到两个药材的来源和成长环境
白前来源于植物柳叶白前和芫花叶白前
生长在水边,江边
而白薇来源于直立白薇和蔓生白薇
生长在山中
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遗传信息
都会影响植物自身的颜值和长相
药材的长相就好比性状
这两个药材入药都用根和根茎
白前生在水边,常常受流沙冲击
明明是地上的茎被冲下的淤泥掩埋
慢慢从节处生根,形成根茎
根茎的长度就直接收到淤泥的深浅的影响
流沙淤泥压得越久越深,根茎越长越多
同时变得粗壮,中间还是空心
像“鹅管”一样,因此称为“鹅管白前”
要生活在水边,还不被冲走
白前的根系就很发达,有盘龙错杂的态势
相比之下,白薇的生境就没有那没有有特色
它生长在山坡或树林旁
样貌就单调很多
有书籍记载:根状如牛膝根而短
呈现马尾状,也有鉴别特征说像龙胆根
奔波儿灞摄
周重建老师摄
以上就是白前和白薇从功效、来源
以及生境到药材性状的种种不同
据说为了不颠倒错用,本草江湖流传着这样一首
“民谣”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Freestyle
但讲真,没有一个韵脚
它是这样唱的:
“白薇,白前它们都姓白
若要区分,背熟就没意外
鹅管白前,龙胆白薇
空心白前,实心白薇
水边白前,山上白薇
微甜白前,微苦白薇”
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
更加意外的是,本文在此戛然而止
番外...
白前入药有的按照药典用根及根茎
而有的地方却使用全草,这叫草白前
据说浙江一代还有根色红的白前,又叫红前
有一种商品川白薇实际上是指竹灵消
在重庆涪陵地区就做白薇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