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味中药,都有专属于它的动人名字,既可入药,又可入诗。医生们用药来医治身体上的疾病,诗人们用诗来抚慰人生中的痛楚,当这两者完美结合在一起时,便有了一种与人生甘苦无关的别样浪漫。那是生存的喜悦,是朴素的美感,是千千万万的人们对神农氏的谢意与致敬——我们活下来了,我们活得很好。
节选自《现当代中药药名嵌字体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从南北朝起流传着一种诗体叫“药名诗”,即在五言诗诗句中嵌入中药药名,药名多语义相关,并经常形成谐音对仗,别有一番情趣,深受文人学士的喜爱。到了唐宋,药名除被嵌入古体诗外,还被嵌入近体诗,后又被嵌入词中。谐音法、省略法等被普遍运用。到了元明清,又涌现了嵌药名戏曲、嵌药名书信、嵌药名传奇。嵌药名诗还进入了小说体。
一、嵌药名诗有一首《药名四季歌》的诗,既嵌“春”、“夏”、“秋”、“冬”四字,也潜入中药名称;
药名四季歌:
春: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当泽兰。
夏: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秋菊开花遍地红,一日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摘自王兆龙《用药名写成的奇文》,刊《语文月刊》年第10期)
四首诗一共嵌入19味中药名,连缀的非常自然,其中“国公”指“国老”,干草的别名。
二、嵌药名小说增多万震球所著章回体知识长篇小说《联海神游录》中,有嵌中药名的实例:
(1)左侧那位一对毕,便又出了半联:“鼓架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这,你怎么将中药名连嵌入联呢?小弟又非郎中,真正倒霉,只得认罚。”他于是连喝三杯,然后笑谓北座:“老兄,小弟才受了罚,那就只有劳你了。”说着,又狡黠地笑了笑。北座(那位)报以一笑,对道:“灯笼灯笼,纸(枳)壳原来又防风。”
万震球的《联海神游录》是湖南文艺出版社于年出版的章回体知识长篇小说。以上对联的上、下对联各嵌入二中中药名。上、下联中的“半下(夏)”、“纸(枳)壳”又分别是通过谐音手法来镶嵌中药名。
(2)《镶嵌药名写传奇》马本仁
卷柏林里,常山脚下,青礞石畔,柴胡村庄。满山红花++象个个锦灯笼。牡丹园中,白果树旁,何首屋(乌)里,窗糊白芷防风,中堂挂乌梅图,青木香几案,*柏木方桌,皆涂蜀漆,漆泽可鉴。清风藤椅,钟乳石盆架,花蕊石脸盆。苏木门外,寒水石侧,洗衣覆盆子,大枣木棒槌。院里停放紫河车,拴头紫金牛,卧着大*狗,户主白头翁,名叫杜仲。老伴贝母,生子杜蘅,娶妻云母。生女贞子,嫁夫槟榔,生下山慈姑,五辈(倍)子皆是独活一胎,优生益智益勇,代代花枝独秀。单表这老人头戴瓦楞子帽,身穿昆布衣,脚蹬升麻鞋。目若南星,苍耳连须。肤白微红,忠厚朴实。左手拄虎杖,上挂罗汉果;右手执乌扇,连翘摇之,前胡飘飘。常食粳米饴糖,肉贵(桂)少吃,偶喝人参汤。蘸川椒,嚼生姜,就芫荽,调五味。饮午时茶,酌禹粮酒,养仙灵脾,祛急性子,一生无恙。防已懒惰,读通草本。垦地骨皮,种山药,植薄荷,锄芍药,栽山楂,架丝瓜,养全虫,以备人间没药之时。更有那麋鹿衔草,紫花杜鹃,穿木蝴蝶,蜂房其间。又喜看百部书,万艾《家庭中医药》杂志,引人入胜似磁石,百合心意。健步花丛,花粉沾衣,木香袭人。预知子将寿比华山参天古松矣。然年轻时是大力子。地胆包天,不甘草草在人中白活一世,胸怀远志,苦楝武艺,披五加皮进山入川打猎,掰狼牙,剔豹骨,挖熊胆,伏地龙,拔犀角,断狗脊,斗*精,砸*臼,追木贼,砍野牛膝,射爬山虎,斩白花蛇,揿蛇床子,威名贯众耳。后来外榧子洋人侵我邦荆芥(境界),烧杀抢掠使生灵骨血余炭,使君子有用武之地,请缨于半夏天,国老准奏后召开广芦会,太阳起时为先锋率铁甲*远征。王不留行送出天门东宫,阿姣娘之赐禹粮酒饯行。徐长卿为*师,高擎红芪(旗)吹自然铜号,奏神曲,罩凤凰衣,持大戟,催趱马兜铃。从锁阳,走茵陈,尚法夏,穿达莱,通大海,乘海浮石,登商陆,续断桥,经诃黎勒,过黑锡丹,长驱直入敌国曼陀罗,总算路路通顺,至大泽泻边安营。翌日大战密陀僧,刺马勃,捅大腹皮将*,挑毛诃子,打火麻仁,抓鼠妇,捉娑罗子,擒亚乎奴,杀了哥王,破娇术威灵仙,缚太子参,烧重楼,焚紫苑,避狼*。救出被掠幼主刘寄奴。铁篱寨陷,九层塔倒,土崩瓦松,尘暴大飞扬,狼烟凌霄,草寇多被兵器(川芎),乌头迸裂,樟脑涂地,乌贼骨碎。猛士冲天雄风,何惧血竭花雨。直战到天南星落,老月石凉,天麻麻亮,立下十大功劳。当归日,跨海马,一条鞭,挂金灯,千里光。弃生地,返熟地,凯旋回乡。*民同庆合欢。受奖佩戴红花,荣封大将*,刻紫石英名永存。
《家庭中医药年第3期》)
三、嵌药名书信现、当代继承了明清的传统,以中草药药名嵌人信中,较多地将谐音、双关,拟人等手法与嵌字手法并用,读来情味盎然。以下是台湾同胞与大陆亲友的通信及寄给亲友的家书。
(1)在台同胞写给大陆亲人的信
民国三七年(年)半夏,正是荷花、夜来香开时,乌贼骨、曼陀罗外号二丑将*,指使其爪牙金毛狗、刀海龙,手持刺蒺藜,用马鞭强迫我骑着海马,走在车前,随后又登上橡皮船,密蒙过江,从夜明砂前偷渡大海。那时我何甘遂,纵使用千张纸也难尽书。彼时我正值豆蔻年华,如今已是白头翁,只留得手指骨碎补也没药可续断。心中五味俱全痛绵绵,漂泊浮萍,少有远志,身陷皂刺惨如苦楝,行如僵蚕,苦如蛇胆。*连三兄弟持大戟,挎羽箭,带海狗,猫麝香,鹿茸于三尖衫。吾辈常盼茴香合欢时。
(2)安徽潜山县汪济老先生所写《致在台友人》的信
白术兄:
君东渡大海,独活于异乡生地,如浮萍飘泊,牵牛依篱,岂不知母亲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乃祖居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红花紫草苏木青,金樱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呜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昔日沙苑滑石之上,已建起了凌霄重楼,早已不用破故纸(补骨脂)当窗防风了,而是门前挂金灯,悬紫珠,谁不一见喜?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益母草,西院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地爬络石藤,青凤藤,南池结满石莲子,茨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霍香,右有红花,槟榔相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今泽兰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甘松针也。唯时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恋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回乡)!
弟杜仲顿首
(二例均引自《语文月刊》年第2期“语文博览”)
以上第一封信是在台同胞写给大陆亲人的信。信中通过镶嵌药名,情真意切地诉说了他民国三七凌晨被抓壮丁后,又被押着送去台湾的不幸遭遇,并且表达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第二封信也通过镶嵌药名,表达了大陆亲人对在台同胞的深切罹,并且描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3)寄给远方亲人的家书
马勃君鉴:
忆昔言欢于丁香树下,携手于芍药园中,共啖荔枝,同誓藕节,满谓金石同心,不意半夏来临,青*不接,使君子远志异乡,时妾附子送香青蒿河畔,归时甜瓜落地,取名马宝,别字蔸铃,幼读百部诗收,更兼生性厚朴。曾托佩兰嫂传信,复由石蒂君致函,奈何山河阴隔,故纸难逢,理宜苁蓉(谐音“从容”)当归。妾性女贞,能读书益智,侍奉白头翁姑,劝君莫摘路边紫草,勿攀墙外红花,珍惜青春,刻苦攻读,归时合欢花开放。草此即颂千里光明!
妾折薇上
这是一首流传于民间的妻子写给远方丈夫的家信。通过药名镶嵌,重温了当年夫妻的海誓山盟,满怀深情地介绍了幼子情况,希望夫君励精图治,刻苦攻读,生活检点,及早学成后回家团聚。
四、嵌药名对联嵌药名对联于明清时期已被运用,到了现当代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对联中除了镶嵌中草药名外,还夹用其他词语的;二是对联全由中药名组成,不夹用其他词语的;三是由药名组成系列联对,即用对联形式会话,称为“联句对”,能产生蝉联不断的特殊效果。
1、镶嵌中草药名,夹用其他词语的
(1)药是当归,花宜旋复;虫还无恙,鸟莫奈何。(*遵宪作于年)
(2)春晚带云锄芍药;秋高和露采芙蓉。(某中药店门联)
(3)熟地遍栽益母草,常山新种孩儿参。(中药名对联)
(4)国老牵牛耕熟地,将*打马过常山。(某中药店对联)
(5)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某中药店对联)
例(1)系*遵宪作于戊戌*变后,当时*被解除湖南按察命名职务,并被押解返乡,但变法之志未堂稍减。上联首句坚持指出国家需要当归这样的药来补气治本,上联次句说变法还会像中药旋复那样回旋往复。下联首句指“虫”还“无恙”(“无恙”为虫名);次句指鸟又奈我何(“奈何”为鸟名,即杜鹃),表述了自己变法的决心和对受迫害的无畏无惧。例(1)至例(5)除中药名外,还夹以其他词语.
例(4)的“国老”是甘草的别名。“将*”是六*的别名“打马”指中药“藩打马”。
例(5)的“乳香”、“知母”、“防风”均为中药名。“破(故)纸”是中药“补骨脂”的谐名。
2、纯用中草药名人联,不夹用其他词语
(6)马屁菌;鸡屎藤。(中药名对联)
(7)生地人生父子当归熟地;找人难找无如打马回乡。(中药名对联)
(8)益母丹参桂子;五加桑椹红花。(*龙泮、胡静怡所作中药名对联)
例(6)“马屁菌”是中药“马勃”的别名“鸡屎藤”是中药“五香藤”的别称。
例(7)“生地”即中药“地*”,“人生”谐音“人参”,“父子”谐音中药“附子”。“找人”谐音“枣仁”,“难找”谐音“南枣”,“无如”谐音“乌鱼”,“打马”谐音“大麻”,“回乡”谐音“茴香”。上下联由十味中药组成。
例(8)上下联共用六味中药名组成。上联谐音“一母单生贵子”,下联谐音“五家双送红花”。我国计划生育*策规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家人家喜生贵子后,“五家”(泛指亲朋好友)争送大红花以示庆贺,赞扬他们严格执行国家*策。
3、联句对
(9)传说有一位中医与客人联对:
客人出句:碧桃万树柳千丝;中医对道:红枣二枚姜一片。
客人又出句:避暑最宜深竹院;中医对道:伤风尤妙小柴胡。
客人又出句:玫瑰花开香闻五六七里;中医对道:梧桐子大日服八九十丸。
客人又出句: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中医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转引自王中安《对联修辞艺术》,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版)
例(9)出句、对句中,每一句都嵌有中药名称.
(10)相传某老中医喜用药名作联对:
某日,客人来访,见到院中冷竹,不禁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当时,中医相迎,看到院内草药,信口对曰:“伤寒尤妙小柴胡。”客人进屋,坐定又说:“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国老。”中医沏茶,含笑而语:“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中医以酒待客,客人举杯劝饮,出上句:“奇味薏苡酒。”中医捧盏饮茗,对下句:“绝顶松萝茶。”
客人见裁缝在裁绸布成衣,便出上联:“一匹天青缎”。中医脱口而出:“六味地*丸”。客人见中医句句不离本行。不禁拍手称绝。
(转引自高承杰《嵌字联语撷趣》《语文月刊》l年第5期;又见余章瑞、余东东《中华对联鉴赏·工商行业应用联》,人民日报出版社版)
例(10)前三句出句、对句也均嵌有中草药名。其中“木贼”指“木贼草”,“草寇”指“草豆寇”,“金簪”指“金簪花”,“银花”指“金银花”,“牡丹”指“牡丹子”,“五倍”谐音“五味子”,“天仙”指“天仙子”。仅第二段上、下联即嵌入十八味中草药名。
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
有趣、好玩、实用的中医药知识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山西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