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平台整理了周建波医生的前期中医诊疗日志看!外科医生中医诊疗日志:我的几个患者,大多吃三副中药,症状都会好转。
本篇内容推送时,周医生还在前线和“病*”战斗……
截至今天,周医生收治的第二批患者由于入院后就开始服用中药,症状较轻的,吃了三付药后病情就开始好转;症状重的,在一周内也基本痊愈。据周医生观察,患者淋巴细胞很快恢复正常水平,肺部CT上的炎症也进入了吸收期。今天继续整理分享喜讯多多的诊疗日志高潮部分——
第十天
患者陆续痊愈
再次整理诊治思路
年2月6日星期四阴有小雨
第十天,今晨7点开始查房,患者A转危为安,面罩吸氧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9%,病人自觉非常轻松了!至此,我接手的第一批七位患者,全部痊愈了!心里真的很开心!今天又随访了一下第一批服用中药的几位患者。01患者A,已经无发热、气喘,饮食精神都很好。今晨查房时说非常感谢医生救了他一命,说没想到中药这么神奇,当天吃了3次药就再没发热了!也终于对我吐了真言,说开始服中药时,真的不相信有多大作用。1.29男,43岁。1月27日入院,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曾服抗结核药物8个月。入院诊断:确诊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普通型)。今晨诉发热,38.8℃,恶风寒,头痛,乏力明显,咳嗽,胸闷。食欲差,早上吃了半碗稀粥,全吐了,口苦。舌红苔白。
考虑胸闷、纳差、乏力症状突出,辨为肺气不利兼脾虚气滞,方药:杏仁10g,桔梗6g,炙甘草3g,*芪10g,厚朴6g,枳实10g,陈皮6g,木香6g,砂仁6g,白术12g。
1.31诉饮食略有好转,吃了东西不吐了,但仍发热,体温最高达38.5℃,用退热栓后出汗,汗后怕风。
2.3饮食基本正常,但每天仍发热,怕冷,发热后出汗,恶风,体力、精神虚弱。舌红,苔白腻而厚、不燥,脉浮数。他很紧张,复查了肺部CT,提示炎症范围扩大。仍发热2~3次,最高达39℃,每次发热前仍怕冷,不发热时不怕冷,但恶风。气喘、呼吸困难明显加重,下床行走则气喘乏力,生活自理较为困难。
方药使用柴胡桂枝汤加减。
2.5晚上病情基本平稳,无发热,出汗、恶风缓解了,精神逐日好转。
02患者B,这几天诉精神、饮食都还可以。1.29患者B,女,34岁。入院诊断:确诊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普通型)。今晨查房,诉发热,体温最高达39.1℃,每次发热前有怕冷,不咳嗽,呕吐一次,腹泻,大便稀,奇臭。
辨为协热利兼少阳郁热,方药:葛根15g,*芩10g,*连10g,甘草3g,柴胡15g,白芍10g。
1.31诉未再发高热,体温37℃多,腹泻停止,感觉轻松多了。
2.3自觉状态比较好,停止服用中药。
患者肺部CT▼年1月25日_
_
_
_
_年1月29日
_
_
_
_
_年2月2日
_
_
_
_
_年2月6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左右滑动进行翻看)03患者C,昨天已出院。04患者D,又找我要再吃几付中药。诉无发热、呼吸困难,但咳嗽较频繁,每一发作连咳数声,痰白,量少,活动时仍稍有气喘。饮食及二便正常,精神好,无乏力。舌淡红,苔白稍厚,脉缓。辨为寒湿郁肺证,处方:蜜麻*10g,苦杏仁12g,炙甘草6g,荆芥12g,防风12g,蝉蜕6g,僵蚕6g,法半夏12g,厚朴12g,百部12g,蜜款冬花12g,枇杷叶18g。1.29
女,62岁。1月29日晚入院,不吸氧时指氧饱和度89%。入院诊断:确诊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重型)。诉发热,最高达38℃,怕冷,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气喘,胸胁胀闷,无乏力,厌食,发热前舌红苔薄白,纳差。心率次/分,鼻导管吸氧,28日晚9时入院,29日夜班血氧饱和度下降,改为面罩吸氧,让家属来陪护。辨为邪郁少阳兼肺气不畅,方药:柴胡20g,*芩10g,法半夏10g,干姜3g(代生姜10g),*参10g,炙甘草3g,厚朴6g,枳实10g,杏仁10g,桔梗6g。
1.31诉服药后未再发热,气喘好些了,心率从次/分逐渐降到80次/分左右。
2.3她的情况稳定下来后,已移交给其她医生管理。
患者肺部CT▼年1月25日_
_
_
_
_年1月25日年1月29日
_
_
_年1月25日
_
_年2月5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左右滑动进行翻看)05患者E,没有特殊不适,精神、饮食都正常。1.29
患者E,男,41岁。1月27日入院,入院诊断:确诊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普通型)。今晨查房诉发热,最高达38.5℃,发热前怕冷,出汗多,乏力,口干。辨为少阳证兼肺气不利伤津,方药:柴胡20g,*芩10g,法半夏6g,干姜3g,*参10g,炙甘草3g,天花粉15g,杏仁10g,桔梗6g。
1.31服药三次后,精神明显好转,无发热,食欲比以前好些了。
2.3病情稳定,没有再服中药了。
患者肺部CT▼年1月26日_
_
_
_
_年1月29日
_
_
_
_
_年2月2日
_
_
_
_
_年2月6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左右滑动进行翻看)06患者F,这个老爷爷,第一次吃中药时同时服用克力芝片,三付药吃完后我没去看他了。主管医生说他这几天饮食没胃口,精神也不好了,要求吃中药。见到了我时诉:乏力身重,纳差,偶有咳嗽、咳痰,痰中有棕色物。恶风、无汗。舌淡红,苔灰白而腻,脉迟缓。辨为寒湿郁肺兼肺气亏虚。处方:*芪15g,白术12g,防风6g,法半夏10g,干姜3g,茯苓15g,炙甘草3g,陈皮12g,六神曲15g,茜草12g。1.29
患者F,男,67岁。1月27日入院,入院诊断:确诊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普通型)。今晨查房诉胸部胀痛,睡眠差,食欲差,发热,37.7℃。辨为少阳证兼湿邪困脾,方药:柴胡20g,*芩10g,法半夏6g,干姜3g,*参10g,炙甘草3g,木香6g,砂仁6g。
1.31服用三次后,自诉无明显不适。因为他同时吃了抗病*的克力芝,也不好说中药在起作用。
患者肺部CT▼年1月29日_
_
_
_
_年2月4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左右滑动进行翻看)经过这一阶段的斗争实践,初步掌握了这个新冠病*致病的规律,今天再次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第一,先谈谈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判断。大家争论最多的是以肺部CT为主,还是以病*核酸检测为主。两者的价值何在?肺部CT影像表现客观,容易把握,但要注意和既往肺部的影像进行鉴别。如果阅片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这个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与病*性肝炎的抽血检测不一样,是用咽拭子的方法。这里面就有一个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假阳性是试剂抗体的问题,假阴性一方面和试剂有关,一方面和采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未采集到核酸病*,肯定是阴性结果。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个病*核酸按照现行的检测方法,转阴特快,甚至在几天之内。临床上经常见到,有典型的临床表现,CT影像也典型,但核酸检测阴性,根据现有指南标准,只能判断为疑似病例。结合新型冠状病*的发病规律,一般第一周无特异性表现,而第二周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越来越重,那么这个病*核酸检测用于早期筛查病人更有价值。而到了第二周,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之时,无论核酸检测是阴性或阳性,都没有多大价值!而肺部CT却成为诊断和评估病情的重要依据。第二,谈谈治疗。必须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这个观点基本上没有多大争议。西医治疗方案指南上都有,谈的比较客观。我想重点说说中医的辨证施治的体会。1.中药要早介入,在早期应该是主要治疗措施,尽最大可能防止向危重症转化。2.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发热为主,而发热前每次都有恶风寒、食欲不佳、胸胁胀闷,使用小柴胡汤加减,疗效非常显著,而在临床上是经得起检验的。如果有头痛、出汗,合用桂枝汤,气喘加厚朴杏仁。这是医圣仲景的教诲。这个发热,是热郁肌表,不能透达所致。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无效。第二类,就是不发热,而以气喘、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症。用三拗汤加减宣肺平喘,利咽止咳化痰,效果很好。其他的头身重,食欲不佳,干咳咽痒,乏力的等等,病例数不多,当观其脉证,依法治之。后来记录的患者G,患者H,患者I,都只服了3天的中药,基本上都痊愈了。补记一位印象比较深的患者J,女,54岁。年1月22日入院,诊断:疑似新冠肺炎。前天遇到我查房,和她同一个病室的患者C已经出院了,要求也要吃中药。她主诉饮食不好,有食欲,但吃一点东西下去好像吃了几碗饭一样,很难受,胃口不好也就没有力气。舌红,苔*腻不厚,不燥,脉缓。辨为湿热蕴结中焦,脾胃升降失司。处方:*连6g,*芩12g,法半夏10g,干姜5g,*参10g,炙甘草3g,枳实10g,木香6g,砂仁6g。处方开完后,有点拿不准,仲景用此方治疗寒热错杂痞。所以今晨专门来回访她。她说吃了两天药后吃饭就正常了,精神也好了!虽然带着面罩看不清脸,但是我刚说话她就问我是不是给她开中药的那个医生,把我的声音都记住了。
十一天
什么方子
都不能照搬硬套
年2月7日星期五阴
第十一天。新冠病*还在肆虐,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接近6万人,死亡病例也不全是年纪大的,昨天晚上走的李文亮医生也只有34岁。今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了“清肺排*汤”,是小柴胡汤、麻*射干汤、麻杏石甘汤、五苓散的合方。但在临床应用中都要辨证论治,不可照搬照套。再来总结几个中医处方。患者K,男,49岁。诉咳嗽明显,咳痰色白,咽痒,饮食不佳,头痛,口苦,无发热恶寒,无乏力,二便调。舌稍红,苔滑,脉浮数。辨为寒湿郁肺兼咽喉不利。处方:法半夏10g,陈皮12g,干姜3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苏子6g,白附子6g,山豆根6g,僵蚕6g,六神曲15g,苍术10g,厚朴10g。患者L,女,54岁。诉轻度咳嗽气喘,咳白痰,量不多,有支气管炎病史。无发热畏寒,舌稍红,苔白腻,脉浮数。辨为寒湿阻肺,肺气不利。处方:法半夏10g,干姜5g,陈皮10g,茯苓15g,炙甘草3g,白附子6g,苏子6g,百部6g,枇杷叶12g。患者M,男,30岁。诉咳嗽,痰少,纳差,不喘,无发热,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辨为肺脾气虚,寒湿阻肺。处方:苍术10g,茯苓15g,*芪15g,*参12g,炙甘草3g,陈皮10g,法半夏10g,百部9g,枇杷叶15g,干姜5g,山豆根6g,六神曲15g。患者N,女,37岁。诉咳嗽剧烈,胸闷,舌淡红,苔白滑,脉沉弱。辨为肺脾气虚,肺气不利,寒湿中阻。处方:炙麻*6g,杏仁12g,炙甘草6g,*芪15g,白术12g,茯苓12g,*参15g,法半夏10g,厚朴10g,木香6g,砂仁6g,淡豆豉10g,六神曲15g,山豆根6g,蝉蜕6g,百部10g,枇杷叶15g。十二天
时刻总结,时刻反思
为了斗争!
年2月8日星期六晴
第十二天,元宵节,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与这个狡猾的病*斗争了两周,虽然新增病例数量还没下降,但我们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今天把这两个星期的斗争经验按病人入院、诊疗、出院的流程,写一个诊疗大全,以提高下一步的工作效率。周医生查房记录患者病情一、入院接诊1.问诊要点:(1)问主症:a.问有无发热,每次发热前有没有怕冷,有无自汗,有无厌食、纳差、呕吐,有无苦、咽干。b.没有发热的,问有无气喘、咳嗽、咳痰、咽痒、呼吸困难。这两类占入院患者80%以上,也可见大便臭,心下痞满,乏力,动则出汗,语低声怯等症。(2)问接触史:有无和疫区(武汉)人员有接触,自己最近和未发病的哪些人有接触。(3)问既往史:问有无肺部疾病史,有无肺结核、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4)问诊治经过:重点问是否查过肺部CT、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是否化验白细胞、淋巴细胞。2.查体要点:听呼吸音、心音,望神,望舌,切脉。检查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二、开医嘱1.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降钙素原PCT、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些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自己没有发现,而空腹血糖不高,很容易漏诊,这样的患者病情会快速恶化。2.影像学检查:如果门诊没查肺部CT的一定要查,没有肺炎按医保比例分担。3.如果没查病*核酸的尽早查,因为核酸转阴很快,弄不好这个病例可能永远是疑似病例。4.用药策略:(1)首先考虑中药:a.反复发热怕冷,而喘咳不重的,小柴胡汤加减。b.无发热而以气喘为明显的,三拗汤加桔梗、葶苈子、桃仁、厚朴,咽痒者加山豆根、蝉蜕、僵蚕,咳嗽加百部、白前、苏子、款冬花、枇杷叶。C.高热,恶寒不重,腹泻便臭,用葛根芩连汤加减。d.心下痞满,舌红苔*腻,用半夏泻心汤加减。e.干咳,咽痒,痰少而粘,稍恶热,不恶寒,舌红,苔薄*或薄自,用桑菊饮加减。当然,这是我们病区这段时间病人的用方总结。具体病证还需因证而治。(2)西药处方:a.气喘的病人,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的,氧疗,2~3L/分;诊断为重型。吸氧后指氧饱和度<93%的,建议面罩高浓度氧疗,同时告病重。b.抗病*:干扰素a-2b雾化吸入;阿比多尔片,2片,3次/日,口服。C.痰粘难咳,布地奈德雾化吸入。C.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面罩高浓度氧疗后的呼吸困难的重型病人,甲泼尼龙40~80mg/日,使用3~5天。不建议用于仅有发热而无呼吸困难的病人。d.人免疫球蛋白,10g/日,连用2~3天。这个药昂贵,只用于重型患者且需面罩高浓度吸氧的。e.抗菌药物:慎用,可预防用于肺部炎症较重的病人。一见发热就上抗菌药物的西医治疗或一见发热就用苦寒药物的中医治疗都是片面的,发热并不代表是热证!三、病历书写1.病史小结:抓住要点记录。(1)接触史。(2)主症是反复发热怕冷,还是气喘呼吸困难。(3)既往史:注意记录肺部病史,糖尿病等病史,这种患者病情会快速加重。(4)查体要重点记录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这是普通型和重型的重要依据。(5)辅助检查:要记录白细胞,淋巴细胞,肺部CT,病*核酸检测结果。别的不重要的内容少写。2.首次病程记录和上级医师查房,也要围绕病史小结的内容,根据变化而记录。3.诊断分析:(1)肺部CT阳性,核酸阴性,为疑似病例。指氧饱和度静息状态下≤93%的,为重型。面罩高浓度氧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无好转,需要用呼吸机的,为危重型。肺部CT阳性的没有轻型。(2)肺部CT阴性,核酸阳性,为确诊病例轻型。(3)肺部CT、核酸双阳性,为确诊病例,普通型以上。分类标准同第一项。4.病程记录的重点:白细胞、淋巴细胞变化,肺部CT、核酸检测的时间及结果,结合检测结果随时评估病情。轻型转为普通型,普通型转为重型,要详细记录依据。病情加重后的依据,上级医师查房意见,重要的处理措施,比如说面罩吸氧是几时几分,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千万不要省略!5.出院小结,这个很重要,不能马虎,尤其是危重病例,死亡病例。诊疗经过重点写诊断依据,病情变化,处理措施,转归,出院标准和依据。十三天
我的患者陆续出院
我比谁都高兴!
年2月9日星期日晴
第十三天。今天我主管的患者有3人要出院了,包括一位重型的患者。至此,我主管的病房,已痊愈出院4人,剩下的3人近期也可以出院。和他们一起战斗了两个星期,出院本是好事,心中却有不舍之情。患者D的老公,是一位普通的农民,爱人病情稳定后,他今天不陪护要先回家,医院捐款的具体方式,说是为了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让我十分感动。下午从网上了解到,新增疑似病例连续5天下降,人们纷纷猜测,疫情拐点是不是快到了?在*和*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采取了最严厉的隔离措施,全国各地驰援湖北,江西医疗队也来到我院援助,大家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这是一场必须打赢,也一定能打赢的人民战争!经过对前两周中药临床应用效果的观察,今天好多一起共同奋战的医生战友们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地追问我是学西医的还是学中医的。我老老实实地告诉他们,自己从本科到博士都是纯粹的西医,因为在临床工作中看到中医确实能治好很多西医看来比较棘手的疾病,所以才决心学习中医。尽管到目前为止,我自己的辨治水平还不高,但是,看到他们是真正地想学中医,我也只好谈一点不成熟的体会。我认为,学习中医首先要从《中医基础理论》学起,并研读《中药学》和《方剂学》。当然,医圣仲景的《伤寒论》是必须要深入学习的,可以通过在网上看视频或阅读中医经典理论的书籍来学习。最重要的是在临床上勤实践,多总结。西医学中医,如笼中捉鸡,会很快上手的!但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终生精勤不倦!看来,中医的临床效果比理论说教更容易深入人心。十四天
疫情还在继续
我仍在战斗
但坚信
一定能打赢!
年2月10日星期一阴
第十四天。今天是我的第三个主班,时间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第二批患者又来了三位。患者P,男,46岁。是一位抗疫一线的乡镇卫生院医生。诊断:确诊新冠肺炎(普通型),但双肺炎症范围大。诉发热,浑身酸痛,轻度咳嗽,无汗,不怕冷。饮食、二便尚可。舌淡红,苔白稍厚略干,脉浮数。辨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予以九味羌活汤加减。处方:羌活10g,防风10g,白芷6g,细辛3g,炒苍术I5g,槟榔10g,川芎10g,生地*15g,*芩15g,炙甘草3g,厚朴10g,藿香10g,砂仁6g,桃仁6g。图为患者P,男,年2月10日肺部CT另外两位是一对夫妻,都是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症状要轻些。患者R,女,46岁。主诉口苦,咽痛,头重,低热,体温37.5℃,上半身燥热,无气喘,小便浑浊,次数多。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辨为风热犯表,邪在肺卫兼下焦湿热。中医处方: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牛蒡子6g,荆芥10g,甘草3g,杏仁10g,桔梗6g,蝉蜕6g,山豆根6g,僵蚕6g,火麻仁10g,薏仁米15g,泽泽10g,车前子10g。西医处方: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阿比多尔颗粒,2袋,口服,3次/日。有了第一批患者摸索出来的诊疗经验,第二批患者处理起来格外得心应手。上午查房后,科主任让我在科室讲解了中医治疗的思路与方法,并让我给其他病房新来的几位病情较重的患者用中药调理。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科室同事都认为使用中药的患者要比没有使用的症状缓解得快,最重要的是转化为危重症的风险显著降低了。下午抽空回访了五天前服用中药的患者,效果都比较满意。虽然我穿了防护服,基本上看不清楚脸和眼睛,他们却一听我的声音,就问我说:“您是开中药的医生吧,我们现在好多了,非常谢谢您!”我连忙回答到:“看到你们恢复得这么好,我更开心!”目前我的辨治水平还有待提高,遣药组方的精准度可能还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认真辨析,临床效果还是获得了患者和同事的认可。尽管开中药的患者很多,工作量大,但每个患者的证候我都反复思考,仔细斟酌。所以,到目前为止,服用中药的患者,没有一例效果不显著的,更没有一例胃部不舒服、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现在正在进行第二批入院患者的诊疗,如果处方辨证和以前明显不同的,我会继续记录下去!随着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增多,我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已由最初的一个病区增加为七个病区,每个病区都开始使用中药辨证论治。中西医协作的自信来自于经得起临床实践检验的效果。习总书记对中医药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整合。疫情还在继续,战斗还在持续,未来我还将坚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与学习……《新闻联播》:多地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积极有效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指导组成员介绍了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据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中央指导组成员、卫生健康委*组成员、中医药局*组书记余艳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例的病人观察中发现,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比对照者要缩短2天,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住院天数、核酸转阴的时间平均缩短2天以上,结果是鼓舞人心的。
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广东、北京、浙江、四川、江西等地运用中医药救治、防控,并推动中西医协同作战,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北京所有收治新医院,都建立了中西医结合救治机制,落实首诊中医药救治方案,目前,北京市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超过87%。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在北京市医院里,一个中医一个西医,两名大夫到床边双查房。对轻症患者的退烧,也包括重症的血氧浓度的提高,还有一些危重症治疗改善症状都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医院研制的中药配方,得到广东省科技厅和广东省药监局的认可,认为可以减少重型肺炎发生的趋势,目前已应用医院。深圳也派出了中医院,运用针灸、耳穴压豆、中药香囊等中医药治疗方法。
医院,一位88岁的重症老人,由于对西药治疗反应很大,改为中医中药治疗,现在已经治愈出院。
医院主任中医师喻剑华:发现国家的方案里面,除了寒湿之外,我们杭州有些是湿热的,医院的几个专家,包括杭州市的专家,一起讨论就定了两个方,一个是以寒湿为主,另一个是针对湿热的。
医院为例,使用中药后,重型与危重型病例数增幅明显下降,有3例重症患者明显好转并出院。目前,浙江省已实现中医一线参与救治全覆盖。
江西将中医药应用到轻症患者治疗和康复中,对于轻型患者很多都可以用纯中医药治疗,医院、车站等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发放近4万份中药方剂用来预防。
四川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清肺排*汤”,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患者特点,推出中药制剂。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米银*:(中药制剂)在全省家医疗救治定点单位调剂使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9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效果肯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年2月20日(星期四)下午4时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医药救治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余艳红: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尽快明确诊疗程序、有效治疗药物、重症病人的抢救措施。李克强总理强调,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过程。中央指导组高度重视医疗救治工作,组织支国家医疗队共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坚持中西医结合,不断完善诊疗方案,推进救治工作关口前移。孙春兰副总理全力推进救治工作,快速有力推进中医药全程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今天我重点介绍中医药救治有关情况。
一是组织全系统力量,迅速开展救治工作。整合国家、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力量,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从全国中医药系统抽调近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组建4批人的国家中医医疗队,医院、医院、医院、医院,选派高级别专家团队赴武汉边临床救治、边观察总结,从中医角度认识疾病、诊治疾病,中医药院士、国医大师建言献策,论证研究,形成治疗方案,并纳入第三、四、五、六版国家诊疗方案,指导全国中医药救治工作。
二是坚持关口前移,中西医结合,分类施治,提升救治效果。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完善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过程的制度机制。针对隔离点,强化中医药治疗,组建10个中医药巡诊专家组,按照省市区众议院分片包干的方式,对轻症恢复期患者进行巡诊。医院,医院配备2到3名中医专家,推进中医药规范化治疗,医院,建立中西医会诊制度,围绕救治重症患者,组建12个国家级中西医结合的重症专家组巡回指导,制定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同时,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院、医院等定点医院,深化落实中西医会诊机制。
目前,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参与救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中西医密切协作、联合攻关,发现了一批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取得了较好疗效。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细化中西医结合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澳门日报记者:关于中医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有很多网上文章,请介绍一下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成效究竟如何?谢谢。
余艳红:
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在这次新冠肺炎救治中,从一开始我们就让中医药早介入,坚持中西医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是肯定的、有效的。
在轻症方面,能够快速改善症状,比如发热、咳嗽、咽痛、纳差、乏力等症状,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轻症向重症发展。在重症方面,除改善主要症状和有关指标外,还可以减少重症向危重症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转变,降低病亡率,也可提高重症预后关键指标淋巴细胞数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临床“急用、实用、效用”为导向,启动了应急专项,加快有效方药临床筛选。依据临床观察结果,我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向全国推广使用清肺排*汤。10个省临床救治观察进一步证实,清肺排*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第六版国家诊疗方案已将其作为通用方推广。
科技部启动了两个重大中医药课题。张伯礼院士、刘清泉教授团队在武汉的例临床对照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2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缩短1.7天,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2天,CT影像好转率提高了22%,临床治愈率提高33%,普通转重症比率降低27.4%,淋巴细胞提高70%。
*璐琦院士团队在武汉的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住院天数、核酸转阴时间平均缩短2天以上,血氧饱和度明显提升,脱离吸氧时间缩短,淋巴细胞百分数,乳酸脱氢酶等理化指标明显改善。
上海、广东、浙江等其他省份也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是鼓舞人心的。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对于目前的疫情大家都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