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咳辨证施治

程少为出诊时间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00921/8231864.html

咳嗽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之一,西医治疗咳嗽只能是治疗原发病或止咳,且止咳药应用非常有限。而中医治疗咳嗽辨证论治,分外感、内伤,又根据不同证型,治则不同。即便同一证型在不同阶段也可随证遣方用药。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咳嗽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其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标本兼顾,通过个体化的辨证,精心调治,多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1.风寒袭肺证

证候: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内袭于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止嗽散(《医学心悟》)加减。

处方:麻*6g,苦杏仁9g,荆芥6g,桔梗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陈皮9g,甘草6g。

2.风热犯肺证

证候: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燥痛,咯痰不爽,痰黏*稠,鼻流*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舌质红、苔薄*,脉浮数或浮滑。

病机: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肺热伤津。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桑叶9g,菊花9g,苦杏仁9g,连翘9g,薄荷6g(后下),桔梗9g,芦根15g,甘草6g。

3.燥邪伤肺证

证候: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咳甚胸痛,或痰黏不易咯出,初起可有恶寒,身热头痛,舌尖红、苔薄*,脉小而数。

病机:燥邪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桑叶9g,苦杏仁9g,北沙参9g,浙贝母9g,淡豆豉9g,栀子6g,梨皮9g,桔梗6g,连翘6g。

4.风盛挛急证

证候: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

病机:风邪犯肺,邪客肺络,气道挛急,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宣肺,解痉止咳。方药:苏*止咳汤(晁恩祥经验方)加减。

处方:炙麻*6g,蝉蜕6g,紫苏叶9g,紫苏子9g,前胡9g,五味子9g,牛蒡子9g,枇杷叶9g,地龙9g。

5.邪壅肺窍证

证候:咳嗽并伴有鼻塞咽堵,鼻腔、咽喉分泌物增加,鼻后、咽喉部黏液附着或鼻咽后滴流感。由过敏引起的鼻炎表现为鼻痒、喷嚏、鼻流清涕、眼痒等。鼻窦炎表现为黏液性或脓性浊涕,常伴咽喉不利,可有疼痛(耳面部痛、头痛)、嗅觉障碍等。

病机:风邪留伏,邪气上逆于肺窍。

治法:疏风宣肺,止咳通窍。

方药:苍耳子散(《严氏济生方》)合止嗽散(《医学心悟》)。

处方:荆芥9g,桔梗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陈皮6g,甘草3g,苍耳子6g,辛夷6g,薄荷6g(后下),白芷6g。

6.痰湿蕴肺证

证候: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清晨咯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胸闷,脘腹胀满,纳差,舌苔白腻,脉濡滑。

病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痰湿蕴肺,肺失宣降。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加减。

处方:法半夏9g,茯苓9g,陈皮15g,苍术9g,白芥子6g,莱菔子9g,紫苏子9g,炙甘草6g。

7.痰热郁肺证

证候: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痰质黏厚或稠*,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

病机:痰热郁肺,肺失清肃,热邪久郁,热伤肺络。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医学统旨》)加减。

处方:桑白皮9g,*芩9g,栀子9g,知母9g,浙贝母9g,瓜蒌仁9g,桔梗6g,橘红9g。

8.胃气上逆证

证候:阵发性呛咳、气急,咳甚时呕吐酸苦水,平卧或饱食后症状加重,平素上腹部不适,常伴嗳腐吞酸、嘈杂或灼痛,舌红、苔白腻,脉弦弱。

病机:胃气上逆,痰浊壅中,肺胃失和,气道受累。

治法:降浊化痰,和胃止咳。

方药: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加减。

处方:旋覆花9g(包煎),赭石9g,法半夏6g,*参15g,干姜5g,*芩9g,枇杷叶9g。

9.肝火犯肺证

证候: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少津,脉弦数。

病机:肝失条达,郁结化火,上逆侮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肺泄热,化痰止咳。

方药:*芩泻白散(《症因脉治》)合黛蛤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加减。

处方:桑白皮12g,地骨皮12g,*芩9g,青黛6g,海蛤壳15g(先煎)。

10.肺阴亏虚证

证候: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见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痩,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滋润,肃降无权。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北沙参9g,麦冬9g,天花粉9g,玉竹9g,桑叶9g,知母9g,川贝粉2g(冲服)。

参考文献

[1]贾新梅.一例咳嗽病患者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5):-.

[2]陈娟.辨证施治咳嗽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1(10):17-18.

[3]*定飞,骆亮生,刘倩,等.慢性咳嗽中医辨证施治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30(11):-.

[4]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62(16):-.

往期热文推荐

1.探索|未来乡镇卫生院有哪几条路可走?

2.接种新冠疫苗疑问多,听听基层医生怎么说!

3.重磅!鼓励基层向康复护理转型

4.全国总动员!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基层医生做好这七个告知

5.多家村卫生室和诊所被处罚,竟然因为这些原因!

6.好消息!*金时期来临,中医人员将迎来发展良机

7.给基层医生“开小灶”,职称评审更精准!

8.好消息!基层引进人才任务来了!

9.基层医生应熟知中药配方颗粒这20个最新信息

10.振兴乡村,乡镇卫生院面临机遇和挑战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qinghua-mari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cd/10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