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今天我们继续开课,继续学习化痰止咳平喘药课本的第页。
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几味化痰药,大家在心目中应该对化痰药有一个复习回忆,我们在开篇的时候已经讲过什么叫化痰药,就是具有消痰和化痰的药。化痰药和止咳药是有区别的。
有可能一味药剂既具有化痰的作用,也具有止咳的作用。或者是一味药具有止咳的作用,同时兼具化痰的功效。但是化痰和止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化痰顾名思义是消除我们的痰涎,而且中医上的痰指的比较多,有的指肺部、咽喉部的痰,还有的是无形之痰,水液积聚。
我们前面讲到天南星,它有祛风止痉的作用,这个痉就是指抽搐类的疾病。而这个引起抽搐,我们叫风痰,就不单是指肺部的痰。
化痰药我们要有一个概念,它有广义的痰和狭义的痰,广义的痰就是指一切水液积聚的产物都称之为痰,狭义的痰就是指我们咽喉、气管、肺部产生的痰,是有形之痰。
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会发现,它既有消痰行水,同时还治疗惊厥,有祛风的作用。
好像和气管痰扯不上边儿,那个就是无形之痰。不单是在肺部了,有的是在经络,在其他地方。
中医上讲,怪病皆生于痰。就是指有些奇奇怪怪的病,往往就是由水液积聚而形成的无形之痰,阻滞经络所导致的。
比方说现在的癌症,脑病及一些肢体突发性的特异性的疾病,很多就是因为身体水液的代谢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那个中医上也是称之为痰。
我们学了半夏、天南星、白附子,都有祛风止痉的作用,半夏还有祛胃部痰湿的作用。这个时候就是广义的痰了。
而且在过去的治疗当中,有一些怪病,比如说有一个妇人,背部侧边老有一块区域疼痛,查体化验血项,各种检查正常,但老是那儿疼痛,怎么也治不好。
后来有一位中医看她舌苔白腻,有痰湿,就给她用燥湿化痰的药物,就用了白附子、白芥子这些化痰的药,当然也有一些竣烈的化痰药。
治疗以后妇人就产生了一个服药后的症状,肚子疼了一天,后来大便出脓痰样的物质,背部的疼痛霍然而愈。
而她背部的疼痛,中医看她舌苔白腻,是痰湿流注所导致的,所以用化痰温通经络的药物,把痰涎排出体外,病就好了。
这个痰这不是我们气管上的痰,而是经络之体的痰,是由水液积聚形成的。
我给大家举这个例子,就是强调一下,要大家把思维思路扩展开来。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关键的地方需要老师引导,让你的思维比较宽泛。
不要在狭小的地方转,一说痰就认为是气管里的痰,中医上很大一部分的病就是因为经络肢体的痰湿导致的。
话题收回来,继续讲课本的第页化痰药,今天讲旋复花。
这是一种花,这味药在中医的使用频率上很高。
旋复花是一味很重要的药,我们就捡重要的讲。有几年我每年要用几十斤旋复花,一至两大蛇皮袋。
旋复花药就是那毛毛的花,熬煮的时候容易飘在上面,喝药的时候就容易喝到嗓子里面,引起呛咳。
所以他们标注着旋复花熬的时候要包煎。其实包煎也很麻烦,后来就是熬煮以后拿纱布过滤一下,就把毛毛去掉了。
旋复花的性味归经: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功效: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为什么说旋复花比较重要呢?
一是因为它有消痰和行水的作用。
第二呢,它有降气和止呕的作用,一说降气就比较重要了,因为它可以调解人的气机。人体气推动血液运行,气升降出入是它的运行规律。
当气生的太过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用降气的方法,旋复花有降气的作用,所以它好多时候不单是用来化痰,而且是用来降气。
我们先说它消痰行水的作用,我给大家说一下当年学医的时候,老师教的中医的顺口溜,治疗咳嗽的三味药:冬花百部旋复花,千年咳嗽一把抓。
意思就是款冬花、百部和旋复花经常相须为用,治疗咳嗽效果很好。
所以它在临床上用于痰涎壅肺,咳喘痰多等等这些病证。在许多的痰咳病证里都配有旋复花来化痰。
它的另一个功效是降气止呕,就是说它的药性是以降气为主。在这儿再教给大家一个中医上的顺口溜:诸子多降,唯有蔓荆子升。
诸花多升,唯有旋复花降。
意思就是各种种子类的药材,大部分的药性是沉降的,向下走。唯独一味药蔓荊子是治疗头风的,是向上升的。
而各种花类的药材,比方说金银花菊花这些花类,它们的药性大部分是向上升发的,唯独旋复花是降气的,向下沉降的。
就因为旋复花有如此的降气功效,所以被用于噫气、呕吐,它有降气止呕的作用,代表性的方剂是旋复代赭汤。
用于胃气上逆,胁下痞满呕吐、呃逆、胃消化不良,这个在治疗胃病的时候经常用,这是旋复花在临床运用的时候的一个绝窍。
下面讲白前,白前是一种植物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肺经。功效:祛痰,降气止咳。它有止咳的功效,也就是我们说的既有祛痰的作用,也有止咳的作用,二者兼备。
在应用方面,白前性微温而不燥热,就说它性比较平和,长于祛痰又能降气。
凡是肺气壅实,痰多咳嗽的都可以运用,偏热痰的就和清热的药合用,偏寒的就和温肺的药合用。
白前和桔梗有类似的作用,性平和,寒热都可以用。所以运用也比较广泛,好多的咳嗽药里边都有白前这味药。
下面看前胡。前胡也是一种植物的根。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肺经。功效: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主要用于肺气不降,咳喘、痰稠。著名的方剂前胡散,就是治疗咳嗽痰多喘咳。
另外它有宣散风热的作用,所以它用于外感风热证,以及我们所说的夏季的风热感冒。
特别是风热感冒同时具有咳喘的,常与金银花、薄荷、桔梗来一块治疗夏天感冒。前胡大家要记得:主治热痰和风热感冒。
下面看瓜蒌。瓜蒌是一种藤本类植物的果实,金*色的,把它干燥就可以了。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全瓜蒌兼具以上功效,它既能化痰宽胸,也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大家要记住瓜蒌皮、仁及整个一个瓜蒌的功效是有区别的,这是一个重点。
在临床运用上,因为它能清肺化痰,所以经常用于热痰证,肺热咳嗽。它甘寒而润,善于清肺润燥。经常和贝母、知母治疗肺火壅胜,痰热咳嗽。
瓜蒌的另一个功效,它有理气宽胸的作用,用于胸部的胸痹证、结胸、胸膈痞闷或疼痛等症状。
所以在心脏上的心绞痛也是用瓜蒌来宽胸利气,例如瓜蒌薤白半夏汤。
这是治疗一部分寒邪结于胸部,导致胸闷不畅,非常有效的一个方剂。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治疗冠心病,我是经常运用的。
前一段时间,我刚治疗了搞民宿设计的比较有名气的一个人,他工作压力较大,思虑比较多,导致心脉郁阻。
经过检查有陈旧性的小心梗,堵了好几个,经常心痛。我就给用的瓜蒌薤白半夏汤,效果很好,很快就能够改善。
另外瓜蒌仁有润肺化痰,滑肠通便的作用,所以经常用于肠道便秘,常和郁李仁、火麻仁这些润肠通便的药一起合用,起到治疗的作用。
还有就是瓜蒌连仁带皮一块常用于乳痈、乳腺炎、乳房疼痛,经常和乳香、没药、蒲公英、鱼腥草、白芷一块来治疗乳腺炎很有效。
使用注意大家注意一下,有一个和它相反的药,叫乌头,瓜蒌反乌头。
下面看贝母,贝母我们大家都听说过川贝、象贝,今天就详细的说一下。
我们常用的贝母分两个类型,一个是川贝母,就是四川生产的和甘肃生产的品种,这是个特殊的品种统称为川贝。
另一大类就是浙贝,原产地就是浙江象山县,所以称为象贝,个头较大,产量也较高。
这两种贝母的功效稍微有一些偏,下面我们学习一下。
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这两种贝母都是归肺、心经。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也就是说两种贝母都具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功效。
但是川贝母微寒,以化痰止咳为主,兼有清热散结的功效。
而浙贝母苦寒,也就是它的清热解*力比较强,所以清热散结的功效比较强一些,同时也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
大家要知道它们的异同点,在临床运用上用于肺虚久咳,以及咳嗽火证,痰少、痰*稠,川贝母浙贝母都能化痰止咳,均可用于痰热咳嗽。
著名的方剂二母散就是贝母、知母,就是治疗痰热咳嗽。像肺热咳嗽、痰*、痰稠、干咳,可用二母散来治疗。
下面看川贝、浙贝在应用上的区别,共同点是二者都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作用。
不同点是川贝性凉而甘,兼有润肺之功,多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证,浙贝母苦寒较重,开泄力大,清火散结力较强,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的咳嗽。
这是它们二者的区别,就是一个偏寒用于火证,而另一个性凉一些而甘润,用于各种咳嗽多一些。
在临床当中另一个功效就是用于瘰疬、疮痈肿*、乳痈、肺痈。川贝浙贝都有清热散结的作用,但是浙贝苦寒,它清热解*散结的功效更强一些。
所以有人说甲状腺增生、甲状腺大,其实就是痰火郁结,现代人压力大,容易气郁,气郁日久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水液集聚形成痰火而引起的。
这个时候治疗这些病怎么用呢?第一,它已经结成块有结节,这个时候用清热散火的药用贝母、元参、牡蛎这些软坚散结的药物,加上利气的药物就可以治疗。
同时这样的患者要注意,自己情绪开朗,要做些气机经络的疏通,同时服用疏肝理气加疏肝散结的药物,就可以治疗这样的疾病了。
而且贝母经常用于治疗肺脓肿,我们叫肺痈,与蒲公英、天花粉、连翘、芦根、鱼腥草一块来治疗乳腺炎。
在使用注意上要注意反乌头,瓜蒌、贝母反乌头。另外在用法上,在入煎剂时候3-10克,很多时候川贝母比较贵,都是研末冲服,每一次1-1.5克。
今天这几味药使用频率都比较高,讲到这里就可以了,下节课我们再接着讲。
。
香林手记:人在自然中----香林信步的中医宇宙观启蒙课
气血不老的秘密:蓉杞八珍汤
香林手记:终南深处有人家
香林手记:懒得筋疼
香林手记:生命中的贵人
香林手记:淡淡的关于兰
香林信步:香林谈医疗与养生
?香林手记:呼吸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