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晋级连胜的诀窍

“非要灌鸡汤的话,晋级答辩就是一场几十分钟的表演,你就是那位导演兼编剧,你得把剧本写好,提前设计好桥段,让评委们身临其境,一起完成这场表演。毕竟所有细节搬到台面上都会被无限放大,你得有底气坚持到谢幕。”

今天想认真说说职场中关于晋级的事儿。

老实说,这事说出来也不丢人,升级打怪升官发财都是人之常情,某种程度上它的确是你在工作中个人价值的印证。那么我们不妨敞开了说明白,究竟怎么在收获个人成长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地为自己争取一点接地气的馈赠?

划重点,本文的读者对象:所有准备晋级/即将晋级/不想晋级只想吃瓜的打工人。

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接着往下看吧!

毕业后来公司5年半,算起来时间也不算短了。我总给别人灌鸡汤:与其被工作榨干,不如榨干工作能给你的价值。工作已经够辛苦了,有一分付出当然要争取一分收获。

话虽如此,在工作中焦头烂额的时刻太多了,谁管你真正想要什么,或是引导你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记得我年前第一次晋级答辩的时候,leader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迄今印象深刻:

答辩不是一场面试,它是一场表演,你就是那位导演兼编剧。你来写剧本,你来拉评委投入到这场表演里。这里面会有起承转合,你要让他们身临其境,而不仅是作为观众在审视你的一举一动,再不痛不痒地甩给你一张X牌。

好吧,时隔几年这话我肯定是润色过了,但听起来依旧唬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焦虑,也让我对答辩有了新的认识。

在之后两次的晋级答辩前,我都会反复提醒自己:不紧张不紧张,这不过是一场几十分钟的表演,我得把剧本写好,提前设计好桥段,和评委们一起完成这场表演。毕竟所有细节搬到台面上都会被无限放大,我得有底气坚持到谢幕。大不了破罐子破摔,你能拿我怎么办,咱们不过是在这场表演中萍水相逢,谁也不比谁高人一等嘛。

你看,这人确实是麻痹到一定程度了。希望接下来分享的一些取巧的小伎俩和真诚的心路历程也能麻痹下你。

一、啥时候动起来

无论你身在哪里,晋级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当你申请晋级的时候,往往你已经在主导一块业务,而且能在这个业务领域独挡一面。无论成绩好坏,对个人来说都值得去盘算下晋级的事。

有时候想想这真是大企业的圈套。你看,职级晋升的体系完备吧,评审细则也很清晰吧,给你设定好职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然后划分小单元,倒逼着单元内的每个分子在这个设定好的框架里升级打怪。所有人成天来去匆匆眉眼间锁着一个个塔,自以为冲出了生活的枷锁但依然活在楚门的世界。

好吧,往积极的方面看,这未尝不是对个人价值的一种加持。与其漫无目的,不如先抓住能够得着的目标。

什么时候开始萌生晋级的想法?时时刻刻吧,异想天开一觉醒来就直接冲刺顶级专家。

什么时候真正开始准备晋级答辩?我一般会提前个月,当然这个因人而异,有人脑袋转得快写材料也很快。

我认识一哥们在临近答辩前天开始写晋级ppt,闭关一天后两眼乌青去面试了,最后也通过了。我不行,且不说答辩材料,平常我写文章前都要在近几周刻意去搜集一些信息,正式动笔也要花将近7-8小时才能定稿。

答辩也好,述职也好,无论你在准备什么汇报材料,写明白前必须先想清楚。我一般先建好总体框架,想好每张幻灯片我要表达什么观点,为了佐证这些观点需要呈现什么内容,这些内容背后需要准备什么素材。

工作日大家都不轻松,我会在答辩的个月前的每个周末抽时间盘点下手头上的素材,想清楚要重点突出什么项目,然后开始搜集项目相关的所有内容,一个月后输出初稿,再在剩下的一个月慢慢磨细节。随着新的信息汇聚,和领导、同事的沟通过程中也会有新的启发,持续去修缮细节,最后定稿。

如果你跟我一样,建议提早准备。变数太多,谁知道下一秒你会不会突然被派驻到旮旯里日夜颠倒地加班,两眼一睁一闭就过去大半个月,完全没时间再好好琢磨这事。

我就是这样,7月底暗暗写完ppt后,8月初临时安排出差直到现在都没能抽身出来。若非提前准备妥当,估计我现在也不会写这篇文。

事后我也仔细数了一遍,从开始准备到最终P答辩当天,累计修订了个版本的资料。整个过程就像在迭代产品一样,一点点去优化和提升,最后再对外发布。

二、怎么准备

怎么准备答辩,相信你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主意,但我始终觉得,无论你打算冲刺哪个级别,有一些套路、或者说是小伎俩,都是通用的。

.抓基础

无论你在哪个公司,相信贵司都会有基础的通道能力标准。记住,你准备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佐证你与通道所要求的能力是匹配的,事前研究通道职位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跟考试一样,考前你总得先了解题型吧,摸透常见的考题,有不熟悉的领域多训练,有擅长的领域确保不丢分。

.他山之石

不少公司都会有公开分享的一些经验,甚至会公开优秀选手的答辩ppt。机会太难得,这就好比学霸把自己的笔记本贴宣传栏了,可不得好好研究下?

但问题又来了,和你一起答辩的同事,大家也能看到一样的材料啊。这就跟学生时代每个人手里捧着一样的教科书和习题集,明明平常练习的时候旗鼓相当,到了考试场合怎么就有了高下之分?

摆在面前的材料就这么多,关键看你怎么学。

、分析

从分析ppt结构开始,他讲了几件事,怎么串起来的,怎么增强说服力的,为什么我能看懂,他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外行人了解这个业务,怎么呈现出来的……

甚至你可以试着臆想下,这位同事在答辩的时候可能会怎么陈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表达。

、模仿

既然别人的材料这么优秀,也得到了评委的印证,那么不妨来试着模仿一下?很多人在网上也都见过不少述职汇报的官方模板,基本上大同小异,那么究竟可以模仿什么?

首先是大框架。

各公司的晋级材料要求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答辩材料一般会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段重点突出的经历:给出个人经历+负责的业务介绍,重点突出,快速带过;

)一张吸睛又不高调的成绩单:亮出总体成果,言简意赅地突出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以及你近一年来工作的成果(项目突破、复制标杆、降本增效、项目营收等),给出数据支撑;

)回到现实,细数辛酸史:为达成上述成绩你遇到了什么挑战,怎么思考,怎么解决,最后取得了什么阶段性成果。如果有多个挑战,可以分别陈述,尽量收敛在个以内,以免失去焦点;

4)痛定思痛,总结反思:侧重点是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突出大局观和预判风险的能力;其次是对当下的总结提炼,体现你对自己优缺点的客观判断;

5)专业影响力和贡献:这里主要是考验你在知识转化、方法论分享上是否有所积累,全靠平常下功夫。

再来看小细节。

)信息表达

每个模块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样的。比如他在讲述项目背景时,这个标题概括得非常简洁有力,仔细一推敲还觉得专业到位;在界定项目的问题时,他能从几个很别致的角度去分析,又从对应的角度一一去攻克难关。

这些都值得效仿,有些很棒的材料我甚至会去抠字眼——这话怎么就说得这么专业(装逼)呢,作者有没有分享过文章或是课程呢?抱着窥探欲我也想顺藤摸瓜去探探。

)视觉呈现

我以前写ppt的时候总喜欢去网站上下载各种模板,一份模板下载后隔一天去看:晕,丑到我了,再换。然后大把的时间就这么荒废在选模板这件事上。

有必要吗?审美因人而异,只要设计视觉统一、给人轻松舒适的感觉即可。为什么有些材料给人感觉很正式很规范,内容很饱满但又不会太拥挤?

主题风格、版式布局、字体字号的统一构成了一份设计视觉统一的演讲稿。我也看到一些ppt,很奢华也很酷,局部很亮眼,但拼凑在一起不够和谐,看完后没有一个核心的点让人记住。

、内化

平常要有积累,汇报材料、总结邮件、运营数据分析等都可以作为你写材料的素材。如果到你真正准备答辩的时候才开始拼凑内容,时间就很紧张了。

毕竟每个人负责的业务都不尽相同,汲取别人材料里的精华,再回过头来盘点下你的业务,看看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去借鉴的,哪些地方是要加倍琢磨的。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就像两个小人儿在脑袋里打架,干一场后方知双方的弱点是什么,你要理清楚这些冲突点,才知道怎么去解决。

4、提升

拥有信息和做出正确判断是两码事。每个人都拥有无数的琐碎信息,甚至都有点信息过载了。信息过载就容易抓不住要点,如何从信息中得出核心的观点和判断,这并不简单。

在准备答辩的过程中,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提升。通过梳理你所负责业务的信息,并转化成可对人分享的知识,这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对个人而言也是非常宝贵的。知识可以让你看到自己工作的轮廓、运转的规律,让你与这份工作建立连接和主动。

我在公司内连续通过次答辩,我的经验是,事前多做调研。

最有效的办法是问过来人,了解他们眼中的面试官是什么样的,他们为什么通过/不通过,他们的答辩材料是否可以学习一下?

不同部门的面试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qiana.com/bqcd/11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