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胡希恕解读《经方》讲座第二部分金匮要略八、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汤主之。厚朴麻*汤方厚朴五两?麻*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咳而脉浮者,厚朴麻*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这是一节。“咳而脉浮”为在表,在表得解表,但是这个说法也是非常地简约,那就是一般咳嗽我们就用厚朴麻*汤吗?也不是的。这个方子与小青龙汤很类似,主治差不多。当然我们要参考小青龙汤的应用。(外邪内饮)这么一种咳逆上气可以用的,不是说是咳嗽就用的。“咳而脉浮”是在表,也是有内饮,没内饮这个方子也不行。我们分析分析这个方子就知道了,它与小青龙汤的不同在于,它去了桂枝和芍药。去桂枝啊,麻*要配伍桂枝发汗厉害,它去了桂枝,反而加上石膏了,发汗作用就很轻。那么小青龙汤也有加石膏的,烦躁的话加石膏,不烦躁没有加石膏。厚朴麻*汤加石膏,也就是说这个方剂也治烦躁。但是,麻*配合大量的石膏,反倒治汗出,咱们看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者”,有麻*还治汗出呢。(厚朴麻*汤)它没有桂枝,有石膏。我们根据这一点,此方不是个大发汗药。另外它加上杏仁、厚朴,杏仁、厚朴咱们知道都治喘,所以这个方子偏于治喘。那如果近似小青龙汤证,不需要大发汗,而喘反倒重,可以用这个方子。所以我们临床上,对方剂你得弄清楚。这个方子比较而言,不像小青龙汤那样“温而发汗”,一般而言,用起来比(小青龙汤)那个方子还平稳得多,其他是大同小异了。它搁小麦就是补虚了,小麦还是有些营养,别的作用也没有。也就是说小青龙汤证无须大发汗,而偏于喘这方面多的话,可以用(厚朴麻*汤)这个方子。我们用的时候根据小青龙汤证(对比鉴别),小青龙汤证就是咳逆倚息不得卧,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这类情况。、脉沉者,泽漆汤主之。泽漆汤方半夏?半升紫参五两(一作紫苑)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芩人参桂枝?各三两上九味,?咀,纳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脉沉,脉沉不光是在里,我们讲到后头“水气篇”就有,“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水饮也能致咳,水饮往上压迫横膈膜,比如胃虚停水多,压迫这横膈膜。人呼吸,肺一张一合,一合的时候肺往下,往下横膈膜也得随着它往下,可胃里有水,往上压迫,横膈膜不得往下,呼吸就困难,它也影响(致)咳,影响(致)喘。这个“脉沉”指有水说的,所以用泽漆汤,泽漆汤就是个下水的药。这个方子也很有意思,以泽漆为主,泽漆用三斤,泽漆又叫猫儿眼,这个药非常好,利水不伤人的,所以它大量用,搁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古人一斗就是咱们现在的十茶杯,一升就是一茶杯,你看我们现在喝药,古人说每一回饮一升,一升就一茶杯,不是现在那升斗,那还不把人撑坏啊。用“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泽漆汁子单独搁的,另外他搁半夏、紫参,也有搁紫菀的,生姜、白前、甘草、*芩、人参、桂枝这些药各三两。他把这几味药弄碎,纳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泽漆不是先煎了嘛,那药汁里头加这些药,再“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要频服,一回吃五合,到夜把它吃完。所以这个药很平稳,分析方药的组成,既用泽漆下水利小便,同时用人参、甘草、生姜健胃。凡是里有停水,都是胃虚,所以用健胃的药。其他的药,都是下气止咳,如半夏、紫参、白前。*芩它不是(下气止咳),它是协同泽漆去热。内有停水,常常也烦热。《伤寒论》里有“心下有水气,表不解”,表热不除,所以也搁点*芩,佐泽漆以去热。另外搁些健胃安中的药,恢复胃,胃不恢复还停饮,(即便)这个水去了,旁的水还生,胃恢复了就不再停水了。另外有下气止咳的这些药,半夏也下气,同时它也祛水。所以这个药主要是安中健胃、利尿止咳、下气止咳这种主治,这个方子也挺好。我们在治一般的咳嗽喘的时候,如果它脉浮,你还得在表上求。这都是原则的问题。他举了个厚朴麻*汤的例子,不一定厚朴麻*汤啊,如果像我们前面讲的,喉中水鸡声,你可以用射干麻*汤,那么如果是小青龙汤证,用小青龙汤也一样。它这里是举个例子。所以《金匮要略》这个书啊,不像《伤寒论》讲得那么具体,因为你有了一般的知识了,有了一般的对于辨证施治的认识了,所以这个书(《金匮要略》)就是提一个纲领而已。那如果里头有水呢,那就祛水嘛,它也举了个(泽漆汤)例子,你看我们祛水的方药有的是啊,像咱们在后头讲的“痰饮篇”里头就有了,苓甘五味姜辛夏等等都是。、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大逆上气”这个“大”是个“火”字,这是对的。《医宗金鉴》它说“火”是对的,是合理的,应该改,不是“大”。“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这个就是治肺痿类的病。火逆嘛,上焦有热,因咳为肺痿。“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咽喉不利是火逆上气,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肺痿,口燥咽也干,同时还有痰。你嗓子越干,痰再黏点,痰缠绕着不去,是这么个不利。所以“火逆上气”,这个气往上,但是有热,所以咽喉是特别缺津少液的那种干,而且还有痰涎浊唾,在那儿缠绕着,咯不出咽不下,挺难受。“止逆下气”,这个方子主要是止逆下气,同时也是滋阴养液的,“麦门冬汤主之”。这个方子常用。麦门冬这个药,它是个甘寒药,咱么说补胃阴,甘则入胃。津液亏损,这个药与生地、瓜蒌根就是花粉,看着都差不多,但各有不同。这个(麦门冬)滋阴以治咳为主,人有咳嗽,也干得厉害,你用麦门冬;干得厉害,他渴,那是花粉;也干,有血证,拉、失血,或者是鼻衄啊,那是生地。全是滋阴的,个个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临床上,就是在原则上讲滋阴如何如何,这不行!得根据具体情况,各种药物不一样。咳逆而咽中干,这是麦冬的一个主症,所以我们临床上常遇到,咳嗽就吃麦冬,是不对的。在湿润的时候,津液还没到(干燥)那个时候,吃麦冬哪行啊?越吃,咳嗽越厉害。现在有很多的养肺润燥的办法,这不是治急病,慢性病可以。这儿指的是肺痿说的,所以主用麦冬,大量用。七升,一升就是一小茶碗,七升七茶碗,麦冬要是七小茶碗,也够分量。所以麦冬这个药,我在临床上有体会,小量用没用,反倒耽误事,一般我用都是起码六七钱、七八钱这样用,还可以多用。半夏是下气,一升,一升就一小茶碗。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麦门冬汤这个方子,一方面健胃安中,人要是津液亏损,健胃是必要的。津液的生成,非胃好不行,胃要坏就不行了。所以麦门冬汤它是标本一起来的,麦冬治其标了,搁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这些甘药健胃,这是治其本,胃气不恢复是不行的。半夏下气。所以这个方子,一般肺结核是有用的机会,但是肺结核要是用这个方子,效果是真有,可是病人救不活。你看肺结核到末期的时候真是骨瘦如柴啊,这个药真好使,还有炙甘草汤也都行,吃了真好,但吃来吃去就不行了,到末期不是药所能救治的。另外,像竹叶石膏汤也都挺好使。我都用过,这个方子不到那个末期阶段吃,还是好的,它的确能够下气治火逆,也祛痰。(编者按:以上内容摘自《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学苑出版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