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
在最近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护士群体无论是最美逆行还是留守阵地,都在负重前行。“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南丁格尔的这句名言显得格外动人。让我们向全体医护人员致敬!
今日分享韩小蕙《协和大院》一书的节选,一起看看协和高级护校第一位中国校长——聂毓禅的不凡人生。
协和高级护校第一位中国校长聂毓禅文
韩小蕙
据说前些日子在网络上,有好事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人民币上印一位女性,你把票投给谁?”网友们众说纷纭,然而有一个答案却得到了高票赞同,那就是“林巧稚”,可见这位一生未婚却接生了5万名婴儿的著名妇产科大夫,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具有超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聂毓禅校长至年住过的31号楼然而老协和都知道,医院、医学科学院乃至中国卫生界系统内,聂毓禅的地位和声望比林巧稚还要高。她也是为了医学事业而终身未嫁,或者可以说,她是把自己“嫁”给了中国的高等护理事业——就是她,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护理师资和护理行*管理人才,建立起完整的护理管理制度。她被称为“中国从事高等护理教育领导工作的第一人”。
聂毓禅(—),原名聂玉蟾。“玉蟾”是月亮的美丽别称,中国古人认为月亮上住着玉兔和玉蟾,所以又称月亮为:玉兔、玉宫、金蟾、银蟾、寒蟾、蟾宫等。晏殊有诗《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父亲给女儿起了这么美丽的名字,可以看出里面盛满了浓浓的爱意。小玉蟾也是幸运的女孩,在20世纪初年,中国的绝大多数女子还被桎梏在“无才便是德”的枷锁中,她父亲却是一位开明士绅,全家有三男二女5个孩子,她是中间的老三,自小就享受着并无重男轻女思想的父爱。聂父认为当时社会上最大的弊病是贫、愚、弱、私,每个人都有责任对这些弊病进行矫治,就拿出家里的钱,利用县里的庙宇办学,招收男女儿童前去读书。对自己五个孩子的教育,更是一视同仁地重视,选择好学校送他们去读书。聂毓禅自幼敬佩她的父亲,受其思想影响甚深,立志长大后要对社会有所作为。
从天津中西女子中学毕业时,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优良的聂毓禅被保送南开大学,但她却放弃了。为什么?原来她立志当一名医生,为摘掉中国人“东亚病夫”的帽子出把力。她不把自己看作弱女子,一心要为改变社会做点事。
聂毓禅
然而究其实,她就是一个小女子呀。看看她年轻时的照片,真漂亮!柳叶眉,丹凤眼,雕塑似的高鼻梁,洋气的红嘴唇,一头浓密的黑发自然下垂,勾勒出V形的脸庞和下巴。不仅是美女,更是玉女,整张脸上生着一种“有暗香盈袖”的文雅,简直像从月份牌上走下来的电影明星。余秋雨先生曾有一段话,我以为放到年轻的聂毓禅身上正合适:“高明的诗人、画家老是要表现一种对象:静女。这种女子,也是美的大集中,五官身材一一看去,没有一处不妥帖的,于是妥帖成一种难以言传的宁静。”我猜当年她的追求者至少也得有一个加强连吧?可惜她早就下了终身不嫁的决心,她是不愿做那种围着锅台和丈夫孩子转的家庭妇女,她想的是要在事业上全心全意地发挥出个人的能力——然而,无论是她父亲还是她自己,都绝没想到她一生的命运竟然坎坷多舛,屡遭挫折。
她倔强,外表柔曼而内心坚定不移。年秋,她被协和医学院录取,这是全国最难考的大学,能考进去的不是“学霸”而必须是“学神”。但入院不久,她就向协和医学院教务处提出了从医学院转入护校的申请,原来,她接触到一些护校的同学,受到了感染;特别是有一位手术室护士是她中学同学的母亲,这位阿姨经常向她介绍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述说整个国家护士比医生更缺少的状况,鼓励她转入协和护校学管理,这样将来会比当一个医生更有益于社会。受此影响,聂毓禅反复思考,觉得护理的确是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自己应该改学护士。然而一连几次都未得到批准。为什么?因为当时护士的社会地位很低,工资也低,医院里其实就是廉价劳动力。校方担心她是一时的冲动,几次劝诫不成,便提出必须经过家长的同意才能批准。
最终,聂毓禅在开明的父亲支持下,转入协和高级护校。当时的北京协和护校,也是一所与世界最佳护校同样水平的学校,培养的是高级护理骨干,除一门汉文课外全部用英语教学,对学生要求很高。聂毓禅在该校苦读4年,于年刚一医院病房的副护士长。她在病房中努力做事,主动了解病人的情况,分析他们发病的原因。谁知这些切身的工作,又一次促使她改变了自己,决心放弃协和护士的高薪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去从事“防病于未然”的公共卫生护理工作。在很多人眼里,这个美丽的小女子真是“疯了”,医院也不愿放弃这么一位优秀的护士长,但倔强的聂毓禅又一次实现了自己贡献社会的愿望。
年,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使她获得了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修的机会。年她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学习“护理教育”及其他课程,于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学成回国后,担任了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主任,培养了中国早期的一批公共卫生护士,拓宽了中国预防医学领域。年,聂毓禅不满意自己的学识水平,再次赴美深造,进入密歇根大学,年获理科硕士学位,并得到攻读博士生的奖学金。这时,国内抗日战争的炮火已经打响,她选择放弃奖学金,起程回国。
抗战中,聂毓禅校长奔波数千里,成功地把协和护校带到大后方
本来,她打算到北平看望老母亲后就奔赴内地战场。但聂毓禅回国的消息被协和医学院胡恒德院长获悉,力聘她接手协和高级护校校长之职:“协和医学院护校是国内唯一的高级护校,现在要把校长职务交给中国人。你接替校长职务,可以培养许多护士人才,她们可以到全国各地发挥作用,这不比你一人去内地更有意义吗?”聂毓禅被说服,年先作为校长助理协助工作,年正式接任护校校长职位。
协和高级护校的前三任校长都是美国人,聂毓禅此番接受校长职位,是该校的第一位中国人,当时她年仅37岁,同医院护理部主任之职。她每天早上6点半就到办公室工作,不仅注重护校的高水平教学,设置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化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也十分重视对护士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亲自讲授护士伦理学。她还要求教授临床护理的教师们,医院病房督导员,把课堂所学的与病房所做的互动起来。
她还制定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全面激发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医院也不再是一片宁静的港湾了。12月8日,聂毓禅照常在早晨6点半到达办公室,这天是三年级学生参加中华护士学会主办的三天毕业会考的第一天,如果考不及格,就不能参加后两天的考试,所以师生们都很紧张。早上8点多钟,医院突然被日*占领!聂毓禅怕参加考试的学生慌乱,马上赶到考场,镇定地告诉学生们:“今天有日本*参观,这是不寻常的,大家不要慌乱,考试照常进行。”后来日*虽然窜进考场,但考试依然进行,最后,参加会考的学生全部通过考试,获得证书。一个月后,日*命令各科室在一周内关闭,学生在两天内撤出宿舍。聂毓禅暗地里把学生分散到道济、同仁、妇婴、医院实习,并借地方安排教师上课,使学生得以完成了学业,并参加和通过了隐蔽进行的中华护士学会的毕业会考;对教职员则发给证明,以便另谋工作。她在这极度困难情况下的负责到底的精神,使所有师生无不为之感动、感激。
年春,聂毓禅把师生们都妥善安置后,便奔赴成都,准备在那里恢复协和护校。当时医院,支持她复校的行动。很快,聂毓禅就从成都各大学招到了已修毕护校预科要求的各学科学生,9月在医院里,因陋就简地开学了。她还开办了一个两年制的师资进修班,解决护校教师不足的问题。
年8月,抗战终于胜利了!年,李宗恩受命恢复协和医学院,成立了由李宗恩、李克鸿、胡正详、聂毓禅四人代表中方参加的董事会,他们是协和教育和医疗系统的四个台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四大天王”:李宗恩为协和医学院院长,李克鸿为医院院长,聂毓禅为协和高级护校校长,胡正详为医院副院长——在此插上一句,这四位超级大神回到北平以后,都住进了位于外交部街的协和大院宿舍,李宗恩住41号楼,李克鸿住32号楼,胡正详住42号楼,聂毓禅住31号楼。
北京协和医学院决定把协和护校迁回北平。年4月24日,聂毓禅率领全校60多名师生,分别乘三辆大卡车,告别成都,踏上返回北平的征途。他们先到达陕西,换乘火车后经河南、安徽、江苏到上海,又改乘海轮到天津,最后再换火车到达北平。路上走了两个月,换了6次交通工具,行程长达公里,聂毓禅的劳心劳力可想而知,每到一地,别人都休息了,作为校长的她却立即八方奔走,联系住宿和下一站的车辆等等。经过千辛万苦、千难万难,全体师生终于在6月中旬安全抵达北平。又经过一系列艰难的复校建设,协和高级护校于10月1日开学了……
协和的护士们
新中国成立后,年8月,国家卫生部决定把护理纳入中专教育,而协和高级护校本来是大学本科水准,毕业后即拥有美国注册护士资格的。年1月在凛冽的寒风中,中央人民*府和中国人民解放*接管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医院。年协和护校奉命停止招生,在校的学生改用中文授课。年协和护校停办,直到年以后,才在协和医学院等10所医学院重新设立了护理系,再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护理人才。
这给了聂毓禅沉重的打击,她对取消高级护校想不通,一想到协和护校在她手中停办,就摘心般难受。性格倔强的她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遂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年她被调入新建不久的医院(医院),当时中央首长都在该院治病和保健,首长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所以需要配备一位具有聂毓禅这样资质和经验的护理专家担任副院长,她不愿意离开协和,几经推辞,最后还是服从了。她也就从那时搬出了我们协和大院,本来她和林巧稚一样,是与她的亲戚一家住在整栋31号小洋楼里的。聂毓禅搬走后,放射治疗专家谷铣之搬入31号楼,医院搬离,外科专家冯传宜和中国风湿病之父张乃峥两家搬入该楼,一直住到“文革”被占领,不提。
聂毓禅是非*人士,虽担任了副院长,但护理工作根本不能按规章制度办事,比起“协和文化”的氛围,她感到无比压抑。可惜她还是有着极强的事业心,促使她“在其位必须谋其*”,一心想要推行她的护理方案,帮助改变落后的护理面貌。为此,她又没管住自己的心和嘴,向医院*委和总后勤部提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于是年“反右”,她的新账、老账被一起清算,污蔑她是“美帝国主义在旧协和的走狗和代理人”,她提出的工作建议都是“反*反社会主义的大*草”。多次批判,划为右派,革除*职,降级使用,最后总算“照顾”她年老体衰,下医院“劳动改造”。
解放*总院时期的聂毓禅副院长
昔日的“中国护理之母”,年过半百,医院里的清洁工、勤杂工,什么清洗绷带,打扫厕所,脏活、累活、苦活……样样都要干。幸亏院长十分同情她,也非常仰慕她,于年替她摘掉“右派”帽子,又专门为她建立了护理部。聂毓禅只要能从事护理事业,就精神振奋,干劲倍增,在她的精心打理下,该院的护理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地的翘楚。
然而她的苦难还远没结束。还没等喘口气平静一下,十年浩劫又来了!院长被揪了出来,罪名之一便是包庇重用大右派聂毓禅。当时正患病在京休养的聂毓禅,被一伙极“左”“造反派”揪回合肥,再一次陷落地狱,吃尽苦头,直到年“改正”那年,聂毓禅已经是76岁的老人了!她比李宗恩院长还惨的是,李院长还有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妻子和三个儿子、孙子孙女,而她一直是孑然一身。人老了,身体机能全面退化,每天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唉,一生中的大好年华已经过去,纵使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
医院重新请她回京当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聘请她为护理部名誉主任。她执教多年努力多年奋斗多年,桃李满天下。她的旅美护校学生以她的名义设立了“聂毓禅奖学金”,在她七十和八十岁寿辰时为她祝寿。善有善报,富有福报,聂毓禅又比李宗恩院长幸运的是,她一直顽强地活到了95岁高龄,终于看到协和高级护校重新复校,并在全国10所医学院设立了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护理系,这比给她个人“改正”“恢复名誉”“重新安排工作”……都要高兴得多!年,她平静地逝世于北京医院——从20岁时候拎着简单行李前来报到、胸中充满报国之志的美丽少女,到她躺在鲜花丛中,与几百名来自世界各地专程为她送行的学生们“告别”,这中间相隔的75年岁月,风云际会,恰巧经历了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大风大雨。
一位协和大院当年的孩子、现在也已是社会精英的仁兄,在网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代表了大院几代“孩子们”的心声:“聂毓禅老前辈命途多舛而不坠青云之志,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让人赞叹、敬佩!我们永远怀念她!”
《协和大院》作者:韩小蕙人民文学出版社年12月“协和大院”是年随着北京医院的建立而修建起来的花园洋房大院,现在的地址是北京外交部街59号院,一百年来一直居住着医院的医生们。本书以第一人称的亲历、所见、感受、思考,记述和描写了一批曾在大院里居住过的医院大师级名医,如林巧稚、*家驷、吴蔚然……在大院里的居住故事。这些名医皆中国第一流医学专家、教授,很多都是中国某医学学科或分支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们的人生精彩纷呈,很多故事具有传奇色彩,不仅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珍贵资料,更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命写照。韩小蕙,女,北京人。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光明日报社原高级编辑。中国作协第七、八、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北京东城区作协主席。南开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出版《韩小蕙散文代表作》等30部作品集。主编出版《90年代散文选》《当代女作家散文选》及年以来历年《中国散文精选》等64部散文集。选自《协和大院》人民文学出版社年12月版
本期