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药精品“京万红”的诞生之路(一)
源自华佗高徒传世秘方(下)
华佗得意弟子吴普
据《三国志》、《后汉书》记载:华佗亲传弟子多名,其中广陵的吴普(著有《吴普本草》)、彭城的樊阿(精于针灸)和西安的李当之(著有《本草经》),皆闻名于世。而吴普堪称是华佗最得意的门生。三国魏时的医家吴普,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人。他精于医术,且专长于本草学及养生。吴普向华佗学练“五禽戏”,坚持锻炼,年九十余而精神矍烁。吴普承袭名师华佗的医术,为民治病,济世活人,屡起沉疴,深受人民的崇敬。
吴普辑有本草著作《吴普本草》,又名《吴氏本草》,药学著作,见《隋书·经籍志》。约著成于公元三世纪中叶,流行于世达数百年,后代有不少子书引述了它的内容,如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唐代官修《艺文类聚》,《唐书·艺文志》还载有该书六卷的书目,亡佚宋代,近现代尚有人辑出铅印本。原书为六卷,载药种,每药论列正名、别名、药性、产地、药物形态、采摭时间、加工炮制、功能主治、配伍宜忌等。书中广采先贤诸家之言,论说药性,辑录神农、*帝、岐伯、雷公、桐君、扁鹊、季氏、《易经》、医和等9家之论,汇总了魏以前药性研究。所记药效,注重临床实际,结合自己的实践,论述精辟而全面,堪称魏以前本草学之大成,对于考察我国本草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吴普另又编集《华佗方》,一作《华佗药方》,已佚。
吴香山传世秘方——*连解*膏
吴香山(公元—年)又名吴光印,吴普的后人,安徽省著名老中医,中医外科方面尤为建树。他培养出了张良玉等一大批著名中医。年,吴香山总结自己临床经验,编写了《临床经验录》,医院编纂了《验方汇编》。年出席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年为全国*协特邀代表,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安徽分会理事。年《中医年鉴》特约刊载了《吴香山学术经验》一文。
吴香山主要学术经验:一是治病求本,审证求因。吴氏认为治病必求于本,即是要审证求因,抓住疾病的本质。二是善用*药,兼顾脾胃。中医外科以治疗阴症见长,如脱疽、龟背疽等。吴氏惯用温经散寒、化瘀通络之法,尤其善用制川乌、制草乌、马钱子等*剧药物。脾胃为后天之本,吴氏认为在诸多慢性病中,长期服药以攻邪之同时,务必顾及脾胃。脾胃健运,则能消化吸收食物之精微,以旺气血,实为愈病之先决条件。三是精于外治,善治重危之症。*连解*膏为家传祖方,系吴香山先人吴普的经典方剂,经千年代代相传,是治疗外科疾病的千古奇方,造福了祖祖辈辈的华夏子孙。吴普的传世名方源于师父华佗的精湛医术。
华佗常带领吴普等入室弟子,足迹遍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以自己的医术来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由于治学得法,使徒弟的医术迅速提高。华佗师徒十分重视民间治疗经验,常吸取后加以提炼,以治疗一些常见病。当时*疸病流行较广,他们用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药效作了反复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无数病人。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华佗师徒还以温汤热敷,治疗蝎子螫伤,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用蒜苗、老醋治蛔虫病;用紫苏治食鱼蟹中*;用白前治咳嗽;用*精补虚劳;特别是用*连、地榆、紫草等研为细末,和以蜂蜡、麻油,制成一种油膏剂,涂敷于患处,医治各种外伤,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速。深得群众的信赖。勤于著述的吴普,结合民间应用,将该油膏组方拓展,成功集方,一种新油膏剂*连解*膏就此诞生,广施惠于民间,并传于吴门之后。
正是由于华佗高徒吴普精勤秘制*连解*膏,才使嗣后的20世纪诞生了京万红油膏,使得传世秘方在精华传承下、在功能进一步拓展下成就了新的现代经典。
完
信息来源:今晚报
下期预告:京万红传奇
揭秘国药精品“京万红”的诞生之路(二)研制阶段即应用于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