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4779870.html年10月的一天,同学奕宏兄告知旅港乡贤陈泰元先生辞世的消息,如闻惊雷。“乡井暌违十五秋,几番灞岸送归舟,长亭折柳触离愁!最难排遣处,百花洲。浪迹萍踪此地留,青山环左右,大江流,悠悠。搦管写难休,云山千万叠,倚层楼。”这是梅县乡贤、诗人杨干五先生的《无题》词,是他解放后到广州省文史馆工作时,怀念家乡、怀念和我祖父等一众好友在梅县百花洲祖父故居聚会的美好时光而创作的。泰元先生辞世的消息,让我一下子想到这首词,想到祖辈、父辈间的深厚感情和慈善义举。
年缘善社义冢重修完成后举行的公祭,前排主祭为泰元先生(右一)和作者的父亲。
陈家和我家是世交,陈泰元先生的父亲海珊先生和我祖父*颂平先生是好友,泰元先生与家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多有来往,每次他回梅县,都会与我父亲见面、叙旧,我父亲有机会到香港或公干、或探亲,也必定会前往其公司或住处探望他,泰元先生比我父亲年长,每次见到他,我都尊称他为世伯。泰元先生祖籍梅县白宫,上世纪70年代赴香港定居,创办了亿华公司等企业,一生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曾任旅港嘉应五属同乡会的永远名誉会长,以及香港“嘉应商会”“梅州联会”等多届会长等社团职务,对家乡梅州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慷慨解囊、建树良多,获授“梅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泰元先生和作者的父亲*国涛等前往缘善社义冢拜祭。
泰元先生的家族是梅县西阳的传统望族,其父陈海珊先生是民国时期西阳的著名士绅,也是当时梅县经济、文化、慈善界的名人。海珊先生在西阳公学毕业后,辍学经商开办种植公司,曾担任西阳治安会主席和西阳中学校董,参与筹建梅正公路、梅白(宫)公路以及梅江桥筹建的捐款、筹款活动等,参与梅西缘善社义冢、城东瓜岭义冢的建设,安置东校场建设清理出的无主遗骸等慈善活动。海珊先生和我祖父在民国时期交往甚密,在经济、慈善和文化上均有不少共同创办的事业和善举。年,我祖父成立天成行车公司,集股倡建梅正公路时,海珊先生是参与者。年梅正公路路成之日,由我祖父首倡,联合梅县众多知名人士(辛亥革命后梅州州长卢耕父,原潮梅镇守使刘志陆,国民革命*师长*旭南(任寰),梅揭师管区司令曾其清,民国梅县县长邓石甫、杨幼敏、梁国材、张简孙,汕头南生公司总经理李海烈,汕头、梅县陈富源、陈富通金号东主陈济轩等),将修路之时清理出的多具无主遗骸,集中在梅西龙虎修筑义冢妥善安置,海珊先生也是参与者和赞助人。此事在当时受到梅县各界的交口称道,杨干五先生有诗赞曰:“茫茫白骨家何在,奕奕英灵有所归。”广告时间
年,我父亲鉴于这座五十多年前由民国各界慈善人士殚心竭力修筑的梅县迄今为止最大的民间公墓——梅西龙虎缘善社义冢,遭土崩水冲,破败严重,甚至有些金埕露出土外,盖破者暴露白骨,且散落在外,这些状况不仅对先人不敬,也不利于当地的环境、人文和卫生的建设,遂萌生重修之意。当年夏天,我父亲趁泰元先生回梅县参加活动的机会,将此想法跟他交流,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不仅和夫人廖莉玉女士一起担任重修倡议人,还慷慨解囊,捐资一万二千元,成为捐资最多的善翁。与此同时,他还利用他的影响力,积极为这事发动旅港社团和知名人士捐款出力,姚美良、*华先生等在他的感召下不仅捐资支持,还担任重修倡议人,使重修工作能顺利启动。在义冢拜祭后的合影,右二是作者的父亲,右三是泰元先生。
重修缘善社义冢期间,他每次回梅,都会前来我家,向我父亲了解、关心工程的进度,有时甚至会在繁忙社会活动的空隙,召集重修工作小组研究工程进度,为重修事宜出谋划策、联系有关部门,解决重修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泰元先生的出资、出力,重修工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年,历经四年的重修工作卒告完成,当年清明时节,泰元先生专门回梅,和我父亲一起,组织梅县各界举行缘善社义冢的公祭活动,让这座梅县规模最大的民间公墓重修圆满完成,上以慰仙灵和前辈善翁,下以告重修出资出力者,功德无量,造福当地,教育后人。泰元先生不仅对慈善事业多有捐助,对文化事业也是资助良多,其中他对杨干五先生诗集的付印,出资出力犹多的举动,让我印象深刻。杨干五先生是梅县乡贤、诗人,叶剑英元帅的中学同窗,解放前任教于梅县各中学,育人无数;解放后调入广东省文史馆任研究员、馆员,一生笔耕不辍,诗作集印成《摛藻室诗存》。干五先生是海珊先生和我祖父的挚友,解放前经常到祖父的百花洲故居饮酒、作诗,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