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嗽的方剂

咳嗽多因外感或内伤而发病,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咳而伴喘。其治疗,外感咳嗽当以祛邪利肺为主,风寒者疏风散寒,风热者疏风清热,风燥者清肺润燥。内伤咳嗽邪实正虚者当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寒痰宜温肺化痰,热痰宜清热化痰,湿痰宜燥湿化痰。火盛者当清肝火,泄肺热。阴津亏耗者宜滋阴生津润燥。现代医学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出现以咳嗽为主要症状。

邓铁涛:外感咳嗽方

金银花15g,桑叶10g,连翘10g,玄参10g,百部10g,冬瓜仁6g,苇茎30g,千层纸10g,仙鹤草15g,芒果核30g,薏苡仁30g,甘草5g。

清肺止咳。

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证属内热(包括湿热)者。

水煎服,每日1剂。

咳嗽痰带腥味或有血丝,可加鱼腥草15g,七叶一枝花15g;痰稠、排痰困难者,加浙贝母15g,海浮石10g;老人咳嗽兼气促者,加莱菔子15g,紫苏子15g。[邱仕君,邓铁涛用药心得十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64)[摘录-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经验方]

方和谦:杏苏散加减方

苏梗6g,桔梗10g,杏仁10g,前胡1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2g,炙甘草10g,薄荷5g(后下),炙桑白皮12g,炙紫菀10g,白前10g,炙百部10g,荆芥5g,酒*芩3g。

宣肺化痰,润肺止咳。

秋燥咳嗽,症见咳嗽、口干咽痛、咳吐*痰等。

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中荆芥解表;炙甘草、桔梗上开肺气;杏仁、前胡

下降肺气,肺得清肃,喉塞即可宣通,咳嗽亦可止;陈皮、法半夏、

茯苓合酒*芩清化热痰;薄荷配炙桑皮清肺热而化痰止咳;再加入炙紫菀、白前、炙百部等止咳化痰之品,使肺气得以宣降,*痰可

以祛除,咳嗽得以痊愈。(高剑虹.方和谦临床应用薄荷验案[J]

北京中医药,,27(1):46-48)[摘录-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经验方]

朱良春:止嗽蛋

蜂房3g,鸡蛋1只。

镇咳祛痰,解*清热。

适于百日咳及慢性支气管炎之久咳不已而痰少者。

蜂房3g洗净,烘干,研末,与鸡蛋1只及面粉少许混

合,煎熟(不用油、盐)食之,每日1~2次,饭后食之。

临床应用,多在2~3日见效,小儿尤喜服用。(张肖敏.朱良春治咳经验介绍[J].中医杂志,(7):21][摘录-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经验方]

王绵之:治咳喘经验药组

炙麻*3g,杏仁9g,桔梗6g

宣肺降气,止咳平喘。

本组药物治疗外感风寒后肺失宣肃所致的咳嗽、哮喘。

水煎服,每日1剂。

麻*炙用,减其辛温发越之性,且小量使用,宣肺平喘而无耗伤肺气肺阴之弊。杏仁苦微温,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本草求真》谓其“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降喘之力......故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无不可以调治”。麻*、杏仁是治疗咳喘的常用配伍,一宣一肃,但视两药用量比例,宣发之力不强,肃降之力偏胜,故用桔梗助麻*,宣肺祛痰,又无伤气之弊。[摘录-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经验方]

邓铁涛:肺炎咳嗽方

百部10g,紫菀10g,橘络10g,海浮石10g,冬瓜仁10g,杏仁10g,五爪龙20g,苏子10g,莱菔子10g,甘草5g。

降气化痰,宣肺止咳。咳嗽。

水煎服,每日1剂。

外感咳嗽加豨签草15g,桑叶10g,薄荷6g(后下)

食滞咳嗽加布渣叶15g,芒果核10g;脾虚咳嗽合四君子汤培土生金;

暑热咳嗽加莲叶10g,扁豆花10g,西瓜皮15g;秋燥咳嗽加雪梨皮

15g,沙参15g;过食生冷之咳嗽加藿香10g,生姜3片,苏叶6g:

痰热咳嗽加*芩12g,瓜蒌15g,天竺*10g。[邱仕君.邓铁涛用药

心得十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63-64][摘录-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经验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cd/11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