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丨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中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
中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
1来源

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

2别名

紫苏茎、苏梗、紫苏杆、苏茎、紫苏草、紫苏枝茎。

3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0.3~1.5米。茎直立,绿色或紫色,密被长柔毛。单叶对生;叶片卵形至宽卵形;叶柄长3~7厘米。

4产地分布

紫苏为栽培品,我国广泛种植。

5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6药材性状

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毫米,常呈斜长方形,木质部*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

7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

8功效与作用

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属理气药。

9临床应用

用量5~9克,煎汤内服。用治胸膈痞闷、胃脘疼痛、暖气呕吐、胎动不安。

10药理研究

药理实验表明,具孕激素样作用,与孕酮一样能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的增长。

11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紫苏醛、1-柠檬烯、α-蒎烯及β-蒎烯、β-丁香烯、α-香柑油烯及芳樟醇等。还含紫苏酮、异白苏烯酮、白苏烯酮、紫苏烯、精氨酸、枯酸、紫苏苷及亚麻酸等。

12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13配伍药方

1、治伤寒及温病瘥后,起早及饮食多,致劳复:紫苏茎叶(锉)一两,生姜(切)半两,豉一二合。上三味,用水二盏半,煎至一大盏,去滓。食前温服,日二服。(《普济方》紫苏饮)

2、治上气暴咳:紫苏茎叶二升,大豆一升。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大豆,次下紫苏,煮取一升五合。分为三服,昼二夜一。(《外台》)

3、治孕妇胎气不和,胸闷恶心:苏梗、半夏各9克,生姜3片,陈皮5克。水煎服。[《中医中药与临床研究》,(3):47]

4、治脚气,上气不止:紫苏茎叶三分(两),白前一两,桑根白皮二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人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5、治吐血,衄血:白茅三钱,紫苏茎叶二钱。上散。新汲水一碗,煎七分,乘热调生蒲*二钱,旋服。仍以大蒜两颗煨熟,捶扁,贴敷两脚心,少倾,自觉胸中有蒜气,其血立止。若下部出血,可以煨蒜敷两掌心。(《直指方》茅苏汤)

苏梗陈皮茶

此茶可化解脾胃气滞,常用于胸腹气滞胀闷、不思饮食等症。

苏梗、陈皮各10克。将苏梗、陈皮一同放入茶壶中,冲入沸水,浸泡15分钟后即可饮用。每日1剂,代茶频饮。

适合脾胃气滞所致胸胁及脘腹胀闷、胀痛、噎嗝反胃、呕吐、不思饮食者饮用。四季皆宜饮用。

胃热呕吐者不宜。

苏梗降逆汤

此方为经验方,既能健脾益气,又能理气消积,主治胃脘痞胀不适、噎嗝等症。

苏梗10克,木香6克,山药12克。将苏梗、木香、山药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煎煮、取汁2次,每次煮30分钟,再把两次取的汁混合均匀。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适合脾胃虚弱、胃寒气滞、脘腹痞胀不适、噎嗝者饮用。秋、冬季节尤宜。

胃有实热者不宜。

点击

右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cd/6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