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集灵*家园系列第一辑历史烽烟

荒漠里茂盛的诗意

——为王卫平诗集《灵*·家园》作序

谢建平

第一次见到卫平是在我的办公室,

第二次见到卫平是在内蒙古乌海市,

时间:年夏。

他带着我去阿拉善看最后的王爷府,我离开时他又带着当地文朋好友远远站在马路边,为我饯行。说实话我平生第一次感到内蒙人热情周到的礼节,以至于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我是个不会以酒助兴的人,但在那片沙土地上,我学会了豪爽,学会了大口大口地吃肉,学会了大碗大碗地喝酒,面对一群诗人的热情,我端起他们递来的银碗酒水,第一次面不改色,也不假思索地将这个夏日的烈酒一饮而尽……

内蒙人的豪爽,也造就了他诗情的豪放。首先,我感动于卫平的那些透明的极富亲和力的文字。在这本诗集里,作者第一辑就取名“历史烽烟”,他用诗的语言,追忆了许多带着伤感的往事。如果说,回忆就意味着自己对某些事件的记忆的话,那么我说他的记忆是对一些小事的追加,而构成了对周围人情态的   背对远山

以独特的思维

怀想历史

其实   史与诗

是一对孪生姐妹

不同的是

出生时间

仅一步之遥

车行东北

每节车厢

如沙丁鱼罐头

里面横七竖八标本一样

或站或坐或躺

表情木然

列车不知疲倦地向着

鸡冠子方向一路狂奔

骤然闪过的电杆

始终做着距离的标记

窗外的庄稼绿草树木

呼吸被晨露洗刷过的清新

期待着成长的记忆

拔节成岁月的书签

一声粗闷的汽笛

惊醒草原恬静的梦

列车像是与久别的情人幽会

或是为病床上的母亲

送去救命的稻草

把太阳月亮甩在身后

有时偶而抬头望一望

天空中的云彩

那渐渐有了奇特形状的白云

给了些许安慰与鼓励

傍晚呼啸而过的风很硬

像富拉尔基浓密的胡须

扎痛了夜行人

踽踽的心

令我*牵梦绕的呼伦贝尔

已离我越来越近

梦中的马莲花

开满激情的火焰

几名俄罗斯女人

穿着十分节俭

穿行而过

给车厢带来异国情调

仿佛让人听到了伏尔加河畔

浓郁的雪茄

引来的咳嗽

使来自于内蒙古西部的游子

一下子缩短了与母亲的距离

越往北走

越能感到什么是真正的

蓝天绿草白云

河面上几粒鸟鸣

吓坏了正在酣睡的胖头鱼

本想沿途可以看到别样的风景

却未能遂已心愿

可转念一想

没有风景就是风景

人生处处皆风景

只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

眼睛

文房四宝

(组诗)

敞开胸怀

任志者尽情表白

历史烽烟

渐渐散开

墨香浓韵

流光溢彩

尽显中国功夫

一枝独秀

长开不败

取店山之松烟

代郡之鹿胶

十年磨一剑

心如磐

神若岚

一滴醉佛龛

展八尺生宣

挥千里云烟

五更鸡鸣间

点坠石

笔钩金

一戟胜群贤

秦砖汉瓦

一代枭雄

师承古法

鹿毛为柱

羊毛为被

铸就历史佳话

玉兰蕊锋名天下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路遇侠客

必亮剑

狭路相逢

勇者胜

一指玉笋破池城

玉出为光墨不渗

石美润坚漆无锈

铜崔古台遗瓦砚

刚柔并济

端砚石工巧如神

踏天磨刀割紫云

落叶初绽露欲滴

浑然天成

久闻岷山鸭头绿

可磨桂溪龙信刀

洮河绿石润如玉

天下难觅

狂草

跋涉千年之后

走出许多的路

直的若砥

曲的若心

秦汉魏晋栏杆拍遍

却走不出去

观自然   师造化

饮一樽日月

醉于公孙大娘舞剑器

俨然无羁侠士

天马行空 行云流水

挥出千里云月

一个叫张旭的人

磨破铁砚之后

驾空灵之性

仰气象万千

用这种风格走路

走出万古流芳的美名 

书者已逝

留下的却是永恒

令未来唏嘘

沟通了历史

写下了豪迈辉煌

刻下一种光彩照人的精神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医院白癫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cd/3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