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爱有归乡梦中药对联话春运

春来爱有归乡梦

——中药对联话“春运”

文/古广祥

“家”与“乡”者,并非狭义之家,而是广义之“家族”和“家乡”,因为它是人们寻求文化归属,坚守情感底线与安顿心灵的关键之举。在华夏众多的节日中,并非每一个节日人们都必须隆重庆祝,抑或渴望返乡与家人团聚,唯独春节非同一般,因为“家”是一个人一生不变的起点和终点。他乡不似故乡亲,每逢佳节倍思亲,何事频频梦里归,只缘未惯客天涯,这是民众排除万难执意回家之理由。这般心思恰如中药联所述:

千里找根,*皮子/白前/飞滑石;

八仙过海,白面姑/*远/走游藤。

“春运”即春节运输,它以农历腊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廿五为时段,其有较明显的方向性,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交通运输现象。“春运”最早出现于年,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亦可谓是中国特殊的民俗文化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经济较西部发达,沿海城市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这当然符合经济规律,也符合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的观点。然而,这种经济不均衡发展,势必导致劳动力大量流动。

经济是民众安排自己家业的科学。为了经济生活,不同的工作分摊给各阶层和不同的人,人们不得不根据制度及节令进行社会互动。随着*策不断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经商、离乡务工、异地求学及远足旅游。可以说,正是民众这种“人生在世,会当有业”的游动行为导致了交通运力不够的状况。

思量千里乡关道,山共水,几时得到?人们认为,世界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英国*治家莫尔有此论述,他说:“走遍天涯觅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的人,或到家里就发现了它。”这就是“倦游惊岁晚,万里梦还乡”的理由。为了不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脆弱,故此,回家过年便是外出人员约定俗成之习惯行为。

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府推行“假日经济”,于是乎,中国便在春节前后上演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据统计,每年春运人数相当于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总人口的一次大迁移。此情此景,余撰中药联记录之:

白雪/当归,*面仔/恒山/穿地节;

*昏/即照,白头翁/熟地/过山峰。

(此联由海南儋州才俊邓伟士以儋州汉语古音吟诵)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40年来证明,“春运”已不是简单的人口迁徙,而是“国策”与“民心”之结合体。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国式过年已衍生出“经济学与春节民俗学”相结合的新学科。(完)

书法家秦文亮

秦文亮,一九五二年生,河南永城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甘肃楹联书画院副院长、原兰州*区美术书法院创作员、高级工艺美术师。

图文作者古广祥书法作者秦文亮

责编常小靠审核古广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cd/12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