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妇宁丸
组成:柴胡8克,薄荷6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橘叶10克,木香10克,山楂12克,郁金12克,王不留行10克,牛膝10克,路路通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
制备:上方为一剂饮片量,按此比例制丸。将橘叶、路路通、山楂三味煎汁浓缩至比重1:20(20·C)作为粘合剂,其他药低温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混成均粉,将粘合剂拌药成丸,每克约80粒,干燥打光入瓶备用。
主治:中医:经行乳胁胀痛、乳房结块、经行抑郁、躁怒、少腹胀痛、痛经等。
西医:经前期紧张症、乳痛症、乳腺增生病,以及症见胸胁少腹胀痛之*体功能不良、不孕、习惯性流产、慢性盆腔炎等。
功效:调肝通络、理气散瘀。
用法:每次6克,一日三次,经前10—15天开始,经期停服。乳腺病者持续服用。
47、归气定喘汤
组成:*参30克,麦冬15克、熟地12克、白术6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知母12克、枸杞15克、核桃5个(打破)紫河车粉10克、(兑服)、甘草6克。
功能:补肾纳气;归气定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心源性哮喘。
服法:上药除紫河车粉外,一并浓煎3次,弃渣取汁,加入紫河车粉,分3次服,一日一剂。
加减运用:咳漱痰多者,加款冬花、紫苑止咳化痰;若喉痒、干咳少痰甚者,加天花粉、雪梨养阴生津润肺。
48、平哮汤
组成:炙麻*6—9克、炒杏仁12克、桑白皮20克、地龙12克、蝉衣6克、蜈蚣1—2条、*归12克、石苇20克、细辛5克、徐长卿20克、生甘草6克。
功能:理肺平哮,解痉脱敏。
主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持续期,寒热不甚明显者。
用法:每日11剂水煎服。发作时服汤剂。上药量加2—5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2克每日3次口服,作为发作期控制后巩固疗效,持续期亦可服用。
加减运用:偏热者加僵虫、生石膏、鱼腥草;偏寒者加干姜、桂枝,重用细辛;痰盛气逆者加葶历子、半夏、云苓;气虚者加*芪、太子参、白果仁;咳剧者加冬花、白前、枇杷叶。其它如全虫、、穿山甲等虫类药物,均有解痉通气,行瘀开闭之效,临症时酌情选用。
49、黛麦养肺止咳汤
组成: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参10克(或*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小儿用量酌减)
功能: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主治:气阴虚咳漱(外感后咳漱、慢性咽喉炎、气管炎等)。
用法:水3碗煎取1碗,药渣熏煎1次,共分2至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运用: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夏。咽经、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其中兼便结者,再加胖大海。素有喘咳(哮喘、痉支)、气逆痰多者,加麻*、桂枝、苏子、葶苈子。若见阵发痉咳,状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兜铃。时有低热者,加青蒿、鳖甲。自汗、盗汗明显者,可加*芪、防风。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血虚心悸、舌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参。
50、止痉镇咳汤
组成:天竺*10克、僵蚕6克、苏子6克、半夏6克、瓜萎皮10克、麦冬6克、杏仁3克、五味子3克、百部3克、炙冬花3克、施复花(布包)3克。
功能:祛风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百日咳痉挛期,阵发性顿嗽者。
用法:水煎毫升,3—5克岁,日分4次服,6—7岁日分3次服。服时加蜂蜜一匙。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肺热痰*者,减半夏3克,去冬花、百部,加鱼腥草10克、川贝6克。肺寒痰清、手足不温者,加干姜3克。鼻、巩膜出血者,去百部、冬花,加细生地6克,赤芍6克,大贝6克。
注:本文处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的诊断指导下使用,切勿私自使用。
10月15日相约天津(石氏总院三天集训课程-学习的不是基本的穴位定位,而是如何通过“量效”配合达到疗效最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国医大师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中风及其引起的后遗症技术讲座10月16-18日天津石氏总院开讲,(15日报道)!
医者悬壶欢迎大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