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丨天赐文丨春丽
来源丨娱乐新青年(ID:iiiquan)
很大一部分人心中的香港,是由女人构成的。
梅艳芳、张曼玉、郑秀文、邱淑贞、杨千嬅、钟楚红、朱茵,这些香港的女性。
上帝偏爱,让她们过分美丽,形形色色的女人,三千张面孔,成就了一个时代。
但离开了那个时代的香港,再也没有这样一群活色生香的面庞、光彩熠熠的女性。
以前提到港女,脑子里可以有一大堆与之匹配的人名——
梅艳芳、张曼玉、郑秀文、钟楚红、林青霞、杨千嬅……
这一批港女,她们明明性格、长相、出身完全不同。
却都有着共同的品质:坚定勇敢、敢爱敢恨、果敢洒脱、独立且自信、娇憨又刚强。
最有趣的是,那个时代的女性,都不约而同地维护着「港女」的荣誉。
亏可以吃,恋可以失,但不能丢了「港女」的尊严。
《志明与春娇》里面,有过这样一个情景:
春娇对着镜头说自己抽烟的原因是以前喜欢上一个要抽烟的男孩。
为了能在抽烟的时候和男孩搭话聊天,所以她也开始抽。
后来突然有一天男孩对她说他戒烟了,因为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而女孩不喜欢男生抽烟。
春娇心里明明很难过,但是为了保持「港女」应有的形象,于是还鼓励他说「你不错嘛」。
人们都以能和港女谈恋爱为骄傲,觉得她们拿得起放得下。
殊不知她们其实更容易受伤,只是她们普遍坚强。
开头说港女总是容易受伤,但港女普遍坚强。
郑秀文就是其中之一。
郑秀文,是把自己活成一支*队的人。
心墙之外是堡垒,心墙之内是家园。
她的人生到现在,经历过三次大转变——
第一次,从刚出道时候的小家碧玉,转变为我们熟知的,特立独行的郑秀文。
郑秀文刚出道的时候,类似古装剧里那种鹅蛋脸的端庄大小姐。
眉眼如画,气质如兰。
但在美女如云的TVB是没办法杀出一条血路的,
她骨子里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叛逆女孩,不甘于拘束在一个类型的角色里到永久。
杜琪峰发现了郑秀文的「野」,给予过郑秀文高度评价:
受到鼓舞后,郑秀文卸下精美的妆容,剪去飘逸的长发,成为了搞笑喜感中,又带着一点通透的女人。
第二次,是在出演关锦鹏导演的《长恨歌》时期,郑秀文英朗的港女范儿,与原著中小家碧玉的王琦瑶相差太大了。
而且导演坚持用了原声,郑秀文港普味儿的台词与娇媚的上海话完全不符。
电影上映后,遭到了一片骂声,郑秀文陷入了抑郁。
将近3年没有工作,反而成了一个专栏作家,多年以后,这些文章集结成书,有了《值得》。
养好伤,治好病,她一复出,就一口气举行了连续8场演唱会。
在最后一场演唱会临近结束之际,郑秀文读了一封自己写给自己的信,结尾是——
「我清楚地知道,你回来了。更重要的是,你的勇气回来了。」
后来有一段时间郑秀文上热搜的关键词,
都是帅气、马甲线、好身材。
她能连续在跑步机上跑2小时,每天8公里,并接着5个小时的力量训练。
她将「港女」身上的顽强得像野草一样的生命力发挥到极致,
第三次,人们觉得是郑秀文的人生大关——
丈夫许志安被拍到出轨实锤,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出轨一事供认不讳。
众人都在为这个坚强可爱的大女人感到惋惜。
她选择了原谅。
只是忽然想起,《值得》里她唱到——
「跟着你错,跟着你走,我们的故事爱就爱得值得,错也错得值得。」
现在想来,港女们敢爱敢恨算是简单,决定原谅才是真难。
刘嘉玲作为港女的关键词,是以一个「勇」字开头的。
高中看了《无间道》,就觉得刘嘉玲天生就是要当「大哥的女人」的。
她泼辣,直率,勇敢。
她时时刻刻都提着一口气,面对小弟威武,面对危险凛然。
没想到刘嘉玲没当成大哥的女人,却当了「神仙」的妻子。
人们都说刘嘉玲拥有了大家都想要的稀世珍宝——
但不要忘记,她曾经历过旁人要不起的惊悚经历。
最灰暗的时期,她毅然站出来发声:
「向关心我爱护我和诋毁我的朋友说句话——我比你们想象的更坚强。」
经历常人不敢想象之风波,拥有常人不敢奢望之幸福。
有人心口不一,有人心口一个「勇」字闯天下。
敢输的人,才敢赢回来。
无论是演员、妻子还是刘嘉玲,她都完成得很好。
以前香港的老人们经常说:
「好运气和坏运是一样的,如果太大了话,都是接不住的。」
如何评价刘嘉玲?
我觉得知乎上有个回答棒极了:
湖南台那个真人秀节目《我们来了》里,刘嘉玲所在的那一队输了。
作为惩罚,所有队员要喝一种非常难喝的饮料(我印象中是用苦瓜汁什么的调制的)。
几个年轻女演员有些抗拒,迟迟下不去手。
这时刘嘉玲作为队中资历最老的女演员,率先拿起杯子一饮而尽。
所有人不再说什么,都喝了饮料。
我喜欢遵守规则的人。
年,「刘嘉玲被绑事件」突然被人曝光。
噩梦一样的图片,毫无修饰地摆在当事人和公众面前,群众哗然。
梅艳芳带领多香港演艺界人士上街游行。
控诉爆出照片的媒体——香港《东周刊》的恶行。
直接逼得这个当时香港最大的新闻八卦周刊,宣布永久性停刊。
年,阿娇陈冠希艳照门事件,阿娇面对媒体无助哭诉「太傻太天真」。
但梅姑已逝,无人挺身而出。
很多人都知道梅艳芳被称为「香港的女儿」,却不知为什么。
梅艳芳所处的时代,正好经历了香港的腾飞和没落,见证了经济和城市的跨速发展。
她故事里蕴含的励志精神,刚好切合了时代的脉搏,成为典型的「香港梦」。
她自幼丧父,4岁半就出道。
十来岁辍学,在母亲的歌舞团里唱歌卖艺供养两个哥哥读书。
一路从荔园游乐场唱到舞厅,一档选秀节目彻底走红。
之后,她在红馆开了15场个唱、与张国荣、刘德华、曾志伟等人皆是挚友。
她生命的最后时期正值非典,她毅然举办了1:99演唱会,为陷入灾情中的人们募捐。
她去世后,香港主流媒体,第一次用「香港的女儿」的称呼来纪念她。
有人说:
「梅艳芳是个异数,在香港女歌手的排序里,她像一个断档——
在她之前,红得发紫的是徐小凤、甄妮这样的前辈,她出现之后,女歌手里再没有人能与她比肩。」
作为一名艺人,梅姐用她的专业和天赋将这一职业发挥到了极致。
而专业成就之外,她在有限生命里投入了对朋友、行业及这个社会无限的热情和责任感。
在她去世后,时任香港特别行*区行*长官董建华发文悼念——
梅艳芳极富创意和毅力,凭借自己的努力将事业带上高峰,是香港成功的典型例子。
中央人民*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李刚悼念——
梅艳芳长期致力于香港演艺事业,屡创佳绩,誉满乐坛,并热心参与香港及内地的慈善公益活动,贡献良多。
香港特别行*区广播处处长张敏仪悼念——
梅艳芳是真正的香港传奇,有情有义,有始有终,她把最美丽的一面留给世人。
短短四十年的人生路上有许多波折、失意,但她最终成为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演艺人协会会长。她为争取公平、公义,亦不在乎付出代价。
年,梁朝伟戛纳封帝。
红毯领奖时,他左手牵着后来的妻子刘嘉玲,右手牵着张曼玉。
这张照片被媒体拍下,成为了时至今日,影迷口中津津乐道的红玫瑰和白玫瑰。
有些人的人生,是倒着活的。
别人越活越收着,最后把自己收进家庭的壳子里,没有了自由的形态。
张曼玉越活越张扬,40多岁时,穿旗袍活在古典乐里的张曼玉,突然爱上了摇滚。
50多岁上了音乐节,涂烟熏妆穿皮衣,不顾众人的眼光,虽「左」犹「唱」。
三首歌下来,不管台下有无掌声,自己却像小孩子一样拿着话筒说:
「他们都叫我不要唱了,但是我不想停。」
不管是第一眼看上去,还是第二眼看上去都安安静静的张曼玉,居然是个倔强的人。
她撒开脚开始奔跑以后,就没有停下过。
张曼玉以香港小姐的身份出道,一路顶着花瓶的名字走过了最艰难的2年。
后来《甜蜜蜜》红透大江南北,张曼玉一哭,哭碎了整个中国年轻男女的心。
后开《花样年华》23件旗袍,奠定了中国影视上女星旗袍形象的天花板,
最美不过张曼玉。
因为这部电影,论坛上到现在都有嗑梁朝伟和张曼玉cp的粉丝,甚至写了长达14万字的同人小说。
张曼玉出演《阮玲玉》封神,「巩皇曼帝」的称号开始流传起来。
都是神仙一样的女人,巩俐身上有中国北方女人蓬勃的生命力,像扎在地上一把锋利的刀,美丽又凌厉;
香港的张曼玉却像树尖尖上飘摇的紫荆花,印在香港人的脑海中,芳华绝代。
还好,别人希望张曼玉活成一代芳华,她只想先活成张曼玉。
于我而言,邱淑贞之于香港,就如同杨玉环之于唐朝。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
不是杨玉环需要唐朝,而是唐朝需要杨玉环。
她们的存在,就是一个时代华丽和鼎盛的象征。
有人说,她是「全香港的欲望」。
她的美,是独属于香港的。
没有一个人能美得像邱淑贞这样,是性感和清冷的集合体。
「玛丽莲梦露如果一直活下来,就是钟楚红的样子。」
她和周润发有长达10年的荧幕情侣之路,和张国荣、*等人有着亲密的友谊。
全世界都爱的张国荣,把钟楚红亲切的称为「红姑」。
张国荣上*沾蔡澜等人的《今夜不设防》节目,直言他心目中最美的女演员就是钟楚红。
那时候的香港流传着一句话——
再发发不过周润发,再红红不过钟楚红。
她在最红极一时的时候急流勇退,选择了嫁人。
港女就是这样,说放手就放手,一点不留恋名声和人气,给下个时代的人们,留下一个永久的传奇背影。
朱茵的美,我是从小就能get到的。
干净透亮的容颜,生动的表情。
只要一笑,就能好看到让人惊艳。
一个画面,足以说明全部。
香港以三个女人的爆红为尾声,宣布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有人说,梅艳芳是香港最后一个「新娘」。
有人说,郑秀文是香港最后一个「天后」。
有人说,杨千嬅是最后一个「港女」。
千禧年后,「港女」越来越少被人提起。
人们像戒烟一样,把她们戒掉了。
就像余春娇遇见了张志明,香港人在20世纪的尾巴上,终于遇见了崭新的香港梦:
高楼、高铁、高速路、高速发展的经济。
一个以钢筋混泥土为骨肉,数字化为肌腱,信息为血液的巨型世界拔地而起,迫不及待向香港人张开了双臂。
他们终于走出了乌托邦一样的电影世界,不再迷恋于当一个古惑仔,或者心心念念成为某某某的盖世英雄。
香港人集体离开了烂柯寺,离开了桃花源,来到了新世界。
我想了很久,到底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这样一场荒唐大梦的感觉。
还是戒烟最合适。
很多时候,生活没有什么大厦倾颓,人们的喜好只是被别的大厦给取代了而已。
而港女看着人们欣然而来,又茫然而去。
她们作为旧时代的守门人,则永远地停留在了原地。
如今的香港,依旧遍地是「港女」,只是,此女非彼女。
活到现在,才发现这些女性对我们的影响有多深。
小时候看《鉴证实录》,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宝言明明那么爱家原,却还要选择离开他。
但长大后在无数个选择的瞬间,都能想起女主角说「我只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那样坚定的样子。
我想,记住这些港女说话的语气,做事的神态,和自信的样子,也算是我曾经到过桃花源,摘了一支春天的证明吧。
而你如果也恰好迷恋那个桃花源,就互相以「在看」为证吧。
今日互动话题:
你印象最深的「港女」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