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碗碗腔搬上舞台,应当说是我们陕西戏曲史上一个新的创举,为我们戏剧园地里增添了美丽、鲜艳的花朵。这里我想把我们戏曲剧院三团几年来在*的亲切指导、大力支助和广大群众的热烈关怀下,如何把这个优秀的剧种搬上了舞台,简单地介绍一下。但由于水平所限,不可能全面深刻地介绍出来,甚至难免还有错误和不够准确之处,希望同志们,特别是戏剧界的战友、老师和前辈们看后多提意见,批评指正。
解放后,由于*和*府对戏曲事业的重视关怀和大力的扶植,广大艺人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于是又重新组织班社,并且开始排演新戏,如《逼上梁山》《北京四十天》《血泪仇》《穷人恨》《白毛女》等。但就整个来讲,由于它容纳的观众有限,继承人不多,加之皮影本身的局限性,使它的发展极其缓慢。
为了把这个优秀的剧种继承下来,并且搬上大舞台,给以更好的发展与提高,我们省戏曲剧院三团,年受陕西省委的指示,做了大胆的尝试,把《金碗钗》中的“借水赠钗”搬上舞台由人扮演。
王毓娴原安民《桃园借水》
如何解决动作问题
把皮影搬上舞台,用活生生人的形象扮演,由于原皮影受亮子的局限,另是一套程式的表演动作,因而在开始时使用动作问题发生了很大的困难。有人说:为了保持碗碗腔独特的表演风格,应当首先向皮影的表演动作学习,并且很好的挖掘它、接受它,把它一成不变的搬上舞台,然后采用秦腔、京剧和其它剧种的传统表演来弥补不足,这样既能保持原剧种的独特风格,又能大大的发展和丰富这个剧种的舞台动作。另一种意见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皮影在布亮子上的演出,由于形式所限,它的表演动作不但简单而且也很机械,假如为了保持这个剧种的“独特风格”而死搬硬套的采用,观众根本是不可能更加细致的看到人物的全部表演与思想活动的,从而也不可能通过戏剧得到更大的享受和教益,同时使我们把皮影搬上舞台,失去了重大的意义。他们的意见是:皮影的表演根本不能适用于大舞台,所以在动作方面它是一穷二白的,没有任何清规戒律的局限,因而完全可以采用秦腔、京剧或其他剧种的传统表演动作。只是运用碗碗腔的音乐和唱腔,至于它的表演风格问题,就不要过多的考虑了。
面对这两种意见,究竟如何处理呢?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仍是没有任何结果,最后先就前一种意见试试看吧。
在开始排演《借水赠钗》时,大量采用了碗碗腔皮影的很多动作,如桃小春相思忧虑成疾,当她看到崔护的情诗时,又着急又伤情,只是手扶院墙痛哭流涕。这里就运用了皮影那种少女哭泣时一摇一闪的姿态。桃小春昏迷后崔护返来,见此情景,万分悲伤,他的双手伸向前去,一高一低上下闪动的表演也都是完全一成不变的搬用皮影的动作。
演出后,反映不一。有人认为我们学皮影动作学得很像,正是保持了皮影的独特风格,同时也认为是碗碗腔发展的唯一方向。又有同志却竭力反对,认为机械的使用皮影动作,对演员表演限制很大,而且动作生硬,也不够优美。他们仍坚持完全采用其它剧种的传统表演。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深的感到第二种意见是有道理的,的确在排演时机械的搬用皮影一些动作,对演员创造限制很大,一些动作不能深刻的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但为了保持它的“独特风格”,也只得照样去做,结果学的虽象,却和人物的思想距离很远。
根据这种情况,经过座谈研究讨论,我们就适当的做了变革:仍然按照原来的做法,不过在吸取皮影动作方面,大大的减少了,加强了向兄弟剧种传统演学习的做法,只采用皮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作,而且经过加工提炼,合理的运用在戏里。如我们后来排的《女巡按》中“观音庙”一场,肖慧娘被狂徒张横穷追,在泥泞的道路上,他那种急欲向前,又难行走,一颠一闪的动作,都是皮影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经过导演、演员的合理加工应用在这里,充分地表现了人物当时又乏又累而又急于前行的那种极端困苦的神态。“杀差官”一场中,袁华见了横行霸道的仇人张横,气愤填膺,一手举刀,一手有力地指向张横,扎了一个前弓后箭姿势,既威武而又好看,这也都是经过加工合理运用在剧里的皮影武生惯用的动作。《金碗钗》艳娘被歹徒所害,当她第二次出场时,用小步倒退出场的动作,也都如此。
我们现在的做法,就是在运用秦腔、京剧和其它兄弟剧种的传统表演基础上,吸收碗碗腔皮影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经过提炼,合理地使用,这样既有了碗碗腔剧种的风格,又大大的丰富了这个剧种的舞台动作。至于那两种分歧的看法,现在仍未能得到统一,这就有待我们今后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逐步去解决。
如何解决唱腔问题
碗碗腔其所以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就是因为它那优美动人的曲调,能够紧紧的吸引观众。假如要把这个剧种搬上舞台,不细致熟练的掌握它的唱腔艺术,那么搬上舞台的工作又有什么价值呢?因而首先必须很好的掌握这个剧种优雅缠绵的唱腔风格。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任务:必须很用心的跟着碗碗腔教练学唱、学白,特别是要学他们的发音咬字用气等唱腔特点。碗碗腔二音(假声)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很多同志过去没有或很少听过这种唱腔,所以在练习时抓不住音,不能很好的运用二音,因而唱腔没有味道,和碗碗腔的唱腔风格距离很大。为了更好的运用二音,确切的学得碗碗腔的味道,德庆皮影社的很多老师,给我们一句一字的口传,经过一个时期的苦学,有了初步的掌握。
由于艺人的嗓音、咬字、发音地域各有不同,因而唱出的味道也是各有千秋。为了丰富、提高我们的唱腔,我们不仅向德庆皮影社的唱腔学习,而且也向朝邑、渭南、华阴等地的艺人学习,综合他们最好听、最适用的唱腔优点,来充实我们。
搬上舞台后,唱腔最大的问题就是定调问题。过去皮影艺人演唱时,生旦净丑男女老少,都是一个人兼唱,因而没有固定的调。定调是根据不同人的嗓音情况、唱腔的多少和戏剧情节需要的缓急情况,逐步往上升。有的艺人开始唱D调,最后唱到B调,甚至有嗓音条件更好的艺人开始唱D调,最后升到C调。搬上舞台后,生旦净丑分门别类的以人扮演,男女同志的嗓音各有不同,因而定调就成为很大的问题。以B调为标准,男的唱来合适,女的唱时就有些高;以A调为标准,当然女的唱时非常合适,男声唱时就相当的低,嗓音施展不开,有的低音字,甚至很难听见。究竟如何解决定调问题昵?我们是根据某个戏男女唱词的多少来决定的。如《碗碗腔》女角就多,而且唱词也多,我们就以A调为标准,把男声唱的低、施展不开的某些地方结合剧情需要适当的提高几度。假如定B调时女的一些过高、唱不上去的地方,再用如上的方法降低音度。通过这样一些做法,基本上解决了定调的问题,但是解决的还不够很彻底,有待我们今后继续努力,以至彻底解决。
碗碗腔《金碗钗》大审李瑞芳——崔艳娘段林菊——崔丽娘王斌——芦充原安民——崔护王毓娴——桃小春梁才——公冶凯乐器及演奏问题
虽然碗碗腔仅有的三件乐器也很好听,但要适应舞台人物各种复杂的戏剧情节,就显得不足了。为了适应舞台要求,我们在原有乐器的基础上,适当的增添了一些西洋乐器和其它的乐器,如双簧管、打琴、小提琴、洞箫、二胡等,大大的丰富了碗碗腔的音乐,也能适应各种各样极其复杂的戏剧情节了。如《借水》中崔护和桃小春一见钟情的情节,光用月琴、硬弦、板胡是不够的,这里就加上了打琴、双簧管、小提琴,一下就把这对情人相互爱慕的内心情感烘托出来了。悲剧《钗头凤》中最后唐蕙仙被逼。忧心伤情,吐血而死,这里又运用了洞箫和二胡,使得整个戏剧气氛非常低沉。
西洋乐器和其它乐器,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用的,一般还是用原来的乐器,但原有的音量太低,后边的观众有时就听不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主张把某些字音演奏时压重或提高,这样就会增强音量。我们也曾这样做过试验,结果粗糙无味,和碗碗腔的音乐距离很大。有人建议用一个小麦克风来传播音量,这个办法经过实验,虽然很好,但有时音大音小不能随心所想,按照戏剧情节发挥作用,因而大家就进一步研究,用一个调音器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放大时就扭大,需要音小就扭小。这样一来,解决了音量的问题。由于弦乐的增加、变革,因而打击乐也就不能只限于原有的东西了。几年来我们在吸取秦腔的打击乐点比较多。
为了悦耳好听,配合戏剧气氛,制造效果,因此对原来碗碗腔音乐中的马锣,我们感到不适用。因为马锣是一种特殊的乐器,音色很特别。如果全部要加马锣,听起来也比较刺耳。所以我们只对它作为特殊铜器来使用,如给一些反派人物应用等。
在音乐的演奏方面,无论是打击乐或弦乐,开始时没有味道,而且几种乐器结合在一起,也不够谐和统一。为了提高演奏水平,掌握碗碗腔的音乐特点,乐队同志也和演员一样,认真的向教练学唱,只在今年的苦战中就学会了《观音堂》《卖花线》《魏氏捎书》等丑角、旦角、生角的各路唱腔,并学会了很多碗碗腔的打击乐点,同时每人也学会了一样碗碗腔的传统乐器。其次为了演唱的有情感、有味道,他们还经常翻阅碗碗腔的老剧本体会情感,现在的演奏水平较前已有很大的提高。
对碗碗腔今后发展的意见
今后我们不仅要继续努力挖掘碗碗腔固有的遗产,给以提高和发扬,而且还要大量的吸取其它剧种的东西来丰富它、充实它。我省无论是陕北、陕南或关中道的民歌小唱都极为丰富,同时又有秦腔、眉户、弦板腔、汉剧等历史非常悠久,并且相当成熟的兄弟剧种,这就为碗碗腔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且碗碗腔这个年轻的剧种,也只有向民歌、小唱和各兄弟剧种伸手学习,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与发展。总之,碗碗腔不但要继续挖掘、创造革新,而且要不断的向其它优秀的剧种学习,来提高和丰富自己。
体会与感受
经过蜿蜒曲折的道路,我们终于把碗碗腔搬上舞台了,而且得到了文艺界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应当说,这是*的戏曲*策的胜利,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的胜利。从碗碗腔搬上舞台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没有*的亲切教导和热心的关怀、支助,我们将一事无成。而且我们也深信,今后在**领导的不断教导下,我们的碗碗腔将会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就。
依靠艺人,团结艺人,也是保证我们工作顺利的主要因素。这里我们诚恳的感谢德庆皮影社的全体老师和王凤堂、雷文立等很多教练的热心指导与帮助。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避风雨,不顾路远,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整天为我们教唱、教曲调、教铜器的使用。这种大公无私、对艺术严肃认真的精神,实在使我们钦佩。
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而且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问题。为了给这一优秀的剧种创造更宽阔的发展前途,在*的不断教导下,我们还要继续依靠艺人,学习传统,加强实践,克服一切困难,使碗碗腔发挥它古朴而青春的力量,开出更美丽的花朵!(年10月13日)
碗碗腔皮影戏《金碗钗》配唱:石景亭、*莉莉陕西省德庆皮影社演出编辑/刘*审核/妍薇
往期精彩
★张笑强:一位特殊母亲的特殊奉献★谭天杏: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凌养田:博采众长转益多师★马好善:生旦净丑皆能的皮影戏老艺人★赵巧苗:名演员唱响园丁之歌★广雪琴:笨鸟先飞业精于勤★秦腔王荣华豫剧吕荣华携手同唱《朝阳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