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论咳浅述

《医学心悟》论咳浅述

传承和整理名家的学术思想,是学习中医的一大方法。学好经典这一至高心法之后,再师从百家武功,方能成为一代大家。口传心会并非人人都有的机缘,从有字处开悟,自无字处读书。其理简,践行难。学生试以《医学心悟》为蓝本,整理清代名医程国彭对咳嗽的理解论治。

《医学心悟》[1]是清代著名医家程国彭所著,详细论述了其毕生临床经验。程国彭,字钟龄,原字山岭,号恒阳子,晚年到当地普明寺修行,法号普明子,天都(今安徽歙县)人,生卒年月不祥,附贡生。少年多病,酷爱医学,经多年刻苦钻研,临证卓有效验,四方求诊者众。对危重病人,只要有一线生机,均极力抢救,每能起死回生。[2]其对咳嗽论治博采众长,颇有新意,试总结议论之。

1《医学心悟》中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程国彭对咳嗽的病因病机认识,主要见于《医学心悟·咳嗽》中,散见于“伤寒兼证”“喘”“虚劳”之中。

程师以钟比拟肺,钟非扣不鸣,推演之肺无邪不生变动,肺之变动为咳,故肺非邪不咳。无论外感内伤,于肺皆如扣钟,钟扣有声而致钟鸣。人体的推陈出新,全赖肺的宣发肃降,如此沟通人与天地,完成清浊的周天循环。肺主一身之气,为气之本,更为邪气上达下行必经之通路;肺又为娇脏,若人触冒外邪或邪气内生、脏腑经络气血过盛过衰,都会影响到肺脏气机,引发咳嗽。所以,要想止钟之鸣,唯有去除扣钟之因,而扣钟之因无非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劳欲情志饮食炙爆之火自内攻之。

一言以蔽之,外感内伤使肺气不利,故而生咳。

2《医学心悟》治咳理论脉络及大法

饶兆熊[1]在《医学心悟》序言中写道,程师私淑张、刘、李、朱四大家,在“咳嗽”一节中也可以看出程师大量吸收了诸家之论。如沿用明·李梴《医学入门·咳嗽》将咳嗽按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把金·刘河间《素问气宜保命集·咳嗽论》“伤于肺气”和“动于脾湿”之论与《素问·示从容论》、明·赵献可《医贯·咳嗽论》内伤咳嗽主要责之肺脾肾三脏之论相结合,将痰、湿、气作为重要的病机及病理产物[4];非常认同薛己对脾肺关系的观点,认为肺金有火则易引邪,需解表中兼清肺火,肺气虚则腠理不固,需解表中兼补肺气,久咳子行累极母行,则需培土生金,但不可过用寒凉。

程师在论咳时,理法方药紧扣“气机”,调和气机贯穿始终,深得《内经》真味。肺为华盖,一方面护佑他脏不受天气(依《内经》)所伤,一方面更易招致他邪来犯。肺主一身之气,而人之所生全赖气机通流,阴阳调和,故在《内经》中,处处可见对“肺主气”这一功能的认识和强调。如《*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3]:“天气通于肺,……”,再如《*帝内经素问·六节藏相论篇第九》[3]:“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又如《*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3]:“……诸气者皆属于肺,……”[3]由此可见,肺之宣发肃降,对于一身之气至关重要。中医之理讲究天人相应,肺气通乎天气,上应于天,故但见上部疾病,如胸闷、咳嗽、气喘、鼻窍不通、头晕痛等均可与肺相合,著名的“病机十九条”中“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更是将气机不利所产生的诸症与肺直接相关联。

程师强调治咳重在初起得法,初治必须发散,不散则邪不去,但不可过散以防伤肺气,二者都会令咳嗽缠绵难愈。程师欣赏薛立斋“肺有火,则风邪易入,治宜解表兼清肺火;肺气虚,则腠理不固,治宜解表兼补肺气,……肺属辛金,生于己土,久咳不已,必须补脾土以生肺金”的论见,但是强调不可久服清火药,骤用数剂苦寒直折之品,即用六味地*丸佐以白蜜、胡桃滋阴甘润,以补肺阴,润肺燥,如此咳嗽自止。肺金为脾土之子,若脾肺气虚,则可培土生金,母子同治。临床上常以止嗽散轻开门户,给邪以出路,散邪外出,散后肺气虚,再以五味异功散培土生金。对于久咳不愈,又分作两端看:虚中夹邪者,用团鱼丸以理肺气、滋肝血、疏肝气,使气机左右周流通畅;虚损渐成咳嗽不止者,用海藏紫菀散、月华丸。海藏紫菀散功在滋肺阴,理肺气,保肺真顺肺性;月华丸则融保肺平肝于一炉,滋阴降火,消痰祛痰,止咳平喘。

3《医学心悟》关于咳嗽的分型及方药

程师将以咳嗽为主症的病分为23个证型,以外感、内伤立论,而外感致咳初起病位在肺,肺咳不解,则可移于五脏六腑发为五脏咳、六腑咳,现将23个证型及遣方化裁总结如下(见表1)。

表1《医学心悟》中咳嗽分型及方药加减

证型

加减药物

风寒初起而咳

止嗽散

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

风寒散而咳不止

止嗽散或止嗽散+人参胡桃汤

脾虚汗多食少而咳

五味异功散

加桔梗

中寒入里而咳

暑气伤肺

止嗽散

加*连、*芪、花粉

湿气生痰,痰涎粘稠

止嗽散

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

燥火焚金,干咳无痰

止嗽散

加瓜蒌、贝母、知母、柏子仁

肺咳

止嗽散

加荆芥、紫苏、赤芍、丹参

肝咳

止嗽散

加柴胡、枳壳、赤芍

心咳

止嗽散

加桔梗、牛蒡子

脾咳

止嗽散

加葛根、秦艽、郁金

肾咳

止嗽散

附子

胆咳

止嗽散

芍药

胃咳

止嗽散

去甘草

加乌梅、川椒、干姜、*连(有热加之)

大肠咳

止嗽散

加白术、赤石脂

膀胱咳

止嗽散

加茯苓、半夏

三焦咳

止嗽散+五味异功散

七情郁结,郁火上冲

止嗽散

加香附、贝母、柴胡、黑山栀

肾经阴虚

朝:地*丸;

午:止嗽散+葳蕤胡桃汤

(止嗽散)去荆芥

(止嗽散)加知母、贝母

客邪混合肺经生虚热

止嗽散+团鱼丸

虚损或尸虫入肺

止嗽散+月华丸

内伤饮食五更咳甚

止嗽散

连翘、山楂、麦芽、卜子

脾气虚弱不思饮食

五味异功散

桔梗

不难发现,《医学心悟》对咳嗽论治多以止嗽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在理肺散邪、润肺止咳的基础上,佐以清热滋阴、健脾祛湿、疏肝理气、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消食润下、疏风散热之品,诸法并用,攻补兼施。

4止嗽散方义分析

止嗽散是《医学心悟》中所载的一首治咳名方,成方以来,为众医家所称道。依《医学心悟》中所载,止嗽散在喘、咳嗽、虚劳、伤寒兼见症中均加以使用,咳嗽尤为适用。全方由百部、紫菀、白前、桔梗、甘草、荆芥、陈皮等七味药物组成,君臣佐使列阵严谨,理法方药完备,更可依此多加变化。

程师以“肺为娇脏”立论,创制止嗽散,其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启门驱贼,临床常有效验。如今,多化裁后用治于各类咳嗽,对于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亦有良效。本方适用于治疗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咳仍不止的患者。风邪犯肺,肺失清肃,虽经发散,因解表不彻邪未尽去,故仍咽痒咳嗽,此时外邪已去大半,故微有恶风发热。

治法重在理肺止咳,化痰疏表。方中紫菀、百部为君药,味苦,都入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寒,开泄肺郁,为止咳化痰要药。桔梗苦辛开宣肺气,白前辛甘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以复肺气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能力,为臣药。荆芥辛而微温,疏风解表利咽,除在表之余邪;橘红理气化痰,与荆芥俱为佐药。甘草炒用缓急和中,调和诸药,合桔梗、荆芥又有利咽止咳的功效,又可培补中焦,资肺之化源,是为佐使之用。桔梗、白前一宣一降总理肺气宣降,荆芥、紫菀一散一收通调肺气发肃,陈皮、甘草坐镇中宫,斡旋中焦之气,把守四方之门。全方补中有散,攻中有守。补肺之体顺肺之用,从气机入手,合阴阳之道,临证随变化加减化裁即可,不愧为治咳理肺名方。

5结语

《医学心悟》对咳嗽论述甚详,一言以蔽之,外感、内伤均可为致咳之因,其病机的关键是气机失调,其治以调气为主,在理肺散邪、润肺止咳的基础上伍以它法。其理法方药体系完备,在继承前人所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气机立法立方,创制了治咳名方止嗽散,无论是书中所体现的治学精神,还是对咳嗽的论治,都可为今人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清?程国彭,田代华,朱世杰,王长民点校.医学心悟[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方向明.《医学心悟》学术思想探讨[J].中医文献杂志,(2):21-24.

[3]田代华(整理),*帝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张丫丫.咳嗽病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

版权声明:

。如有需求、意见或建议,请。

投稿:

qq.







































有地方能治好白癜风吗
盖百霖遮盖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xt/2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