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前辈的枪忆参*入伍前夕

年轻人都有自己未来的人生梦想,我在少年时期盼长大后,能穿上绿*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战士。

年冬我当上兵了,如愿以偿地圆了从*梦。

按说我不符合当兵条件,那年我还不满17周岁,且是家中唯一男孩。但是,身为残废*人的父亲决意送我参*,为我瞒报了年龄,又找曾在我村住点的公社武装部向部长做工作,向部长也是战争时期*人,与父亲关系甚好,他答应如果我身体达标可以当兵,这使我喜出望外。

12月中旬的一天,我与本村十余名青年在民兵连长带领下,前往公社驻地检查身体。我们知道我村征兵名额七人,查体人中肯定有几人是机动备选的,不过绝大多数人不知自己是否应征入伍的人选。

那时能当上兵是青年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家人也希望家中能有人参*,因为家中出了*人,家人便成了*属,即可提高*治地位,真格是一人参*,全家光荣。

我们到了公社驻地,其他村的查体青年早已先到,公社腾出了几间房,做为查体工作点,医院、公社卫生院医生和来带兵的*医。在等待查体时,我们人人都怀着希望担忧参半的心情,希望的是体检能顺利过关,担忧的是身体某项不合格被淘汰出局。这不,真有两名同伴因身体有状况,情急之下他们实施了补救措施,颇具喜剧色彩。

玉亮在量血压时被告知血压偏高,他体格魁梧,不相信自己会有病,*医要他平静一阵,可是再测量血压依然如故,*医说只能再量一次了。在院子里有人告诉玉亮,喝醋能降血压,他便来到附近的供销社,找到食品柜一个当售货员的熟人说明来意,找来个茶缸,买了半斤散醋,玉亮不顾醋的浓烈酸味,咕嘟咕嘟喝个精光,急急来到查体处。*医似乎有所察觉,微笑着要玉亮不急着查,再待一会儿。等到再查,玉亮血压还是如前一样高,*医告诉他确实有高血压症,不符合当兵条件,要他不用再查体了,今后注意休息,抓紧治疗。玉亮沮丧地找到我们,他揉着上腹打着嗝儿说:“白喝了半斤醋也不顶用,兵当不成,赚了个胃反酸。”玉亮明年即过了参*的适龄岁数了,看来他与当兵无缘了。

另一位在体检中做手脚的是庆欣。他家是烈属,叔叔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姑姑任村青妇队长,年敌人进攻胶东时,还乡团将姑姑抓进县城,对她百般凌辱,用尽酷刑,最后在奄奄一息中被活埋。头前庆欣的爷爷找到武装部向部长说:“今年一定让我孙子去当兵,为他二叔和姑姑报仇。”向部长知道庆欣家情况,答应道:“大叔放心吧,小伙子只要身体合格,保证让他当上兵。”今天庆欣的大哥庆喜陪他来检查身体。到称体重时出岔子了,由于庆欣身矮体瘦,称重只有八十八斤,而当时当兵体重标准是九十斤,*医想淘汰他,向部长给说情道:“小伙子今后还能长个,就收下他吧。”*医说:“他如果年少还可以,可是现在已经二十周岁了,成熟定型了,重量差距太大,不行。”向部长到外边对庆喜说明原委,要他快带庆欣出去想想办法补救。兄弟二人来到街上商量,称体重是赤身过秤,只有肚子里吃进东西才行,可是买什么吃才好呢?吃包子、馒头肯定费劲。说来也巧,这时走来一个卖豆腐的,庆欣一拍巴掌说:“有了,就吃豆腐吧,肯定吃得顺溜。”庆喜高兴地说:“对,就是它了,为保证过关,你多吃点吧,四斤行不行?”庆欣答应了。于是买了四斤豆腐,找个僻静处,庆欣狼吞虎咽,不一会把豆腐吃个净光,又急忙返回查体处,悄悄知会了向部长。向部长找到*医说:“小伙子刚才找磅秤称了,体重不是八十八斤,而是九十一斤还多,说刚才是否马虎看错秤了,人家要求重新称重。”再过秤果然是九十一斤多,*医疑惑了,思量一会明白了,庆欣出去这一歇,肯定有猫腻,但刚才向部长向他说了庆欣家情况和爷爷的请求,便笑了笑放过了。这年庆欣当兵了。

两位农村青年为了能当上兵,一个一口气喝下半斤醋,一个一古脑儿吃下四斤豆腐,在今天看来令人难以置信,可是这是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真景实况。它反映出当年青年人要求参*的心情是多么地热烈迫切,折射出人民群众心目中对人民*队是多么地向往爱戴。

人要赤身接受检查外科项目。一所屋里生着炉子,烤得暖烘烘的,窗帘遮严了窗户,明亮的汽灯照得屋内亮堂堂(那时尚未通电)。轮到我检查了,我羞涩地脱去衣服,称完体重后立在医生面前,一个医生前后左右绕着我仔细端量全身,不时用手摸、捏一些部位,用一柄白色小锤轻轻敲打关节,然后要我走几个来回。我第一次赤条条地展现在人们的众目睽睽之下,未免显得羞羞答答、扭扭捏捏,那位医生看来是个幽默的人,他轻拍一下我的赤背,笑着打趣:“看样子还是个没成气(指没发育完全)的大孩子,有什么好害羞的?”

几天后,我们七名青年盼来了入伍通知书,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二十二岁的学俊二哥,最小的是十七岁的我,其他五人清一色二十岁;最大的学俊和最小的我被分配到上海警备区,其他人到福州*区,去了福建平潭县,后来知道那地方是海岛,与台湾隔海相望,当时被称作福建前线。

接下来通知入伍青年到公社领取*装,由带兵首长带领奔赴*营。我们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庄严接过*装,我心里像装满了蜜,别提多美了,不断注视抚摸崭新的绿*装。

在公社礼堂召开了大会,带兵的部队首长和向部长讲话,勉励入伍青年到部队后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接过前辈手中枪,为祖国为人民站好岗,争做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还强调了在赴部队途中要遵守纪律,应注意的事项。我印象深刻的是首长讲的形势局势:当时与我国敌对的某个大国在我国边境上陈兵百万,已经发动过侵犯我国某岛的*事行动。首长说你们今后是战士了,战士就要时刻准备打仗,要提高警惕,严阵以待,担当起保卫祖国安全的神圣职责。向部长是湖南人,他讲话带有较重的家乡口音,听起来有些费力,他风趣地说:“你们离开家乡、父母,可别哭鼻子哟!别把心思光放在挂念家里,地方*府会优待照顾好每一家*属,你们在部队安心工作吧。你们之中有些家庭是烈属,还有的父辈亲人当过兵扛过枪打过仗,要发扬光荣传统,接过父辈的枪,不辜负亲人的期望。在部队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要搞好团结,相互学习;希望你们都能当一个好兵,家乡亲人们等着你们的喜报。”他讲话有一细节我记忆犹新,即“福”和“湖”相混淆,把“福建”说成“湖建”,把“五湖四海”说成“五福四海”。

明天就要离家走向远方了,我感受到父母的心情百感交集,既有为我光荣参*的高兴喜悦,又有与我即将离别的不舍难受,还掺杂着对我能否自立照料好自己的担忧。他们饱含深情语重心长,与我有说不完的话,在方方面面不厌其烦地叮咛嘱咐。向来感情不形于色不善言辞的父亲,这天却拉着我的手,动情地与我娓娓而谈,他叮咛我,到部队后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争做五好战士;又嘱咐我,你年龄还小,要学会照应自己,洗衣服、缝被子等不会做的事,找老战士帮帮忙,尽快地跟人家学会。说着说着,性格坚强的父亲竟低声抽泣起来,我明白,年纪尚小的独生儿子要远离他们,他也是不舍得啊!我知道他的一席话,是一个经历过*旅生涯的老战士的经验之谈。我真诚表示,一定牢记父母的嘱托,不辜负亲人的期望,请他们放心。

晚上我来到爷爷家中,奶奶把油灯移近我,两位老人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在昏*的灯光中,我看到老人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上,充满了恋恋不舍,眼中饱含热泪。我知道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面临唯一的孙子要离开身边,他们怎能舍得呢?奶奶默默地走到一边低声抽泣。爷爷满是老茧的手紧紧攥着我的手,我感到他的手在微微颤抖,他说:“走吧孩子,当兵是好事啊,部队出息人,以后向家里常写信。”他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已然是老泪纵横。我含泪劝慰两位老人:“战争时期当兵有风险,您们都送我爸爸参*上前线,现在和平时期,当兵是安全幸福的,您们不要挂念我。”爷爷说:“你爸当兵时,我和你奶奶牵肠挂肚的是怕他在前线打仗有个好和歹(好和歹,是家乡俗语,意为生命危险),现在和平年头你当兵,我们不担心,心中就是舍不得你,你走后会想你。”我宽慰老人:“现在服兵役也就二、三年时间,一晃就到了,那时爷爷奶奶就看到我了。”我临走时,爷爷拿着一包东西给我,说:“这是几个熟鸡蛋和梨子,你带上路上好吃。”我推辞不要,爷爷说:“鸡蛋是自家养的鸡下的,梨是家乡的梨树结的,你就吃了吧,今后好长时间你吃不到家乡的东西了”

第二天,我们七位入伍青年换上崭新的*装,虽然还没佩戴领章帽徽,却打扮得我们焕然一新,神彩飞扬。村里召开了欢送会,我们站成一排,英姿飒爽地挺立在乡亲们面前,几百双赞扬、羡慕的眼睛看向我们,此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心潮澎湃,无比激动。

在锣鼓声中,在人们“一人参*,全家光荣”、“向解放*学习、致敬”的口号声中,姑娘们为我们戴上了用红绸布扎的大红花,每人获赠一套四卷《毛泽东选集》。复员*人出身的支部书记在欢送讲话中勉励我们,要读毛主席的书,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人。

在锣鼓声和口号声中,在亲人不舍的目光和乡亲们期待的目光注视下,我们意气风发地踏上了通向绿色*营的路,即将投身于人民*队行列,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我们要奔向祖国严阵以待的哨位,接过前辈的枪,担当保卫红色江山的神圣职责。

作者简介:王胜波,山东莱阳市人,年生,曾在烟台市农行、农业发展银行工作,经济师职称,现已退休。酷爱读书,略通古诗词。愿与书为伴,乐享人生。已有多篇文章刊发在《金融文坛》杂志、中国金融作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xt/7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